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市场上对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玉米水分普遍很高,符合储藏的玉米资源很少。一些基层仓储企业(如粮所)的仓房不完全具备机械通风的条件.想收购高水分玉米又没有安全保障。针对这一问题,山东良友储备粮承储有限公司临邑直属库利用22号仓,开展了对高水分玉米短期储藏实验,主要研究高水分玉米储藏发热高温极限及安全储藏时间等,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从入库全过程减少杂质及自动分级、喷洒防护剂、药剂熏蒸到机械通风降温降湿等处理和粮情观察与检测措施,论述了高水分粮储藏中适当措施选择和注意问题,从而确保新轮入高水分小麦在管理中水分控制在安全储藏水分以内,保证安全储存。  相似文献   

3.
周健  孙杰 《齐鲁粮食》2003,(1):60-61
近年来大批高水分玉米进入市场,给安全储粮带来很多隐患。利用机械通风技术达到降温降水、调质的目的,使散装高水分玉米在房式仓中安全度夏,安全储藏,既省时、省力、降低费用、减少损失,又提高了企业效益。山东鲁中国家粮食储备库通过机械通风储粮新技术对高大平房仓散装储藏高水分玉米(14.7%)安全度夏问题进行了应用性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4.
从应急处理、降水处理和保水保鲜处理3个方面,介绍高水分粮安全储藏应用现状,分析高水分稻谷储藏技术发展趋势,为粮食仓储企业在不同情况下处理高水分粮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华南地区,高水分玉米的安全储藏问题一直是粮食保管工作的一大难题。掌握好时机,适时进行适当剂量的AlP熏蒸,通过“高密闭,保持粮堆内PH,有效浓度”的化学防治策略,同时做好平时的管理工作和必要的监测,能够确保高水分玉米安全储存。  相似文献   

6.
准低温储藏条件下东北大米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产东北大米水分高、南北温差大,在南方地区不易储存,尤其难以安全过夏.利用准低温储藏结合化学药物密闭储藏试验,总结出让高水分东北大米在南方地区储藏6个月左右,且品质依然良好的方法.结果表明,试验大米在2010年3-8月份的储藏期内,品质依然良好.  相似文献   

7.
华南地区玉米保管正面临着新的储粮环境的挑战:在夏秋和暖冬交迭的季节,高水分玉米的密闭储藏具有非连续性,在尚不具备谷物冷却和机械通风的条件下,确保高水分(15.0%)玉米安全入冬已经成为玉米保管工作中的新课题。本库通过对实验堆高水分玉米在入冬时期适时采取熏蒸、散气措施,并结合排气风扇加强通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保了玉米的储藏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高水分粮食是指实际储藏水分高于国家规定的安全储藏水分标准的粮食。由于粮食收购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使得粮食收购形势严峻,在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争抢粮源的现象。在价格、粮源、轮换  相似文献   

9.
进口玉米水分差异大,杂质、破碎率及脂肪酸值较高,储藏保管难度大,其作为国家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基础的重要载体,确保其安全储藏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分析了进口玉米的储藏特性,并从入仓、日常保管措施、异常粮情处理等方面探索总结了浅圆仓进口玉米切实可行的保管方案和措施,为实现进口玉米安全储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照分析低温储藏高水分稻谷与常规储藏稻谷的储粮品质变化和储粮工艺应用情况,完成低温储藏对储粮品质与虫害发生的影响研究,逆降温、保水降温和内循环降温通风对储粮水分变化的影响研究,利用微循环系统局部内环流延缓粮堆四周温度上升的效果研究等,从而规范化仓储粮库管理人员低温储粮操作管理,减少粮堆四周结露风险,逐渐减少补冷次数,使得稻谷安全度夏更加节能和常态化。  相似文献   

11.
依据湖南所处地理环境、仓储条件、储藏品种结构以及储藏实践经验,简述将湖南范围内稻谷安全储藏水分在原基础上提高0.5-1个百分点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验证空调控温技术在稻谷储藏中的应用效果,笔者选择两座装入安全水分稻谷的高大平房仓做稻谷储藏控温试验,其中一座采用空调控温技术控制仓温和仓上层粮温,试验过程中对外温、粮温及稻谷品质变化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空调控温技术可保障稻谷安全储藏,能够减少稻谷的水分损失,保留了粮食食用品质,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玉米耐储性差,是难保管的品种之一,原始水分含量高,成熟度不均匀,未熟粒和破损粒较多,它们极易遭受虫霉的危害,胚部大,呼吸强度大,胚部脂肪含量高,容易酸败.胚部带菌容易霉变。同时,玉米籽粒大,相对表面面积小,降水速度慢。为解决高水分玉米安全储藏的难题,我们利用现有的高大平房仓通风系统,对高水分玉米进行降水试验,达到降低玉米水分,节省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每年秋季收获的玉米、稻谷等粮食,水分都相当高。正常年景,玉米水分在30%左右,若遇到秋季雨水偏多或下霜较早的年份,最高水分达40%左有(如黑龙江省1996年秋冬收获的玉米,平均水分33%,最高的38%)。长江中下游流域收获的晚稻,也总有一部分水分偏高。我国粮食部门每年要收购这样的高水分粮食数百亿公斤。这些粮食,必须经过烘干或晾晒处理,将水分降到安全储藏标准才能入库储存。否则,极易发生发热霉变事故。另外,有的地方因气候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低,粮…  相似文献   

15.
一、粮食的安全水分 储粮环境的相对湿度或粮食的水分活度是粮食能否安全储藏的重要科学指标,这一指标的优点是可以表明粮食上微生物可利用水分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南方地区东北大米储藏保鲜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北新产大米水分高,在南方易发热霉变的特点,借鉴传统的大米储藏保鲜技术,根据本库仓房条件,通过常规储藏与密闭熏蒸储藏技术对比试验,摸索出密闭熏蒸储藏技术可使东北大米储藏3-4个月,不会出现明显的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粳稻在入库初期通风降温、入库后冬春季节通风降水、度夏过程中通风降温的实验和观察,找出了偏高水分粳稻安全度夏储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晚籼入库水分偏高、储藏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了在高温、高湿季节利用生石灰吸湿,晚间低温、低湿时利用排风扇降温降温的试验方法,达到粮食水分解吸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粮食水分是影响粮食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掌握水分在粮堆中的分布规律,对安全储粮有重要意义.度夏期间,采用内环流控温技术对高大平房仓粮堆进行控温,并对粮堆内部水分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探索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内环流控温技术可以起到很好的控温、保水效果,使粮堆处于准低温储藏状态,减少储粮干物质消耗,达到节粮减损的目的.根...  相似文献   

20.
凤鸣  严翔  杨枫  俊明 《齐鲁粮食》2003,(6):47-48
机械通风是现代粮食储藏中比较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尤其对于大型房式仓高温粮和高水分粮进行通风降温更为必要。鲁西国家粮食储备库本着高效、实用的原则,自行设计安装了地上笼通风系统,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