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至2003年,我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年均上涨4.2%,2004年则达到14.4%,今年一季度,商品房价格仍然上涨12.5%,而且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上涨了26.7%。房价过快上涨,会刺激买涨不买落的心理,推动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需求,并可能使房价和购房需求进入循环加速状态,特别是还对广大居民住房水平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上涨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开始了结束旧体制的全面改革,许多的居民通过购买产权拥有了自己的住房。然而近年来,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严重影响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与人民生活的安定。全面房改以来,原本为体制因素压抑下的购房需求爆发出来,加之二十世纪末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房地产价格一涨再涨,见表。  相似文献   

3.
上海房价过高,已经不再是新闻。自1999年开始,上海房地产市场就一直猛涨,连年房价涨幅都是双位数字。从2002年开始,上海房价每年涨幅均在20%左右,2003年全市商品房均价为5881元/平方米,较三年前翻了一番,位列全国各大城市房价榜首。2004年,备受争议的上海房价在政府与市场的博弈中继续节节升高。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字,2004年上海住宅商品房价格较上年上涨14.6%,至每平方米6385元的高位。事实上,现在在上海市中心内环线以内,根本就买不到8000元/平方米以下的房子。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周刊》2005,(13):22-25
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近期将不会专门针对房屋贷款出台单独的利率政策,但有可能通过基准利率的调整来控制房地产价格。对于“中国是否已进入加息周期”的疑虑,周小川也肯定,由于中国的经济周期性还不很稳定,因此从利率的角度还不能说现在已经进入了某个周期。最近所出台的一系列利率政策的主要意图在于给消费一个风险提示,从而控制增长过快的房地产价格,保护未来要购房、租房的居民利益。  相似文献   

5.
2000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货币化"分房政策以及政府在金融、税收等方面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加之银行不断加大推行个人住房信贷力度,使得集团化购房从市场退出,代之而起的是个人购房,那么居民如何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住房,如何看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国家统计局有关部门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居民购房慎之又慎房子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居民在购房时都表现出慎之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房改政策不断深入、居民个人购房踊跃增加等因素促进下,去年我国房地产业呈现出明显回暖的走势,表现为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商品房生产、销售大幅增长,房价、地价有所上升.今年头四个月我国房地产业仍延续了去年以来较好的势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1057亿元,同比增长22.8%,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3个百分点.在房价有所提高的情况下,商品房销售仍持续增加;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使西部房地产业掀起新高潮,这些都将有力推动2001年全国房地产业的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今年第一季度销售新住宅1175套,比上季度的870套增加了35%。  业内人士认为,第一季度新住宅销售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开发商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降低了房屋价格,从而刺激了买气。新加坡城市重新规划局估计,第一季度该国私人房地产的价格下跌了3.7%左右,去年第四季度新加坡私人房地产的价格下跌了2.8%。市场人士预测,今年第二季度私人住宅价格还会再跌3%~5%,导致上半年房价跌幅达6%~8%。  今年第一季度新加坡的房地产投资销售额约为10亿新加坡元(约合5.9亿美元),比上一季稍跌,比去年第一季度下跌了近6…  相似文献   

8.
华明 《开放潮》2004,(2):9-11
2003年,福州商品房住宅价格又涨了!福州市房地产产权交易登记中心今年1月公布:2003年,福州市区销售的商品房住宅均价为2724元/平方米,比上年的2692/平方米增长32元。据该中心有关人士介绍,1998年以来,福州市商品房开发面积年年大幅增长,特别是近几年,基本上都是以每年增加100万平方米的幅度猛增,且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为扩大内需以拉动国民经济稳步持续发展,国家把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加大对普通住宅建设的力度。温州房地产市场在相对平稳一个时期以后,1998年开始有较大反弹,房价持续上涨,个人购房趋旺。据统计,全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额达41.9l亿元,销售面积171.02万平方米,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开发投资37亿元,  相似文献   

