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为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制度安排、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等方面进行的创新活动,是金融结构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代金融发展史实质上是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受经济体制的影响、金融改革滞后的约束以及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竞争不充分和技术进步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我国金融创新速度相对落后,但入世后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为金融创新及金融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加快金融创新促进金融深化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必将推动我国的金融深化和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童建伟 《经贸实践》2004,(7):31-31,34,35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经济的全球化,面对国际金融集团涌入国内市场,加快整合我国金融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变得越来越迫切。金融控股公司将成为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现实选择。根据我国的“准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借鉴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经验和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防范与监管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金融创新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创新严重滞后,制约了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金融业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化产权结构,塑造金融创新的动力机制;加快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换,拓展金融创新空间;实现利率市场化,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市场环境;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科学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4.
李涵 《经贸实践》2016,(8):186-186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体系逐步形成,金融活动对经济发展建设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金融证券化成为当前金融业主流发展趋势。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金融业发展进入重要时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济金融化正在逐步被金融证券化取代。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所以金融证券化发展时间较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且存在一些问题。为促进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应加强对当前金融证券化发展的分析,明确发展趋势,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以推动金融证券化进程。本文将针对金融证券化趋势及金融证券化发展展开研究和分析,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稳定与效率:中国金融业市场退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金融业机构的扩张和市场退出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和制度条件下形成和演化的,截止目前我国依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处理好金融稳定、金融效率与社会净福利的关系是我国金融市场退出机制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加快我国金融业市场退出机制的改革是提高金融效率和实现金融业稳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体制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发达国家纷纷放弃分业经营模式,使得混业经营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之金融全球化突出了全能银行的竞争优势,更加剧了这一趋势的发展。然而,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实行的是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分业经营与分类监管的体制。笔者认为,这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金融风险较大等特定条件下的正确选择。近年来,这种选择对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也可根据已经变化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适时估新的抉择,以确保我国金融业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发展变化的分析,提出自己对国内金融业经营体制选择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缺陷及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是金融业的重要服务领域,房地产金融对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制度改 革的加快,房地产金融发展较快,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特点入手,重点分析了市场存在的缺陷, 并从金融创新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孙梅 《时代经贸》2007,5(2X):117-118
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而其中道德风险又是造成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金融道德风险已成为我国金融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道德风险,构建金融道德规范,是我国金融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和经济金融界人士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从当前我国金融业的现状中的失范现象提出加强金融道德规范的几项建议,从而有效防范金融道德风险,健全金融道德规范,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金融创新对金融业及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虽然金融创新也有它的负面作用,但是从整体来看,它的积极的正面的对金融业影响远远大于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制度三方面探讨了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正面影响,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连市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中,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金融业总体规模偏小、金融宏观环境不完善、金融功能不够强、高级人才相对较少等制约因素。应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强人民币结算中心建设、加快金融高级人才培养、加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强金融监管,以促进大连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金融创新,金融工程与金融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贯穿于金融业发展的全过程,其根本动力来源于金融业逐利避险的追求;一旦金融创新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金融与产业结合起来,金融工程便应运而生。适应金融发展、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对于合理有铲地开发利用金融资源,保证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金融工程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而金融创新则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灵魂。科学地认识三者间的关系,对于审时充势地推动我国金融业  相似文献   

12.
刘小明  李成 《经济学家》2005,(6):109-116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不断发展背景下.通过对新加坡、墨西哥和泰国金融开放实践的比较分析,从中得到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从经济学视角解释了金融开放的影响,面对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开放,我国既要抓住金融发展的大好机遇。加快金融的国际化发展增强金融竞争内,同时需要严格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专业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短缺、金融人才市场建设滞后等问题突出。从加快金融产品创新的需求出发,通过促进岗位转型、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金融业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人员整体素质、完善金融人才服务市场体系建设等,加快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业人力资源,促进金融业的发展。预测2020年金融从业人数将达到全社会就业人数的1.4%,绝对规模在1060万左右。因此,普通高校还应进一步培养金融类研究生与本科、大专生。  相似文献   

14.
金融业混业经营是21世纪世界金融业发展的趋势。然而,我国现行有关金融法规规定,我国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实行分业经营与分类监管体制,商业银行在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这一体制在过去对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面对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国内经济金融情况变化和  相似文献   

15.
康楠 《经济月刊》2013,(1):47-49
近年来,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发展迅猛,我国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趋势日益明显,金融业开放加快,金融监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创新严重滞后,制约了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金融业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化产权结构,塑造金融创新的动力机制;加快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换,拓展金融创新空间;实现利率市场化,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市场环境;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科学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金融全球化下的中国金融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融全球化是世纪之交全球金融格局演进的主流趋势,在中国刚加入WTO的关键时期,必须正确理解金融全球化的含义及发展原因,充分认识其正负影响及对中国金融业的挑战,强化对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准备,主动采取建设性的措施,加快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改革进程也在加快,金融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金融业所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加大。加强金融监管,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大金融风险的防范力度,已成为金融业的当务之急。当前我国金融形势总的来说是好的,在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健康、适度发展,很好地发挥了经济杠杆的作用。但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社会变革的不断加剧,近年来积聚起来的金融风险正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国际金融正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的金融业务具有与传统金融业务不同的特征,同时金融信息化给我国的金融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为了使我国的金融业能很好地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在现代银行业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推动金融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银行信息系统网络化;金融服务突破时空限制;金融企业管理与风险控制机制更加完善.积极应用信息高新技术,进行金融创新,拓宽银行业务发展空间,是我国金融业发展方向,也是行业繁荣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