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本文基于测算的甘肃省14个市州2015-2020年绿色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分析甘肃省绿色普惠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交互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一是甘肃省各市州2005-2021年乡村振兴水平和绿色普惠金融发展均得到显著提升,但区域之间的增长差异较大;二是通过空间联立方程模型测度出绿色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之间存在正向交互影响:绿色普惠金融提升1个单位,乡村振兴水平提高0.62个单位;乡村振兴水平提升1个单位,绿色普惠金融提高1.59个单位;三是甘肃省绿色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之间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但存在差异:邻近市州绿色普惠金融发展对本市州乡村振兴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邻近市州乡村振兴发展对本市州绿色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挤出效应。最后,本文对未来甘肃省如何推动绿色普惠金融更好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数字乡村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但由于金融具有逐利、排斥的特性,这使得乡村地区金融资源配置相对不足,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为缓解这一现象,推动数字乡村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本文基于1716个县域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数字乡村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分指数均能显著推动数字乡村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数字乡村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以及数字普惠金融高、低水平区域存在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本区域数字乡村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的同时,还会对周边区域数字乡村发展起抑制作用。为此,在数字乡村发展过程中应牢牢把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不同区域应因地制宜,在制定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的同时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协同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是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两条重要渠道;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存在结构性特征及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在提升本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抑制了邻近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单一门槛,受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赵静 《西部金融》2022,(1):81-89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五方面的要求,分析了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传导机理.以2012-2019年甘肃省76个县域为研究样本,构建指标体系并测算了乡村振兴水平和普惠金融发展指标.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总体乡村振兴水平仍处于低层级,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大多数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本文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学界当前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探讨多聚焦理论分析,较少从实证层面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驱动因素和传导机制进行研究。本文构建同时包含普惠保险、农民增收和乡村文化振兴的函数模型和理论框架,推导普惠保险通过农民增收影响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选取2013~2020年31个省份数据,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乡村文化振兴指数,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普惠保险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普惠保险能显著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农民增收在普惠保险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中介效应,农业劳动效率提升是普惠保险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机制;普惠保险在西部地区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效果优于东、中部地区;普惠保险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存在“马太效应”,乡村文化振兴程度越高,普惠保险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效果越好。本文结论为统筹普惠保险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并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深化农村产业融合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也为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有效的资金支持。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向农村地区和小型企业的触达性不断加深,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地域壁垒。然而,在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融资难题,其中,高融资门槛和低融资速度使很多小型企业望而却步。基于此,阐述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概念界定,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本研究使用文献归纳法,从理论研究、个案研究、定量研究以及实证研究角度,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学术史及进展进行梳理,总结当前数字经济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不足,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对未来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方向及重点问题提出展望,从而对打造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高效乡村经济体系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在此过程中,准确评价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是政府采取有效举措的前提。对四川省21个市(州)的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构建起一套包含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66个三级指标的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并创新性地使用四川省乡村振兴监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四川省各市(州)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尤其是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治理有效三个方面;各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断点”现象。最后指出,可通过完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监测机制,设立动态化、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补全各地乡村振兴发展短板以及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落后地区的政策支持等措施,助力四川省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数智乡村以乡村产业数智化、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生活智慧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整体框架,将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理念贯穿于乡村各领域与全过程,数字化和信息技术手段等要素内嵌于乡村振兴发展的各个阶段。基于此,以陕西省为例,通过对陕南、陕北、关中等地的实地调研发现,地区间乡村数字基建水平差异、乡村数据信息体系不完善、乡村数智服务平台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数智农业应用水平滞后、数智乡村人才队伍薄弱、乡村居民信息化意识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数智乡村的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推进。由此从建立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带动全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数智乡村发展数据信息体系、搭建数智化乡村发展新平台、加强数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居民数字化意识等六个层面助力提升我国数智乡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是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成果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村金融不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动力源泉,其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业效率、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甘肃省农村金融存在体制发展不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缺失、农户信用意识淡薄、农村金融人力资源储备不足、乡村干部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基于此,适时提出加强党对农村金融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激发农村金融支农活力、创新涉农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完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发展农村绿色金融、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推行农村文化金融等发展路径,全方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1.
