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金融》2002,(4):37-39
陕西省澄城县地处渭北旱塬,境内沟坡纵横,全县十八个乡,总面积1112平方公里,37万人口中有近30万农业人口,是个典型的农业县.2000年以前,在陕西省澄城县的一些农村,不是一些信用社为收贷款把贷户、企业推上法庭,就是一些企业、农户"过河"拆桥,让信用社的贷款有去无回.一方面造成农户、企业信用丢失,再图发展却怨信用社"贷款难";另一方面,信用社又常常为找不到好的贷款客户而发愁.为了有效解决"两难"问题,2000年以来,在当地人民银行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反复研究,澄城县农村信用联社率先在全县开展了农户和行政村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并不断把此项活动推向深入.截止2002年3月,全县已评定优秀信用村26个,占全县256个村的10.16%,优秀信用户、优良信用户和信用户12742户,占全县贷款户的20.13%.  相似文献   

2.
《西部金融》2005,(6):76
2004年,合阳县马家庄农村信用社针对辖内不良产生的成因,在总结过去清收盘活不良贷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走"放水养鱼"的老路子,向有陈旧贷款64万元的100户农户发放21万元新贷款,支持他们种植棉花,年末除收回21万元新发放贷款外,还收回100户不良贷款85080元,陈欠利息21717元,64万元不良贷款的冰山一角开始融化,得到盘活.  相似文献   

3.
何富华 《西部金融》2005,(11):64-65
2005年,定西市安定区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精神,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经营,加强内部控制,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大了"清非"力度,实现了不良贷款的"双降".截至8月末,全区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8229.37万元,较年初减少949.31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0.1 3%,较年初下降7.07个百分点,其中:逾期贷款767.27万元,较年初下降429.4万元,逾期贷款占各项贷款的1.88%,比年初减少1.67个百分点;双呆贷款7462.1万元,较年初减少520万元,双呆贷款占各项贷款的18.25%,比年初减少5.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西部金融》2005,(6):75-76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4年末,泾川县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为38,783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为6980万元,占18%,资本充足率为8.84%,与2002年末相比,不良贷款余额净增2376万元.按中央银行专项票据兑付的条件,统一法人体制的信用社资本充足率应达到4%,与2002年末相比不良贷款比例降幅不低于50%.泾川县农村信用联社的条件还相差较远.  相似文献   

5.
一、澄城县金融机构的总体情况 澄城县地处渭北高塬,是陕西省确定的扶贫县,县辖8镇6乡226个行政村,农户75000余户,农业主要以果业、畜牧、粮油为主,2004年全县GDP 15.88亿元,户均收入1506元.全县有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及邮政储蓄等6家金融机构.至2005年7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7977万元,其中:农村信用联社余额93586万元,占比32.5%,国有商业银行余额193676万元,占比67.3%,整体存款较年初净增36195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39478万元,较年初净增7248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54558万元,较年初净增14659万元,占比39.1%.金融总体趋势表现为储蓄大幅度增长,信贷增幅较缓.  相似文献   

6.
2000年以来,天水市农村信用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为突破口,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高起点规划,高速度发展,在发展中化解风险,增强实力,使全市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业务呈高速发展态势.截止2002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达到165192万元,较2000年增加52145万元,年均增长23%;各项贷款达到155548万元,较2000年增加65913万元,年均增长40%;高风险社较2000年下降24个,不良贷款占比较2000年降低19个百分点;股本金达到7745万元,较2000年增加3518万元;全市实现盈余208万元,较2000年减亏876万元.全市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其经营上的良好成果主要得益于他们准确地抓住了四个方面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礼泉县是以苹果生产而闻名的农业大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县辖20个乡镇,455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35万,耕地总面积85万亩,其中果品种植面积50万亩.近年来礼泉县农村信用以支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本县资源优势,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扶持支柱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也提高了自身的经营效益,实现了"双赢".截止2001年末,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32669.9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28421.8万元,占比87%,不良贷款下降1207.8万元,比率24.87%,较年初下降6.16个百分点.全县20个信用社全部盈利,年末累计实现盈余2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03元.县联社被评为全省支农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全省农村信用社"最佳经营效益奖"."双赢"来自何方?  相似文献   

8.
一、信贷资产质量的表现形式和现状 (一)不良贷款的大量存在是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直接表现 分行营业部辖营业室2003年末,营业室正常类贷款94741万元,占全部贷款的65.25%.非正常贷款50458万元,占全部贷款的34.75%.若按国际公认的10%,风险警戒线标准衡量,不良贷款比例明显偏高,即使按人民银行确定的15%的标准,也高出近20个百分点,产生信贷风险的机率很大.  相似文献   

