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元素     
《住宅与房地产》2014,(11):66-66
职业习惯 一个游客乘出租车出游。半路上他拍拍司机的肩膀,想问一件事,没想到吓得司机“哇畦”乱叫。 “啊,对不起,没想到会吓着你。”他抱歉道。 “没关系,小小误会。”司机道,“我今天刚开出租车,过去我一直是开灵柩车的”。  相似文献   

2.
笑口常开     
歌剧院的女人歌剧院中正在演出,台下坐满了观众,其中有不少是一对对的。突然一个男人闯进走廊,挥舞着一支手枪,叫道:“我太太跟另一个男人在里面,快叫她出来,不然我就开枪了!”惊慌失措的剧院经理奔上舞台,说道:“走廊上有个持枪的男人,说他的太太正和别的男人在这里,如果是这样,请她速从边门出去!”一时间,歌剧院中的女人都走光了。开灵车一天我去乘出租车,车行至半途,我用手拍了一下司机的肩膀,想让他往左拐,不料司机整个人跳了起来,差点把车开到路旁。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对不起,我这几天才改开…  相似文献   

3.
北京经常塞车,坐出租车跟司机聊天是我解闷的方式。聊着聊着,我开始对北京人这个群体进行抽样调查了。 “你收到过假钱吗?”问过十几次,没一个说没有收到过的。  相似文献   

4.
骗局一:汽车站附近的出租车司机搭讪埃及是著名的旅游地,这类地方往往骗子多,专骗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在埃及某些长途汽车站,你可能会遇到买不到票,被出租车司机搭讪的情况。其实,有些时候可能是售票窗口的工作人员、大巴司机等人,碍于当地"黑势力",帮着出租车司机说谎骗外国游客。整件事是个连环骗局,至少有四个人参与骗局,站在不同的位置轮番骗你。倘若你轻信了汽车票售罄,而上了出租车,肯定要被狠狠宰  相似文献   

5.
胡舒立     
《东方企业家》2009,(9):56-56
“公司出租车”模式。如果“公司出租车”司机不出车或是仅将车辆用于个人私事,将计价器熄灭就不需要交钱。“公司出租车”模式是不需要车主兼司机交纳每日“车份 ”的  相似文献   

6.
2004年8月,有读者向本刊投诉,自首都机场坐出租车到亚运村,出租车的计价器竟显示150元,他根据自己以往乘车经验,这段路程只需50元左右即可。为何同样的距离那辆出租车的费用竞涨近100元?这位读者认定该出租车的计价器有鬼。记者由此展开出租车鬼表的调查。不久,在北京顺义,记者遇到一位有近十年车龄的老出租车司机,谈及出租车黑心司机“鬼表”坑人一事,这位老司机概然长叹  相似文献   

7.
谁的天堂?     
马密 《楼市》2004,(14)
都说出租车是窗口行业,但没想到它还是当地房地产业的窗口。上周去了余姚,发现当地的出租车竟然也有不少的帕萨特。在车里和司机闲聊,问起当地的房价,回答是五六千元一平方米,果然是一派新兴小城市的情景。  相似文献   

8.
陈静 《活力》2011,(8):155-155
2010年,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开辟“我在现场”栏目,很多当地出租车司机,甚至一些专业媒体记者成为该栏目“特约记者”。这些“特约记者”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极大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他们可以视为“公民记者”,他们所报道的是“公民新闻”。本文拟对“公民新闻”和“公民记者”的概念、“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新闻报料人之间的异同做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出差的时候跟出租车司机聊天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曾经在上海的出租车上被当成了情感倾听者。当时看起来有50岁但未婚的出租车司机正纠结于跟一个女人的感情该结束还是该坚持,一路喋喋不休,讲述各种百转千回的经历和故事,到我下车的时候还意犹未尽。我几乎是仓皇而逃。在美国芝加哥的酒店门口,我们遇到的出租车司机是一位印度人。  相似文献   

10.
当代最勇敢的出租车司机,要数战火纷飞的萨拉热窝市的出租车司机杰伦卡。波黑战争中的萨拉热窝市300多辆出租车偃旗息鼓,司机大都上了战场或避走他乡,唯有杰伦卡驾着他“SR-A8-433号”出租车,在枪林弹雨中坚持运营。这辆“独行大侠”多次被炮弹掀翻,车身亦是坑瘪无数,但杰伦卡先生却毫发无损,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相似文献   

11.
王浩 《大众标准化》2013,(11):12-16
10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发布了最新修订的《出租车运营服务规范》。“新国标”将于2014年4月1日正式实施。GBIT22485—2013《出租车运营服务规范》是对2008年版本标准的修订,新版标准有不少亮点。如出租车司机不得有“挑客”行为,不得议价、拼客、绕路、中途甩客;出租车司机应佩戴服务标志,使用规范服务用语,运营前和运营中忌食有异味的食物,不在车内吸烟;出租车企业应提供24小时电话约车服务等。  相似文献   

