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7月18日,世界上最能卖汽车的人——平均每天销售6辆并因此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乔·古拉德到“NAC成功者大会”北京站演讲,告诉大家他为什么能够成功。 “很多年前我养成一个习惯,只要碰到人,左手马上就会到口袋里去拿名片”,当吉拉德说出自己所谓成功的秘密时。所有的与会者都吃了一惊。“从今天起,大家不要再躲藏了,应该让别人知道你,知道你所做的事情。”吉拉德还说,他是通过名片向别人推销自己的,名片会让人家知道他在做什么,给别人能有什么帮助等。 这个小故事我特别想讲给陕西的公务员们听听,因为到陕西工作后,我发现这里的公务员在观念与做法上与沿海有很多差异,其中之一是不愿掏名片,特别是一些职能部门的公务员们。记得我在很多次采访后向对方要名片时(以防写稿时出现差错)被拒绝。“还没印”、“没有钱印”,似乎是最摆得上桌面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新西部(上)》2006,(2):90-91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惯用左手,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左撇子”。据统计,左撇子约占世界总人口的9%,仅在我国就至少有8000万人!因大众生活用具都是根据右手习惯设计的,这无疑使生活在“右手世界”里的左撇子们倍感别扭。一位来自宁夏的姑娘看准了这块市场空白,在京城做起了不被人关注的“左手生意”。  相似文献   

3.
漫画与幽默     
《西部人》2003,(9)
“将来时”语法“将来时”语法课上,老师正在讲授动词的时态。他问爱琳:“你说说,‘爱’的将来时是什么?”爱琳毫不迟疑地问答:“结婚!”“只有我没笑”老师常在课堂上教育大家说,当看到别人的缺陷和不幸时,千万不要嘲笑。一天,小布朗对老师说:“今天校园里有一个孩子掉进水坑里,大家都大笑,只有我没有笑。”“你做得对。”老师表扬道,“是谁掉进了水坑里呢?”“是我。”布朗回答。看到数字我看见丈夫站在浴室磅秤上拼命缩着肚子,以为他想用这个方式减轻重量。我说:“我看这么做恐怕是没什么用!”“当然有用。”他说,“只有这样我才能看到数…  相似文献   

4.
幼时,母亲曾教导我说:“孩子,当别人帮助过你,你要懂得感恩,同时,也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一直以来,我牢记母亲的叮嘱,用心待人,如今已颇有收获。  相似文献   

5.
多年前,笔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时,有一位同学给我的留言是:“你是我惟一不认为是河南人的人”,算是给我的最高评语。如果说给我的同乡听,肯定让他们心寒。从此以后的一段时间,每当别人再问起我中国式问题“你是哪的人?”,我要么就说具体出生地“郑州人”。要么就说我的户口所在地“上海人”,要么就说我的定居地“北京人”,  相似文献   

6.
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内向的有外向的,有善良的有狡诈的,有自私的有乐于助人的。究竟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过上好日子呢?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其中有一个细节,描写一个美国母亲在临终之前对未成年的儿子的最后嘱托,她把儿子叫到自己床前,对儿子说:“从今以后,无论是谁问你什么事情,你都要高高地昂昂头,直截了当地说出你心中的看法。”我来牵强附会一下,母亲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所以她对孩子的叮嘱一定是为着孩子将来的幸福着想。她愿意自己的孩子骄傲地活着,顶天立地,忠于自己心中的想法,做一个诚实的人,大概在美国,这样的人是最容易过上好日子的吧?我不太清楚,我没有在美国生活的经验。但是我有在国内生活的经验,以我现有的经验,我觉得我们是很重视“做人”的,我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一个老前辈曾经很善意地提醒我:“要做事先要做人。”当时我很惊讶,难道我做人做得不好吗?后来  相似文献   

7.
少点一盘菜     
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已经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因此我愿意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这个故事。那天,酒店的老板知道我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现在又作为一名志愿者来到内蒙古最西部支边时,就对我说:“以后你可以天天到我的酒店来和我们的服务员一起吃大锅饭。”他笑了笑,“  相似文献   

8.
现在是法制化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都认识到了口说无凭的道理,很多人在与别人协商谈判时,都会要个“白纸黑字”的凭据,认为有了这个东西,就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了。但日前却有一位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项目负责人感慨地说:“‘白纸黑字’也得看情况,有时别人不认账你也奈何不了啊!”据这位项目负责人介绍,  相似文献   

9.
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笑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很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让他们那样好了。少年满怀虔诚地听着,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得意之色。智者接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  相似文献   

