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理事名片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南宁高新区规划面积为43.5平方公里,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高新区管委会在规划范围内行使市一级规划、土地、建设、工商、税务、财政、劳动人事、项目审批、外事审批等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行政管理职能,一个窗口办公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 高新技术产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自1991年高新区建立以来,已取得了重大经济、让会效益,充分显示了高新区的优越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种种的问题和困难,本文从高新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现行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入手,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有关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调整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3.
1988年,我国开始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并颁布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十余年来,国家高新区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优化经济结构、凝聚人才和提供创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引导科技第一生产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科技创新与创业,走有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的重要示范基地,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积极推进技术、体制和环境创新,在长春会议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纲要),对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高新区步入了以二次创业为标志的崭新发展阶段,为高新区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是2001年3月经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批准成立的,系管委会直属的公益性科技事业服务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1998年12月,经浙江省科技厅批准,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温州第一个省级高新区,发展以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地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产业》2007,(5):78-86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进一步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实施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促进国家高新区在“十一五”期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忠德 《特区经济》2006,(2):282-284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源于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效应。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需要得到区域协调。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的良性互动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进而使高新区得到快速发展的关键。本文就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现状与存在问题,高新区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最后就我国高新区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业高地不应成为体制孤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了高速发展,部分高新区的年均经济增幅高达70%以上。目前,不少省市政府在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中,都确立了将高新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高地的目标。 经历了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并在发展普遍滞后的西部地区,产生这样的高速度,应该说是一个奇迹。其中的根本奥秘在于其全新的管理体制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许多业内人士认为,高新区率先进行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应该给区外起到示范作用。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高新区体制创新的成  相似文献   

8.
理事名片     
《中国高新区》2008,(7):128-128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广州高新区”)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1998年8月,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并报国家科技部批准,广州高新区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合署办公,为广州高新区新一轮产业大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腾挪空间。  相似文献   

9.
开创高新区工作新局面本刊编辑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在邓小平“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思想指导下,在科技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八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在高新区创业者们的艰苦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加紧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的有关要求,推动国家高新区实施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指导和管理,科技部于2006年6月2~4日在北京举办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高级研修班”.来自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的领导以及部分省市科技厅领导,共100多人参加了研修班.  相似文献   

11.
理事名片     
《中国高新区》2008,(10):128-128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行政辖区面积116平方公里,位于山东半岛中心地带,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建区以来,潍坊高新区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规划建设了光信息  相似文献   

12.
2005年5月26日,第三届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联席会议在厦门召开。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等领导和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科技部《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并就如何实施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会议由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承办。马颂德在会上指出,自1992年起,高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一直保持30%以上的年均增长幅度,在各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强调说,要正确理解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各高新区要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集群优势、体制优势、体系优势和特色优势。同时,还要努力加大高新区和区内企业的宣传力度,提升高新区和企业的知名度。参会人员在会上就近年来高新区所取得的成绩达成了共识,他们一致认为,在全国先后兴办53个国家高新区是我国20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的重要创举。在扩大对外开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以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进程中,这些高新区均已成为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龙头力量。  相似文献   

13.
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税收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与其它经济政策共同作用,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高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在优惠环节、优惠方式、优惠税种等方面设计不当,高新技术企业所获得的税收政策实惠显足。政府应当把进一步减轻高科技企业的税收负担,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作为完善高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取向。 作为此提出七条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潍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从此,潍坊拥有了一座实现科技产业化的宽阔平台. 目前的潍坊高新区实行"特区特管"的优惠政策,政府管理部门积极顺应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惯例接轨,建立了"小政府、大服务"和高效、快捷的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强调"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对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分区域,统一实行优惠政策.但武陵地区技术落后、经济不发达,而现有企业所得税政策对武陵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不利,阻碍了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为促进武陵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文章建议高新技术产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向武陵地区倾斜,培植和推动武陵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武陵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产业》2007,(5):49-49
由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组织编写的《“十一五”期间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科技计划和优惠政策汇编》已于近日出版。该汇编由中国高新区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瑞明担任主编,高新区协会副理事长何志明担任执行主编,内容涵盖了我国有关部委的国家科技计划、  相似文献   

17.
科技园区,在国外通常称作科学园、科学城、技术城、大学研究园,在我国则通常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简称高新区。科技园区是以体制创新带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形式,也是现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发动机和孵化器。因此,突破现行体制的桎梏,寻求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不仅是科技园区创立和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科技园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8.
20年前,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闰家级高新区)应运而生。在那一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审定的26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国家级高新开发区;20年后的今天,国家级高新区数目已经增加至83家,并成为引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于1988年正式批准了《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决定在北京中关村兴建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8月,中央和国务院又明确把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国家火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开了我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序幕。20年来,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国家高新区)构成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的布局,已成为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前沿阵地。今天,国家高新区已形成“54+1”的新格局,正步入实施“二次创业”战略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对高新区管理体制转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新区管理体制转轨的思考贾长舜我国的高新开发区从1991年创建以来经过近5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基本建设、项目入区、招商引资和科技产业等方面都有了超常规的发展,而已在开发区总体发展思路、产业发展规划和开发区管理体制等方面都进行子大胆的探索。开发区起步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