12.
在上海,由一名微软高管所记的博客和当地媒体的报道,将一位真实而又具有“传奇色彩”的出租车司机推送到人们而前。这位开了17年出租车的司机,近几年来平均月收入达 8000元左右, 而他在工作中透出的过人智慧和快乐心态,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流传议论。  相似文献   

13.
前年去澳大利亚,发现那儿的汽油很便宜,一升才1.49澳元。我所说的便宜你别合成人民币,而是相对的,比如一小盒鲜牛奶的标价不到两澳元,也就是说在澳大利亚一升油和一盒奶的价钱差不多,而在国内,一升油能买好几盒奶。但在澳大利亚“打的”却很贵,起价10澳元,只管一公里,超过一公里计价器上的数字就撒着欢地往上涨,跑个几公里就得十几、二十几澳元,真是消费不起。澳大利亚的车价便宜,油价更便宜,为什么“打的”却很贵?后来想明白了,人家的东西便宜但人工贵,打车费主要是付给出租车司机的工钱。  相似文献   

14.
在韩国打的     
那是我到韩国的第二天。要去一家韩国公司谈判。由于路途很远,所以只好打电话预约了一辆出租车。在宾馆的信息簿上有出租车公司的电话,一共有三种,分别标示着红色、黄色、明黄色。我们叫了一辆明黄色的车。车来了之后。我们这才大吃一惊.这是一辆超长型的黑色厢式车.顶上的标志是明黄色的。除了司机还另有9个座位。令我们惊讶的,是公司安排了一个会说汉语的司机前来为我们服务。  相似文献   

15.
赶麦场     
村民的语言就是有特点,他们把麦季之间互相帮助收割小麦叫做“赶麦场”。也许就是这个“赶”字最能体现麦季的繁忙和急促吧。但这麦场可不是随便“赶”的,其中有不少道道呢。小小的“赶麦场”,可是人际关系的真实体现。村民们之间的关系有好有孬。赶麦场时,那些人缘好的人家最风光了,麦子还未熟,“大哥,麦子熟了喊我一声,立马就到”的招呼声就不绝于耳了,让人听了心里比蜜还甜。割麦时,就有不少人来赶麦场,说说笑笑之间,几亩麦子就割完了。那情景,简直让人缘孬的人家恨得咬牙。人缘一般的人家,赶麦场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今天你帮了我,明天我…  相似文献   

16.
有的人喜欢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其实这是错的。你是神仙吗?为什么人家没有你能有呢?你今天有,人家明天就会有了。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发现,北京街头穿梭的一些出租车发生了变化:统一的特制车顶灯,统一的车身颜色,统一的司机服装。这些出租车是在北京出租车管理部门的牵头倡导下,由银建、首汽、北汽、万泉寺、双祥五家公司联合推出的品牌出租车。  北京出租车创品牌了,这实在是一件好事。很长时间里,北京出租车大约只有一个“公认”的“品牌”——“黄面的”。10元10公里的黄色面的几乎一统天下。后来又出现红夏利、蓝桑塔纳,就形成了所谓三个“品牌”,以致“打车”有了“打一块的,打一块二的,打一块六的”的说法。此时的出租车公司市场品牌观…  相似文献   

18.
张小平  梁海松 《英才》2004,(7):67-67
“北京的出租车司机都是政治家,而上海的出租车司机最适合去全国各地当县委书记!”北京已是短衫凉鞋的初夏之夜,但唐龙国际传媒集团总裁陆兴东西服笔挺,坐在办公室内高谈阔论。  相似文献   

19.
想起前不久的一次“打的”经历,至今让我心有余悸。那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已是7点10分了。比平时起床的时间晚了近1个小时。匆匆洗漱之后,我就跑下楼去。就在我着急地跑向车站时,一辆亮着“空车”灯的绿色桑塔纳出租车正好从小区门口经过,我便招手叫停。上车时,我看见车上还坐着一个男子。那人自称是陪司机跑车的,是司机的朋友。由于时间紧,我也没多想,便上了车,并对司机说:“去广武门。”车开出一段距离后,速度开始变得快起来。在连超两辆车后,车速快得整个车体都开始猛烈地摆动了。我和车上那位男子都提醒司机开慢一点。…  相似文献   

20.
《劳动月刊》2012,(3):21-23
“你看人家老李。房子买了两三套,两口子一人一辆车。跟了你这个没用的家伙,我算是倒霉了!”“要你别抽烟。得了肺癌别指望我照顾你!要你别吃夜宵,容易得胃癌……你是我老公我才提醒你,换成别人,得病关我什么事?别好心当成驴肝肺!”“你都胖得像猪了,多漂亮的衣服穿你身上都走形。你看人家那身段,那才像女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