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城乡差距拉大、社会制度缺陷、农民工生存状况等客观、主观、直接原因的影响,目前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问题相当严重。应从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留守儿童产生及教育缺失的原因为切入点,制订实施优惠政策的配套措施,彻底打破多年的城乡“二元分治”体制,发挥农村学校教育的关心和监护作用,打开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大门,办好打工子弟学校,使流入城市的农民工享有与市民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以彻底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农村的城市化意义重大农村城市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从不发达走向发达、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内在要求。这是世界范围的普遍现象,也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不断推进农村城市化,对于正处于工业化起飞阶段的中国而言,意义凸显。我国的工业化不可能在农村农业、城市工业的背景下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可能在农村落后和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3.
建设中心村构筑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心村处于"城市之末,农村之首",是连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点,是改变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阵地.充分认识中心村在小康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注重中心村的规划和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农村建设的主要方向,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耿丹  侯津琪 《华商》2008,(15):7-8
小城镇介于城乡之间,具有城市和乡村两种职能,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纽带和桥梁,是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物资集散地,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张得胜 《商业时代》2012,(17):15-16
我国特有的二元结构体制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原因使得在他们城市中无法"扎根";"回归农村"却又因身份认同、社会角色以及农村生活方式的无法适应,使他们不愿"回归"。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已成为社会的重大难题。应多措并举,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性问题,使他们不再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游弋"。  相似文献   

6.
逆城镇化,是指城市人自主放弃定居城市的机会到农村买地购房,使得人口的流向发生变化,开始出现人口从城镇往农村的回流。逆城镇化现象,多发生在发达国家的许多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然而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却存在着类似逆城镇化的人口从城市前往农村的少数现象,于是便引进"中国式"逆城镇化这一说法。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式"逆城镇化"的深入分析,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来深刻了解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找出导致人口回流到农村的真正原因,分析主导力量和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的利弊,最终为我国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广提供思路和可行措施,从而达到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区恩格尔系数与居民收入(以下简称"恩—收")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农村地区的"恩—收"关系存在差异,研究这种关系的差异,将对城乡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差异的深入理解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我国2008—2015年城乡恩格尔系数和人均收入的数据,分别研究了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恩—收"关系,建立了各自相应的回归方程,并对该方程进行了回归统计和方差分析,检验证明了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显著有效性。结合该模型,我们发现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城市地区的恩格尔系数将比农村地区下降得更为缓慢;农村地区的"恩—收"关系线性程度要比城市地区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在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代表的城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却步履维艰。基于农村电子商务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学校、企业、聚集"模式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以期促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韩永廷 《财贸研究》2005,16(4):120-121
我国的农业政策设计面临着由"农业为工业化提供积累、农村支持城市"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转变.现阶段我国支农政策的目标取向,就是要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主动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建立良性的支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会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分支概念,主要包括农村社会结构建设、农村社会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农村社会关系建设、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等。农村社会建设是整个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维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环节。为此,主要对现代农村社会建设与城镇化研究现状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农村环境污染排放已经占到了全国污染排放的半壁江山。2008年7月,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副总理要求切实把农村环保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并提出了"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重要政策措施。这标志着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已提上重要议程,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重心将开始由城市为重点向城市与农村并  相似文献   

12.
刘天杰 《商业时代》2007,(33):60-61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阶段这一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我国应在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方面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三农"工作的关系,同时应建设和发展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乡风更加文明,农村社会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就在"新"字上,虽然过去曾对农村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但那时的改造是以损失农业为代价,去发展工业,去建设和维护城市。时至今日,中国的工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发展,城市也较之过去焕然一新,但农村却落伍了。城乡形成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中小企业是以相对于城市企业类型与规模而言的。农村中小企业所在的地区为不发达的农村,离市区有着一定的距离,似乎是"农村"与"中小企业"的结合体。"农村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农村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的主体部  相似文献   

15.
岳边 《中国拍卖》2009,(9):34-35
8月20日哈尔滨,记者在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举办的"电子技术在拍卖电的应用"研讨会上见到了江西省洪城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本迪,谈起他的"农村包围城市"经营战略,万本迪谦虚地说:"那已经是洪城走过的历史了",弦外之音是:洪城的主阵地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么,已经是江西省政协委员的万本迪和他的公司是怎样从农村杀回城市的昵  相似文献   

16.
《商》2016,(13):73-74
本文通过对华洋义赈会1927年至1937年在河南农村开展的合作赈灾和建设事业的考察,简略分析了华洋义赈会和河南农民、华洋义赈会与民国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面对特殊的省情,华洋义赈会在河南开展的合作赈灾与建设事业逐渐体现出了政府"自上而下"式的强制性色彩,因而改变了华洋义赈会与农民合作"建设救灾"的良性互动关系。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华洋义赈会在河南开展的事业对家庭(宗族)功能向其他社会制度的迁移起到了一定历史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光斗 《中国广告》2007,(10):29-29
非常可乐以"非常可乐,中国人的可乐"主打民族品牌,但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包围下转战农村市场,在农村市场取得成功后,非常可乐推出非常咖啡可乐,意欲"农村包围城市",于城市市场占一席之地。非常可乐有着辉煌的开始,骄人的业绩,跻身中国可乐市场三甲,但因为品牌传播等各方面原因,使其多年来一直不为主流市场消费者接受,始终徘徊在主流市场门外。非常可乐品牌的营销传播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8.
程艳 《财经界(学术)》2013,(24):261+263
因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体制机制,山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在的统一协调,过多剩余劳动力分布在农业,过多人口滞留在农村,严重影响到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如何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发展,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山西省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全部被征用,农村集体成员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居民身份后,仍居住在由原村改造而演变成的居民区,或是指在农村村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大部分被征用,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农民仍在原村居住而形成的村落,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通常所说的"城中村",仅指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位于城区边缘农村被划入城区,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依据实地调查和网上调研等途径获得的资料,对城中村现状及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性分析研究,提出了城中村发如何更好地发展策略及相关构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构建独特的双向O2O电子商务模式来促进海南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城市工业品"走进农村"和农产品"走出农村"的双向流通提供可资借鉴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本文重点探讨了双向O2O电子商务模式的构建思路和"六位一体"O2O电商模式构建方法,以期为海南省及国内其他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