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部经济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低碳城市是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推动城市绿色发展,首先是不能对自然造成破坏,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后要能够促进城市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结合总部经济的特征来看,发展总部经济能够达到资源能源清洁高效、自然环境健康宜人,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绿色城市是指在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建立、维护和发展基础上,突出绿色主题,依靠现代高新科技,创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培育绿色文化,构建绿色家园,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绿色城市的含义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建设:基于杭州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平 《浙江经济》2010,(11):57-58
建设生态城市是加快城市发展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新型模式。其实质是充分发挥城市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优势,以生态环保型经济这一全新的模式来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城市环境,从而创建城市的生态文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而推进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资源、经济、人口和环境的协调与和谐,是每一要素的充分利用和发挥,而又不损害另一要素,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与农村是两大平行的生产、生活系统,是人类社会的两大聚居形态。城乡的和谐及协调是经济、人口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5.
加快发展市域经济,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手段,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参与资源优化配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统筹协调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如何使水、电、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从严重制约宁波发展的瓶颈转化为动力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高度关注、非常紧迫和必须解决的问题。现就此作一思路性、框架式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以解决环境问题,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型城市的建设是以追求人和自然高度协调发展为目的.以技术进步和人类生态意识加强为推动力.以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地尽其利、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稳步增长、社会显著进步为特征的一种崭新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型城市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前期阶段.是一个基于城市长远发展目标的系统过程.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经济高效、社会兴旺、发展持续的.社会——自然——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  相似文献   

8.
2013年本市发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经济发展与城市功能相协调,坚持发展方式与首都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坚持城市发展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统一,着力提升“四个服务”功能,着力推进科技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着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资源节约型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建设、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不以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使资源和能源得到较好地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坚持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模式,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意义 1.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是实现市委提出的“在下个世纪初,把沈阳建成高科技、大生产、大流通、现代化和国际化大都市”战略目标的需要。“一高两大两化”目标的确立,就是市委、市政府对于沈阳市未来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而实现战略目  相似文献   

10.
“活力西安、人文西安、和谐西安”的目标,简称“三个西安”。“三个西安”是目前西安现行的发展理念。本文认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构建“三个西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西安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西安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与协调发展,必须通过从制约西安发展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入手,通过政府的公共治理,寻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环保经济。让绿色来到身边,让森林走进城市,是城市在发展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标志;是城市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是加速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一定要见污染才有效益吗?作为山西省经济发展较快的工业聚集地和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孝义经验无颖具有典型性和启示意义。孝义循环经济靓丽转身的成功实践证明,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的各个环节,这既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城市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的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浙江要突破资源“瓶颈”、环境“瓶颈”两个关口,实现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必须走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经济的发展是城市的力量,一个没有强大经济支柱的城市就没有发展的力量;社会和谐是城市的肌体,一个城市如果社会不和谐,人是非常难以承受的;环境优美是城市的形象,是指自然的环境,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环境;文化积淀是城市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经济竞争的核心是产业经济的竞争,而城市产业经济竞争优势的确立和健康发展,离不开对市情和城市资源禀赋进行全面准确的把握。从西安现实经济发展所具备的资源和条件,提出在充分发挥西安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同时发展都市生态旅游业,打造生态绿色文明城市,创造良好的经济投资环境,在实现城市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同时,推进西安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永续的利用,实现社会永续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郑轶彦 《宁波通讯》2012,(15):38-39
旅游业是一项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环境和生存环境的高尚事业。可以说,发展旅游产业,就是抓住了科学发展这一灵魂;培育旅游文化,就是促进了社会和谐这一主题;壮大旅游经济,就是实现了改善民生这一目标。当前,溪口最大的优势在旅游,最好的资源是生态。要紧密结合奉化作为国际化著名优秀专业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坚持把生态这个资源保护好,把旅游这个优势利用好,把旅游业这个产业发展好,充分发挥好溪口在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实力中的支撑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东祥 《浙江经济》2005,(11):10-13
循环经济的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浙江要突破资源“瓶颈”、环境“瓶颈”两个关口。实现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必须走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东北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及自身努力下,东北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资源型城市的兴衰与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态势息息相关,资源的枯竭必然影响城市的发展,甚至使城市衰竭。因此,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东北资源型城市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该立足于资源优势、提高产业的转换力和应变力,积极发展生态经济产业。  相似文献   

20.
张广海  刘金宏 《改革与战略》2013,(10):90-95,113
休闲是现代都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是休闲功能体现的重要载体,发展休闲城市是建设现代化国际都市、实现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根据中国滨海城市所具有的滨海资源、生态环境优势,从休闲资源与设施、居民休闲需求、休闲环境质量、城市经济实力、城市形象魅力以及城市基本功能等方面,构建了评价中国滨海休闲城市发展的指标体系,对其发展实力进行了定量测度与评价,并将其划分为经济依托型、功能保障型、需求推动型以及环境支持型等四种休闲城市类型,进而明确滨海休闲城市建设的优势条件及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