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农业供应链金融在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将成为农发行助力民营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在2019年年度工作报告中明确把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服务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好落实。然而,在实际营销中,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对接民营小微企业时面临着较大的困境,农发行现有的融资模式无法满足需求,亟需探索新的信贷模式。农业供应链金融在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将成为农发行助力民营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截至2019年6月  相似文献   

2.
郑屹 《农业经济》2022,(1):115-117
乡村生产方式变革加速了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将不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联结在一起。农业供应链金融在乡村生产方式变革中应运而生,契合了供应链主体的金融需求。但当前农业供应链发展创新不足,模式相对单一,潜藏的风险较大,为此,应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与管理,加强大数据在农业生产和供应中的应用,并积极为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3.
盛夏7月,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组织开展黑龙江省"农业大数据+金融"模式联合调研,实地学习借鉴和总结推广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好做法好经验。黑龙江"农业大数据+金融"的运行模式、运营机制是怎样的?应用效果如何?记者对此进行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4.
舒克之 《山西农经》2024,(4):206-208
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二者都致力于实现绿色生态发展。绿色金融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纳入投融资活动,为农村地区绿色能源、生态保护、绿色产业发展等提供资金支持,为实现乡村振兴作出突出贡献。在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仍然有政策支持力度不足、金融机构面临风险较大、绿色产品认证机制和信息披露共享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简述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的内涵与关系,分析限制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问题及成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当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落实。金融支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支持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够在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论述了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常德分行大力推动农村土地集中流转,探索"农业+文化+旅游"汉寿蔬菜新型产业链,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服务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农发行湖南省常德分行秉承家国情怀,强化政治担当,聚焦"三农"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依托政策性银行金融优势和县域资源优势,创新农发行信贷支农模式,大力推动农村土地集中流转,探索"农业+文化+旅游"汉寿蔬菜新型产业链,成为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新动力。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和重点是产业振兴,而发展供应链金融是乡村产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乡村产业兴旺的有效举措。因此,供应链金融与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高度的现实契合可能。但从实践的层面来看,供应链金融在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实践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困境,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凉山州分行积极探索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努力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助力脱贫攻坚与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期,如何发展产业从而"稳脱贫、防返贫",成为多方研究的课题。农发行凉山州分行积极探索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努力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助力脱贫攻坚与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9.
为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浸入式体验与领养模式进行探讨,以“伴飞”高原飞鸡为例展开说明。基于农业农村现状,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将先进技术引入发展,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焕发农业新活力,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李斯令 《山西农经》2023,(9):189-192
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数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农村金融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农村电商和供应链金融快速崛起,知识化“新农人”助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面对数字化发展新机遇和新要求,要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和业务模式创新,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和信用体系建设,适度放宽农村金融监管风险容忍度,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  相似文献   

11.
涉农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农业市场供应链金融可以帮助企业融资,降低融资难度,促进涉农企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当前,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例如获取的信息不统一、企业自身存在问题等,都容易带来信用风险。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农业供应链金融既是一种机遇,同时是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挑战。分析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业市场供应链金融风险,探究了进一步促进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开展有助于整合农业产业链资源,推动农业金融模式创新,为农业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研究阐述了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内涵及价值;从制度环境、运营模式、风险管理及信息系统等角度分析了金融抑制视角下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所面临的困境;给出农业供应链金融战略定位创新、运营模式创新、风险防控创新及完善金融信息系统等可行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农发行要准确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建设释放的新动能,从投向和投量上优化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农发行作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的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和脱贫攻坚金融主力军,应该以更高的政治责任感、更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更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开创政策性金融服务新时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局面。要让农发行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真正体现"造血"功能,就要着力增强银行  相似文献   

14.
正农发行应围绕"金融服务产业兴旺、金融助推生态宜居、金融促进乡风文明、金融助力治理有效、金融支持生活富裕"五大工程,精准对接地方政府"一村一方案",服务好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农业农村领域的核心任务。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银行,农发行该如何充分有效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高质量服务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祁莉)1月18日,农业农村部在京举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在论坛上强调,要围绕乡村振兴对金融需求的重点领域,创新投融资模式,破解制度和政策瓶颈,加快构建起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余欣荣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释放出农业农村对金融的巨大需  相似文献   

16.
绿色金融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动态平衡,而乡村振兴背景下绿色金融则是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优先满足“三农”需要,从而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四川省为例,分析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魏德元 《山西农经》2023,(23):118-120
以甘肃省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为案例,探讨了乡村振兴的创新战略。分析甘肃省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指出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求;探究甘肃省乡村振兴的创新战略,包括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电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总结甘肃省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包括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社会参与等方面,以助力甘肃省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赵静 《山西农经》2024,(4):67-71+7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数字普惠金融是农村金融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有效手段,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金融系统赋予了重要使命。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生活三个方面,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系统分析了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机理,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及收益分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将供应链金融的原理应用到农业产业链中,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角度认识农户贷款的风险,可以有效缓解农户融资困难和农村金融抑制加剧的困境。结合现有实践,本文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具体运作模式进行探讨,并从博弈论的视角探究农业供应链金融各参与方的收益分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农业供应链金融不但可以带来农业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提升,并且能够确保各参与者的收益增加,从而保证农村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张立焕  毕宁 《山西农经》2021,(3):176-177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在践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村富的目标任务,这些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从农村发展的视角出发,探讨金融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