10.
高新姑娘     
“十一”黄金周,W市火车站人山人海。由W市开往绿城的快速列车上,年近七旬的莫大爷好不容易从水泄不通的乘客中挤到自己的座位前,却发现一名留着长发、染着黄毛的小伙子已经坐在了他的座位上。他客气地告诉“黄毛”说这个座位是自己的,请他让一让。“黄毛”闻言,立刻眼露凶光。他一把将莫大爷的票抢过去撕掉,扔到了车窗外。然后恶狠狠地说:“你个老不死的,自己车票都没有,还诬蔑别人占了你的座位?老子告诉你,这个座位本来就是我的!”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时刻怀揣《宪法》的人大代表 ,一个16年来每个星期二下午都接待选民的人大代表 ,一个把宪法和法律授予的监督权力认认真真来实施的人大代表 ,一个不怕别人说她“天真”和“发神经”的人大代表 ,一个常常让官僚们下不了台的人大代表 ,正在为我们每个人作着民主示范。对她的采访在我的尴尬中结束 ,因为我难以面对她最后对我提的问题 :你有没有参加投票?你知不知道你的代表是谁?在我难堪地做出否定回答后 ,她说 :“你有你的权利 ,但你没有行使你的权利!”她的母亲冰心曾是全国人大代表 ,在女儿1984年当选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时送…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惯用左手,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左撇子".据统计,左撇子约占世界总人口的9%,仅在我国就至少有8000万人!因生活用具都是根据右手习惯设计的,这无疑使生活在"右手世界"里的左撇子们倍感别扭.一位"北漂"打工妹看准了这块市场空白,在京城做起了不被人关注的"左手生意".短短两年,竟从中轻松掘金百万元!  相似文献   

13.
乌鸦吊丧     
狐狸死了.獾、鹿、羊、等来参加追悼会,一只乌鸦身穿黑礼服、胸佩白花,也飞来了.它飞来后,就伤心地说:“狐兄,你是我最知心的朋友呀!是我,最赏识你的聪明才智;是你,最欣赏我的歌声.我找到了肉.那怕很少,也要分给你一点.从今以后,可就没有谁欣赏我的歌声了呀!”说着,乌鸦竟哇哇地大哭了起来,参加追悼会的獾、鹿、羊等都感动得掉下了眼泪.过了一会儿,乌鸦对狐狸的儿子说:“大侄子,不要太伤心了.今后,你过日子有困难.尽管去找我.有大叔我吃的,就有你吃的,你放心好了!”小狐狸连声说:“谢谢大叔,谢谢大叔!”追悼会开完了,大家就地挖了一个浅坑,安葬狐狸.乌鸦还叼了一些枯枝和树叶,撒在掩盖狐狸尸体的浮土上.哇哇地哭着飞走了.黄昏时分.乌鸦从撒在狐狸新坟上的枯枝和树叶,很快找到了狐狸的尸体.它把掩盖在狐狸尸体上的浮土刨开,贪婪地啄吃起狐狸肉来.一边吃,一边狠狠地说:“往日,你骗吃了我叼来的肉;今天,该我吃你的肉了!”  相似文献   

14.
很容易发现,以上接受采访的中小企业家都是匿名。为什么?有企业家说,他们平时也会跟同行业老板谈论幸福与否的话题。但是大家都不愿意说自己幸福.“因为,你太幸福,别人会眼红。”乍听奇怪,细想则易解。  相似文献   

15.
“迎风就流泪,撒尿砸脚背”说的是男人衰老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生理状态,这种生理状态一般发生在年纪较大、身体不太好的男人身上。以前,每每听到上了年纪的人颇为无奈地说起这段顺口溜时,我总是想,我的身体强壮得很,这种事离我远着呢!可是去年,我刚满40岁,就悲哀地发现这种现象已经不知不觉来到我身边!以前,我夜里很少起来小解,可现在,常常是一夜要起来两三次,而且每次都有尿不净的感觉,每次提起裤子,总会有几滴滴到自己的裤子上。我痛责自己无用,却不愿意相信自己身体在走下坡路。可痛责也罢,不愿意接受也罢,尿频、尿滴沥的事实无情地摆在…  相似文献   

16.
当别人称我为“企业家”时,我感到了商业包装的浓重印痕; 当别人称我为“慈善家”时,我认为我做得还不够。我更愿意成为一名社会活动家,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李建英  相似文献   

17.
《中国集体经济》2011,(4):64-64
这天老王的农场来了一个年轻人。一见到老王就故意出示证件炫耀说:“我是农业部门的视察员,我要检查你的农场。”这个年轻人得意洋洋地走在路上,指着一片菜园问:“是不是大麻?”老王不耐烦地说:“这是油菜,连大麻跟油菜都分不清楚!”年轻人不悦地说:“什么话,不需要你多嘴!我自己去检查,你不用跟来。”  相似文献   

18.
林薇  赵光 《开放潮》2005,(5):i013-i014
左撇子约占世界总人口的9%,在我国至少有8000万人!因为我们的生活用具都是根据右手习惯设计的,所以生活在“右手世界”里的左撇子们倍感别扭。而一位“北漂”打工妹看准了这块市场空白,将“左手生意”越做越大。请看《环球视野》杂志赵光的采访文章。  相似文献   

19.
从四川凉山普格县火把节采风回来,一位朋友看了我拍的照片后说:“我知道凉山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了.““斗牛?““斗羊?““坨坨肉?““达体舞?“我一连串反问.他摇了摇头,十分肯定地说:“你最爱凉山的黄油伞.““何以见得?“朋友指着照片有板有眼地说:“你的这些照片里哪一张没有黄油伞?就连彝族青年男女在火把场里纵情歌舞时,你也想方设法利用堆放在地上的黄油伞作前景.“我佩服朋友的眼力.是啊!我爱黄油伞,对黄油伞情有独钟,与黄油伞有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结.……  相似文献   

20.
快乐的钥匙     
悠远 《西部人》2005,(1):61
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在孩子手中。男人可能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快乐的钥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真命苦!”年轻人从文具店走出来说:“那位老板的服务态度恶劣,把我气炸了!”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