9.
自1999年以来,人行石嘴山市中心支行所属三个县支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紧紧围绕如何降低信用社贷款风险和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推行"绿色信用贷款证",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民强县,化解风险"的新路子,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西部金融》2005,(5):53-54
在国家助学贷款面临诚信危机、贷款逾期率高、贷款覆盖率低、没有达到逾期目标和效果的情况下,澄城县农村信用社结合当地特点,发挥农村信用社联系农民群众紧密、贷款操作灵活方便的优势,积极开办生源地商业性助学贷款业务,有效地缓解了贫困学生家庭的经济困难.该调查报告是在对澄城县农村信用社和部分群众深入调查,并发放调查问卷的情况下,形成的情况较为翔实的报告.  相似文献   

11.
不良贷款按其在报表中反映的形态分为显形不良贷款和隐形不良贷款.所谓显形不良贷款就是在信贷报表中直接反映的不良贷款,而隐形不良贷款是指在信贷报表中反映为正常贷款,但其真实形态为不良贷款.当前,隐形不良贷款数额不断增加,其潜在的风险亦与日俱增,如何削减隐形不良贷款数额,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澄城县信用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宗旨,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有效地破解了农民"贷款难",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一、信用社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之利 据澄城县信用联社最新统计,自1998年开办商业助学贷款以来,7年间累计发放助学贷款4047万元,资助学生9246人次,且至2004年末无一笔沉淀贷款,收息率达100%.这种做法对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我们总结其利,主要有三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个人不良贷款小幅攀升和关注类贷款大幅上升的局面,在个人类不良贷款清收措施上要抓住重点,即抓大户、抓贷种、抓类别,分门别类,打好不良清收攻坚战.笔者认为应加大监测频率和力度,未雨绸缪,尽早制定、实施不良贷款盘活处置方案,切实加强贷后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化解不良贷款工作力度,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不贷款居高不下,科目归属调整不及时,随意性大,造成盈亏不实。截止2000年9月底全辖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已达6万元,占比61%较上年末增加14个百分点,在检查中发现,大部分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管理随意性很大,归属不准确,划分界线不统一,如:城市信用社是按《城市信用合作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进行划分:有的机构是按借款人的封息情况而定,只要能归还利息就列入正常贷款科目核处,菜的逾期贷款科目中应转为呆滞科目而没有及时转入,呆滞贷款应转入呆帐贷款科目的也没有调整,这样就带来银行三项资金占用不正确,盈亏核算不准确,如:某信用社1999年底报表反映的不良贷款为182万元,实际核对后不良贷款为1820万元,两相关1638万元。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中信实业银行西安分行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健经营的方针,以效益为核心,以质量为前提,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市场营销,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强化各项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理性经营,质量优先,科学发展"之路,实现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截止2004年12月,全行本外币存款余额64.54亿元,比年初增加15.76亿元,增幅32%.其中一般性存款59.74亿元,比年初增加18.88亿元,增幅46%;储蓄存款36860万元,比年初增加3337万元.各项贷款58.19亿元,较年初增加21.17亿元,增幅达到57%;不良贷款率0.22%,控制在总行不良贷款率0.58%之内.完成国际结算量7644万美元,比去年增长38%,其中进出口收付汇量6200万美元,完成总行下达任务计划5500万元的113%.实现利润7523万元,完成总行下达利润计划6000万元的125%,人均创利40万元.总资产利润率1.02%,风险资产利润率1.3%.  相似文献   

17.
一、商业银行经营不实的主要表现 (一)贷款形态划分随意性较大,银行贷款质量反映失真.正常贷款与不良贷款本是一个动态数据,应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划分,但是一些行、处为了完成上级行考核指标,人为划分质量标准,使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反映失真.一是人为扩大正常贷款,减少不良贷款数额;二是在不良贷款中随意调整"一逾两呆"所占比重;三是贷款资产形态调整不及时,如正常贷款和逾期贷款、逾期贷款和呆滞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数据调整.由于资产形态划分不准直接影响盈亏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立足于后金融危机时期的银行经营环境,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九家上市银行近三年关注类贷款、不良贷款的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对我国银行关注类贷款总量居高不下,不良贷款持续增长的趋势和风险的逐步增大作出了判断。据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对关注类贷款风险控制方面的丰富经验,通过搜集大量资料和对实际工作的总结,根据关注类贷款是形成不良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现状,提出了转化关注类贷款风险的方法,为我国商业银行化解关注类贷款风险,有效控制不良贷款持续增长,提高信贷经营能力,提供了具有实战意义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以长岛农村信用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与化解不良贷款为案例,分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银行与农户、农村中小企业建立信用关系过程中所发挥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基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信用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金融市场普遍存在银行与农户、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仅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化解,成功走出了一条"农社"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加入WTO给金融业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采用了统一法人管理和上收贷款权的方式来严格控制风险和不良贷款,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存贷差急剧增大,惜贷行为屡见不鲜.对此,我们走访了一些企业和银行发现:一方面企业诉苦,银行贷款条件过于苛刻使他们贷不到款,另一方面银行发愁,多数企业信用等级过低,他们的款放不出去.如2003年4月末,工行白水分理处各项存款余额1751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218万元,存贷款差12296万元,贷款占比为29.8%,存贷比例低于40%,特别是自1999年至今,工行除了向个人发放少量住房贷款外,仅向域内企业发放贷款一笔5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