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研投入和科技进步对提升经济增长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0年到2012年的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科研投入对当期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将科研投入滞后一期变量和滞后二期变量引入模型,发现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随着时间延续逐渐减弱;将经济增长质量滞后一期变量引入模型,进行动态面板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仍然显著。因此,增加科研投入可以有效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84年—2004年的相关数据,在分析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机理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对中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检验发现中国经济和中国对日本进出口总额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协整关系,中国经济增长和中日贸易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中日两国贸易的开展,而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双向直接投资及其交互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均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二者的交互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显著为正。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双向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中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小于西部地区,而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其与对外直接投资的交互效应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则大于西部地区。此外,中国的金融发展水平、投资水平、劳动力投入、人力资本水平、技术创新、出口贸易、资源禀赋和政府支出也都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高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本文采用2005~2010年中国31个省分规模和所有制的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企业信贷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显著降低了企业的信贷融资成本,其中,技术溢出是外资银行促使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下降的主要机制,市场竞争和制度溢出等机制的作用并不明显。同时,由于外资银行在当前阶段主要关注和维系的客户是大型国企,使得外资银行进入的主要受益者是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从中的获益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资源禀赋、资源消费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1993~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控制劳动、资本、对外开放、人力资本等因素后,实证检验了资源生产和资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资源诅咒"命题在我国省际层面显著成立,摆脱"资源陷阱"依然是我国资源丰裕地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2)与资源生产不同的是,资源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消费是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资源消费诅咒"并不成立;(3)资源生产和资源消费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但"资源生产诅咒"和"资源消费福音"命题并不矛盾,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是导致资源生产和资源消费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作为中国政府治理经济的重要手段,会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显著影响.以中国2007-2017年上市企业数据为基础,分析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研究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越高,越会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造成减益效果,在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从影响机制来看,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越高,会驱动企业"加杠杆",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同时会降低专项研发投入并增加非专项性的实物资本投资,这都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特别地,政府(行为)激励对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企业创新的效果和路径都有显著影响:在"为增长而竞争"的政治激励、财政不平衡和"五年规划"考核期的状态下,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负面冲击更加明显;尽管"层层加码"现象强化了经济增长目标管理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效果,但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步入新时代,这种行为策略出现了一定转变,并降低了经济增长目标管理的负面冲击.研究可以为理解中国政府经济管理行为提供重要线索,并为政府制度优化和经济增长提供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从货币工资增长与"效率空心化"的联合视角来研究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利用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生产率不断空心化背景下"工资-效率"增长的结构性缺口在中国复合型通货膨胀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工资-效率"增长缺口不仅在微观上使得中国制造成本越来越昂贵,而且在宏观上容易导致物价水平上升的通货膨胀。该缺口在2008-2015年的影响显著强于2000-2007年,对东西部地区的影响显著强于中部地区,表明"工资-效率"增长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既存在明显的时期维度差异,也存在显著的空间地理差异,它与其他影响因素一道成为中国复合型通货膨胀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8.
研究税收分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在于税收分权指标的选择。通过构建一个"地方税收收入自给率"指标来衡量税收分权的程度,并对中国2006~2012年税收分权实践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税收分权程度不断下降,中央税收集权趋势明显;地方税收收入自主率与经济增长之间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机制和效应,从一般均衡理论模型角度出发分析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影响的理论机制,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以及经济增长地理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一方面,产业集聚对本地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金融危机之前为正外部性,金融危机之后具有负外部性。另一方面,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有助于毗邻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提升。长期来看产业集聚对于经济增长溢出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总效应都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毗邻地区的经济增长溢出也有正的外部性;短期来看,金融危机之前间接效应损失大于直接效应损失,而金融危机之后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周芳 《西部金融》2007,(4):37-38
2006年12月1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我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将大举进入中国金融市场,这将对我国银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了近年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状况及外资银行对东道国银行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银行业在这种形势和影响下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提升,逐渐成为领跑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理论上看,服务业开放能通过促进服务领域的改革,降低交易成本,进而有效地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近年来中央政府先后推出了"服务业开放综合试点"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改革,但地方政府对促进服务业开放的积极性不高,在此情形下,中国服务业开放举措究竟能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值得探究。本文建立了测量省级服务业开放水平的指标,进而检验不同地区服务业开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各省服务业的逐步开放会使各省经济增长显著放缓,特别是对工业、服务业的经济增长带来显著负面影响;从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各省服务业开放水平的提高,会明显地降低各省的经济增长;而中西部各省服务业开放水平的提高,对各省的经济增长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公共政策的视角,以1994~2008年中国大陆23个省份跨地区数据为基础,分析中国协商式民主以党派、界别促使公共政策影响经济增长路径、机理和绩效,研究发现中国协商式民主在短期可以通过公共政策明显正向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而随着民主进程的深化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呈现"U"状况,但是从最终可以实现我们希望的两者并驾齐驱的结果,并给出了三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省以下财政体制的重大变革。文章利用2000年—2009年四川省59个"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县(市)的社会经济数据,就"省直管县"改革及转移支付细分项目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那些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县级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财力性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都显著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长;研究还发现,"省直管县"改革对试点县(市)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效应。本文的实证结果为我国全面推行"省直管县"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在度量普惠金融指数的三个维度中,相比于渗透性和效用性,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在众多传导途径中,验证了普惠金融藉由国际贸易渠道拉动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一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邻国的经济增长。上述结论在考虑到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稳健。研究不但厘清了普惠金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而且为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推动互利共赢的包容性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贵州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贵州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彼此间没有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在贵州微弱的银行与经济关系中,经济增长对银行发展的影响要大于银行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于银行发展对投资边际产出率的显著负面影响抵消了其对储蓄和投资的正面影响,使得贵州银行发展对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测定我国经济增长和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建立了无约束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边限检验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不同影响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从长期看,劳动力投入、城市化率、非国有化率、资本存量和第一产业比重的影响作用显著,在短期内,劳动力投入、第三产业比重、城市化率和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教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1953年到2003年的时序数据对我国科教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我国对教育和科研的财政支出和GDP变化有着长期均衡关系,并且教育支出在长期中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科研支出却在短期中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而科研支出在长期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比教育支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显著,对于造成国富国穷的原因增长经济研究提出了"政策说"和"制度说"两种假说。前者认为制度调整并非经济增长的前提,穷国可以通过政策改革刺激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实现增长,而后者认为二战后发展实践表明只有进行制度变革才能获得持续和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一国的制度质量高低对长期增长绩效有决定性影响。文章分析了中国增长奇迹中的制度和政策作用,认为中国宏观政策至关重要,而在产权保护、市场制度等方面的改进也是长期保持高增长必不可少的,中国案例对两种假说都不构成反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利用1986—2005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出口增长与世界进口需求的增长互动性强,国内经济增长对出口增长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与国际接轨对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作用显著,但引进外资对促进出口贸易的作用不够明显,引进外资的效应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 ~1988年,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是取决于新增城市数目和原有城市市辖区面积的扩张,到1989 ~1998年,城市聚集经济、城市市辖区面积变动、和外商直接投资成为影响城市人口增长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1999 ~2008年,已经进入了一个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城市人口增长的新时期.总的来看,影响中国城市人口增长既有经济因素,又有诸多的行政和政策因素,譬如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的户籍制度、不同时期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等.从发展趋势的角度看,经济因素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而政策和行政因素的效能在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