10.
最近有两条报道吸引了我的注意:一条是截至3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2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3.8%另一条是,房价一路飙升的同时,居民的购房意愿却在接连下降,近七成的居民面临着买不起房的尴尬。  相似文献   

11.
雷文 《沪港经济》2006,(2):12-14
业内流传的自嘲式笑话 "以前流行团购,现在流行团退",这是上海房地产业内近日流传的一句自嘲式笑话.上海的开发商们压根就没想到,仅仅半年光景,买房者已经从排队购房,演变到集体退房. 2005年11月,阳光威尼斯三期业主向开发商发出了一份声明,提出要么全额退房,要么拿到总房款10%作为赔偿.理由是开发商将三期的近半数房源作为动迁房低价卖给了动迁居民,事先没有对业主有过任何告知.前期业主的购房价格为8000-10000元/平方米,而卖给动迁户的只有5000-6000元/平方米.前期业主认为开发商存在"商业欺诈".  相似文献   

12.
顾凡 《中亚信息》2006,(5):33-34
不动产市场价格的上涨就像压在人们心中的一块石头。二手房的潜在购买者已经很清楚,推迟购房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房屋的价格已经不可能下降,必须趁早解决住房问题。但和房屋价格一样,房地产中介服务的费用也很高。能否靠他们来节约钱呢?  相似文献   

13.
包东红 《发展》2009,(11):26-27
商品房开发是培育生产要素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前,商品房价格涨势明显,一方面反映出房地产市场活跃、需求旺盛的程度,另一方面也超越了一般家庭的承受能力,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商品房价格变化趋势,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价格服务与监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徐州市家庭居住现状及购房意向调查数据的分析,对徐州市住宅消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几点预测,旨在为徐州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从而促进徐州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初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极力打压不断飙涨的房地产价格。但值得玩味的是,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价格早已超出了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土地价格高得令人咂舌。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6.
10月11日,广东佛山住建局上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降低外地人购房门槛,取消满五年二手房限购,同时放宽本地居民购房,在全国第一个传达出限购政策放宽的信号。然而,旋即又在晚上发文,称“为进一步征询社会各界意见,并综合评估政策影响,决定暂缓执行《通知》。  相似文献   

17.
10月11日,广东佛山住建局上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降低外地人购房门槛,取消满五年二手房限购,同时放宽本地居民购房,在全国第一个传达出限购政策放宽的信号。然而,旋即又在晚上发文,称“为进一步征询社会各界意见,并综合评估政策影响,决定暂缓执行《通知》。  相似文献   

18.
三方角力上海楼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轮上海楼市的增长,源于1998—1999年,住房按揭贷款政策施行所带来的居民债务消费能力提高;起于2000-2002年,上海取消福利购房政策并进行住房市场化改革所引致的居民购房欲望释放;兴于2003、2004年,低利率背景下海外、外地、外行业资金(以下简称三外资金)涌入上海楼市所掀起的逐利性投机浪潮;抑于2005年,中央及地方一系列“组合拳”式的宏观调控以及“二个一千万”工程所带来的市场结构改善。  相似文献   

19.
2002年上半年,浙江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2%,房屋租赁价格同比上涨2.1%,土地交易价格同比上涨17.4%,浙江房地产市场的多项指标已位居全国产列。全国:35个大中城市有关资料显示,今年二季度,我省宁波、杭州房价涨幅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三位,比全国同期涨幅分别高出4.68倍和1.46倍。省内各市相比,丽水上半年的涨幅最大,达到20.3%,另有温州、台州、宁波、嘉兴等市房价上涨幅度超过平均水平。受政策鼓励和银行贷款支持,居民买房的愿望不断加强,而人民收入水平的捉高也使购房的有效需求不断增加。满足基本住宅需求之后,一部分收入较高的居民看好购建第二套住房。房地产价格的急剧上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购房能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5,(14):22-23
没有人能否认,2005年3月,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大转折点。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非同寻常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重点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紧接着,曾培炎副总理在3月8日的人代会上指出“一定要注意到投资性购房的情况,警惕出现房地产泡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