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对比分析了新准则较旧准则在换入资产入账价值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确认方面的理论进步性,也对新准则在划分相关税费及明确补价包含的内容提出了建议.同时,还就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划分及货币性资产交换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界限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本准则不涉及企业合并中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以权益性工具换取非货币性资产,前者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后者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新准则名称改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本文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提炼出了新旧会计准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面的变化之处。  相似文献   

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由于引入了"商业实质",重新启动公允价值而备受关注.文章以上市公司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执行情况为切入点,围绕影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实施情况的核心问题,分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实施情况,阐述了实施新准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是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上市公司有可能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进行盈余管理。本文对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比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盈余管理关系",对现有研究关键问题进行较系统阐述,提出了对准则进行实证检验和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以我国制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历史为线索,分析不同阶段相关准则的导向特征,并结合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导向分析,对新准则执行中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涂娟 《会计之友》2008,(3):71-72
本文拟以我国制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历史为线索,分析不同阶段相关准则的导向特征,并结合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导向分析,对新准则执行中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准则下非货币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及所得税纳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浙青 《会计之友》2008,(12):65-67
本文阐述了新准则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规定,对比了新准则与现行税法之间的差异,并通过案例说明了如何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及所得税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8.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实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对于交换双方而言,是以其自有的非货币性资产换取了对方非货币性资产(也可能有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相似文献   

9.
文章回顾了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发展演进历程,将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与美国、加拿大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相关准则进行对比,指出了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概念界定、适用范围、披露以及实务操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新准则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规定,对比了新准则与现行税法之间的差异,并通过案例说明了如何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及所得税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核算范围、商业实质及其判断标准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等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相比,基本上大同小异。通过分析差异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并对加强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自1999年以来,我国财政部先后三次制定及修订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本文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对准则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分析,探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设,以期完善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3.
王芳萍 《电子财会》2007,(10):34-38
作为《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一项重要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历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重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交换准则》),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内施行。新《交换准则》使用了商业实质的概念,允许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财会通讯》2007,(10):17-18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概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有时也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高于25%(含25%)的,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其他相关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共三章十条,规范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着重解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资产的成本确定和相关损益的确认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新旧准则差异的分析(一)准则名称发生变化新准则名为《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原准则名为《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名称变化包含二层意思:一是将非货币性明确为非货币性资产;二是将交易明确为交换。  相似文献   

16.
张志友  王超 《价值工程》2011,30(27):95-97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会计中的重点内容,新准则中很多内容都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也贯穿了整个准则的始终。新准则中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方式、计量基础、会计处理以及交易损益的确认等方面作了新的规定,从而对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很多复杂涉税会计处理形成一定影响。理清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涉税会计处理,对于理解和学习新准则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涉税会计处理问题进行必要研究。本文从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损益的纳税调整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涉税项目的税收筹划为突破口进行分析,基本上折射出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到的涉税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一、新准则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主要变化 1.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发生了变化。旧准则中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为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新准则中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资产,分别采用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计量。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商业实质"概念被引入了新《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公允价值概念重新提及,此番修订反映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经济实质,保证其资产、盈利状况的真实性。然而,新准则依然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首先论述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准则的主要内容与特色,其次针对新旧准则会计处理差异进行了对比,再次分析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准则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借鉴国际上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关准则,我国对现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内容上有了很大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公允价值的重新引入。本文试对我国最新修订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与现行准则进行比较,找出改进之处,从而分析这些改进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借鉴国际上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关准则,我国对现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内容上有了很大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公允价值的重新引入.本文试对我国最新修订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与现行准则进行比较,找出改进之处,从而分析这些改进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