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油料供求现状、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俊  谢扬  张云华 《中国发展评论》2010,(1):38-44,145-155
一、中国油料供求现状与前景 1.中国油料作物增产潜力大 油料作物是中国重要的大宗农产品。2007年全国国产植物油(指国内原料国内加工)产量为923万吨,其中源于草本油料作物的食用油679万吨(占国产植物油的73.5%),源自其他兼用型作物的食用油217.4万吨(占23.5%),源于木本油料植物的食用油近30万吨(占3%)。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生产连续达到了7000亿斤、8000亿斤、9000亿斤和10000亿斤,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2000年到2003年,中国粮食生产连年减产,年均产量较“九五”时期平均水平有了大幅度下降,年度粮食产需出现了500多亿斤的缺口,连续4年产不足需,粮食市场供求总量虽然还能基本平衡,但从趋势上看已经接近向供不应求转变的拐点,粮食安全形势已到十分严峻的地步。1999—2003年间出现的粮食供给问题,集中体现为粮食播种面积降低、单产降低、总产量降低、人均占有量降低、国家粮食库存大幅度下降和耕地减少等六个降低或减少。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4.
近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对粮食生产的发展采取了更直接、更有力、更果断的扶持政策,有效地抓住了气候条件有利和粮食价格回升的机遇,粮食产量连续两年增产,实现了粮食供给形势的好转。目前国内粮食总需求大约在9600亿~9800亿斤,每年约增长200多万吨。展望2006年,粮食生产和市场面临的不利因素仍较多。“十一五”时期,总体预测,粮食供求关系将处于偏紧状态,供求总量呈现紧平衡,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5.
中国未来粮食供求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方 《乡镇经济》2008,24(6):91-94
对我国未来40-50年的粮食供求趋势预测表明,在我国的人口增长期(即大多数专家所认为的2030年人口峰值之前的时间里),我国粮食供需形势将会偏紧,要实现我国粮食的全部自给有较大的难度,但在此之后,随着我国人口的减少和粮食单产的提高,我国粮食供需将会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6.
闻海燕 《浙江经济》2010,(24):51-51
近20年来,世界主要粮食产量(谷物,即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口径中的cereal)和供给量总体上保持缓慢增长态势。世界主要粮食产量从1987/1988年度的16.06亿吨增至2007/2008年度的21.32亿吨,20年间增长了5.26亿吨,年均增长1.03%。  相似文献   

7.
一、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一)粮食总产量变化1949年以来,河北省粮食总产量呈现出在波动中增长的态势,粮食生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从1949年的469.5万吨先后登上了500万吨、1000万吨、1500万吨和2000万吨4个台阶,1994年总产量又超过了2500万吨,达到了2523.5万吨。期间,河北省粮食产量经历了三个稳步增长时期,两个下降时期,一个徘徊时期和一个波动增长时期。三个  相似文献   

8.
2003年10月,已经多年基本保持平稳的中国粮食市场,突如其来地出现了粮食涨价现象,并且持续到年底才逐渐趋于平稳。但是,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国三种主要粮食(小麦、玉米、大米)的价格上涨10%~20%。2004年春节过后,粮食价格再次出现上涨,三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处于紧平衡状态。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适度进口”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就决定了当前要更好地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的紧迫性和政策创新的必要性。该文通过数量分析方法。将价格、进口量等时间序列数据,根据相关关联程度做基于不同滞后期的差分处理。在比较我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进口效率时。散点图显示我国进口粮食价格变化与国际价格波动并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互补关系。从而导致粮食进口效率偏低.而且没有改善的趋势。而日本、巴西因对世界粮食价格未来走势的预判则有效提高了进口效率。因此。我国要进一步增强对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预警功能、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粮食进口渠道。逐步赋予一些重点企业粮食贸易经营权。  相似文献   

10.
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创下历史新高.预计全国总产量达1.057万亿斤.这是近40年来首次实现连续5年增产。然而.保障粮食供求平衡的压力丝毫没有减轻。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2004年和2005年河北粮食产量连续两年增产,既为2006年农村经济发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也为2006年农业增效和粮食增产设置了一个“高门槛”。从总体上看,2006年粮食再增产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实现粮食生产目标,仍需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2.
第一起针对我国企业的337调查案件开始于1986年。从1995年开始。美国每年都对我国企业发起337调查。并呈现不断增加态势,美国企业频繁利用“337条款”对我国企业提起诉讼。以期打击我国企业的出口潜力。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制造”越来越多地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对我国企业的337调查增长非常快。截至2008年12月31日。ITC针对我国企业发起的337调查高达90起。我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美国337调查的最大目标国和受害国。  相似文献   

13.
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创下历史新高,预计全国总产量达1.057万亿斤,这是近40年来首次实现连续5年增产。然而,保障粮食供求平衡的压力丝毫没有减轻。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绝对重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建国后随着农业改革,中国农业制度有了巨大改变;改革开放后农业制度更加完善。伴随着农业制度的完善,中国粮食制度也一次次进步,这对于中国粮食的生产和流通意义更大。不过,虽然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现在已达到建国后粮食产量最高纪录,但产量增加的数量仍不稳定。因此,不仅农业技术需进行完善,且粮食生产、储备、购销及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也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5.
农业的家庭经营使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粮食供求机制,即“家庭经营的小农安全机制”,2003年7.68亿的乡村人口的口粮总体上讲,是农户在家庭这个经济细胞内部自己解决的,只有极少部分在农户之间交换,乡村人口的口粮实际消费数只有1850亿公斤。真正的粮食安全仅是指城市居民的口粮风险,  相似文献   

16.
王阳 《开发研究》1999,(6):49-40
本文对大西北粮食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并结合大西北的实际条件对未来 3 0年的粮食生产进行了预测 ,同时提出了加快大西北粮食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报告》2005,(33):1-18
“十一五”规划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中长期规划。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务必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内需主导型发展战略,更加突出地强调产业技术进步战略、制度创新战略和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充分有效发挥我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杨政礼 《发展》2007,(5):22-23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酒泉社保在推进扩面征缴、确保发放和待遇支付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十五"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全市社会保险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国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社会保险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保障功能和对企业改革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为"十一五"时期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华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亿亩,粮食单产水平达到700斤。为此,要科学确定粮食增产技术路线,重点从改造中低产田、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复种指数、推广重大技术措施、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加大病虫害防控等6个方面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口增加,这些都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