从农村地区信贷约束与农业规模经营互为矛盾的现实困境出发,文章进一步着眼于数字普惠金融视角,基于2011—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并运用普通面板模型、空间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与门槛特征。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农村地区信贷约束而对农业规模经营的总量和效率两个层面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农业规模经营的总量和效率层面均具有促进作用,说明这种促进作用存在空间关联效应;数字普惠金融之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对农业规模经营总量和效率的促进作用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数字化程度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较为有限;随着农村教育水平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规模经营总量和效率的推动作用表现出边际递增特征。文章的政策建议是强化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构建区域之间交流协作机制,以及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以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程。  相似文献   

12.
城乡数字鸿沟会对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战略产生影响。本文基于我国2011-2020年30个省市数据,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城乡数字鸿沟与乡村振兴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城乡数字鸿沟阻碍了乡村振兴的发展,且短期内表现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中长期这一负向影响有所减弱。此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有效地弥合城市与乡村数字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探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城乡数字鸿沟对乡村振兴的负向影响也更加明显,与之相对应的乡村振兴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能力较弱,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情况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3.
在就业总量性矛盾得到缓解、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基于2005-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普通面板及空间面板模型实证考察普惠金融对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第一及第三产业就业水平的增加,承接第二产业的结构性、摩擦性失业人员,进而促进总体就业水平的提升。地区之间普惠金融发展的协调性不足,周边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就业具有明显的负向溢出效应。沿海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总体就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但地区之间更加协调;内陆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三次产业就业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地区之间协调性不足。普惠金融发展对生产性及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呈现出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数字普惠金融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资本配置效率、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和金融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和促进技术创新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发展水平是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调节变量,不断提高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数字乡村建设的影响逐渐增强。数字乡村建设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是必然的,因而有必要对数字乡村建设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应用的困境进行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是一项动态化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强化数字乡村建设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乡村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文章基于我国2003~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食品产业创业对乡村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绿色食品产业创业对乡村发展存在正向的直接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第二,绿色食品产业创业对乡村发展的正向影响呈现边际效率递增的非线性特征。第三,在全国层面和中部地区,绿色食品产业创业对乡村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技术创新的双门槛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绿色食品产业创业对乡村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技术创新的单一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7.
科技金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力,也是国际环境竞争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逐渐步入经济新常态,发展乡村经济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通过手工搜集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熵值法分别对我国各省市的科技金融发展以及乡村振兴进行测算,使用系统GMM方法探究科技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并探讨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科技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振兴步伐不断加快,科技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异质性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科技发展水平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西部大于中部大于东部;机制分析发现农村信贷投入在科技金融与乡村振兴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农村信贷投入是科技金融发展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渠道;提高农村信贷投入,是科技金融对乡村振兴正向冲击的新引擎,是完成乡村振兴这一历程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世界范围来看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新趋势。在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一项重点工作,其不仅能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而且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抓手,是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要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让农业与二产、三产深度融合。吉林省是农业大省,长春市也一直把农业强市作为发展的目标。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长春市更要下大力气解决种植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三次产业融合程度不够、农产品品牌不响、农业发展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等问题,要加大气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在农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要求。金融科技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金融生态格局,为支撑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有效路径。文章深入剖析金融、乡村与科技三者内在关系,探析金融科技发挥资源配置效应和创新效应为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发现金融科技有助于缓解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风险控制能力,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以及革新生产技术与方式等。但当前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仍面临着金融数据问题频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金融科技人才短缺、金融科技监管发展滞后等方面的现实挑战。未来我国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应以着力消除数字鸿沟为重点,强化金融数据治理工作;以推进数字化建设为支撑,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夯实乡村金融人才为驱动,提高金融服务创新能力;以严格金融风险监测为抓手,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增强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方法/过程运用横向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全面系统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较低、产业利益分享机制不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滞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稀缺等问题。结果/结论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农产品的加工率纵向融合水平低,农业多功能性为基础的横向融合不足。未来应重视借助新技术和互联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壮大经营主体,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延长农业产业链和提高价值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