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岱老离开我们已10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他那对祖国、对教育事业、对莘莘学子的诚挚的爱,早已浸入我们的心田。而我个人根据跟陈岱老的长期交往,却深深感到他从不外露而深藏于心的那份哈佛情结。  相似文献   

2.
陈岱老的哈佛宿舍及其他 在《经济学家茶座》第31辑上读到黄范章老师回忆陈岱孙的文章,颇有感触。陈岱老早年毕业于哈佛,却不得不把这份情怀深藏心底。在那个时代,毕业于哈佛远不及毕业于莫斯科大学说起来有底气。如今时过境迁,“哈韩”、“哈日”、哈什么都不如哈佛了。最让我感慨的是,毕业于上世纪20年代的陈岱老与毕业于上世纪  相似文献   

3.
《经济科学》2012,(3):129
正2012年5月10日上午,"纪念陈岱孙先生诞辰112周年暨陈岱孙经济学基金发展论坛"在经济学院隆重举行,陈岱孙先生亲属代表、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兄弟院校代表、经济学院在校师生和老教授代表、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嘉宾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正> 今年10月20日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教授90寿辰,我们在此向他致以最衷心的祝贺。陈岱孙教授是我国经济学界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他数十年如一日,以他渊博的学识和忘我的工作,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如今,陈岱孙老师的学生遍及海内外,真是“桃李满天下”。陈岱孙教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经济理论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和经济学说史的研究方面,他造诣很深,尤其  相似文献   

5.
一年半前的某个深夜,我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那头是一个自称A公司的陈总(出于职业道德,经和陈总沟通,暂时以A公司称之),一个性急而又无奈  相似文献   

6.
做学问要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学西方需分析国情学以致用──记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教授访谈录本刊记者任朝生夏天的北京大学燕南园,绿树成荫,曲径通幽,把一座座典雅的住宅装饰的古色古香。1995年6月2日,记者有幸走访了我国经济学界享有崇高威望的一代...  相似文献   

7.
弦歌不绝,道德文章——深切悼念陈岱孙老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弦歌不绝,道德文章———深切悼念陈岱孙老师厉以宁(北京大学教授)一当我听到岱孙老师噩耗时,几乎不能相信这是真实的消息。的确,这太出人意料了。记得两年前,当我们为他老人家祝贺九十五岁生日时,他的身体竟是那样健朗,说话时思路清晰,大家都预祝他活到一百岁以...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商家子弟,17岁考取秀才,连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从封建翰林成长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毛泽东誉之"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相似文献   

9.
陈岱孙(1900-1997),福建省人。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经济科学》杂志第一任主编。1920年清华大学毕业后获得庚子赔款公费留美。1924年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取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赴英、法、意等  相似文献   

10.
谈及中国现行美术教育,便要追溯到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美术教育也有了重大发展。宫廷绘画日益兴盛,唐明皇创置了我国最早的翰林书画院,画家一般通过荐举、征召、考试的方法入院,且根据画家的画技水平被授予数级职位。翰林图画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单位,而是将散落在社会的画家聚集起来,  相似文献   

11.
《经济》2004,(9):46-51
"你不要叫我陈总,我喜欢别人称呼我陈会长!"坐在摊着一大叠文件资料的桌子后面,陈敏用强调的语气说.  相似文献   

12.
<正>晏智杰1962年~196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研究生,师从我国经济学界元老陈岱孙教授攻读西方经济学及其历史;研究生毕业论文“论李嘉图的价值论和价格论”是晏智杰学术生涯的开端。1966年初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在北京大学已经渡过了整整50个春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房地产的竞争从最初的区位。价格。档次竞争逐渐向品牌化竞争转换。物业管理也正是在房地产业的长期竞争中形成的一个被誉为新兴的“朝阳”企业。面临激烈竞争的物业管理市场,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房地产业.更好地创造自己的物业品牌,从而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更大地赢得市场。这是每个物业管理公司都要面临的问题。带着对这一问题更多的思索与探讨,在初冬的一个下午,我们如约采访了北京中电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斌先生。 初识陈总,留给我们第一印象是他的坦诚、沉着、坚毅与果断,但…  相似文献   

14.
<正> 经济学是致用之学。这是我刚进北大时,老系主任陈岱孙先生给我们多次讲过的。我想,这样来理解经济学是有道理的。正因为如此,便更要求经济学者必须牢牢地树立实践的观点。尊重实践应是有社会责任心的经济学者的基本学术品格。实际上,这也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者或想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人的学术阶级性、科学性和对真理追求的彻底性的集中表现。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实践日益深入,不断提出新问题,许多  相似文献   

15.
十几年前,笔者与已故北大经济学教授陈岱孙同在一个教研室。每周一次严肃的政治学习中也难免讲一点社会新闻,讲的最多的是干部腐败与假冒伪劣产品横行。陈老把这些现象的原因归结为惩罚太轻。他说,对这些劣行的惩罚总是像“三娘教子”中所唱的:“我把鞭子高高举起,轻轻打下”。陈老主张“乱世用重典”,加大惩罚力度。十几年过去了,陈老也已作古,但陈老的忠言仍是一种善良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今年9月3日至9日,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首届年会在大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各经济学会、协会、研究会代表和新闻单位代表三百多人。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经济学界一次规模较大的盛会。会上,“经团联”顾问于光远同志作了题为《发展经济科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报告。“经团联”顾问孙冶方、陈翰笙、陈岱孙、严中平、骆耕漠同志在大会作了发言。本期全文发表于光远同志的报告和摘要发表孙冶方等同志的发言(发言摘要的标题,除孙冶方同志外,是本刊编辑部加的)。  相似文献   

17.
<正>1985年,借国家改革开放之势,《经济纵横》应运而生,并历三十个春夏秋冬,化茧成蝶,成为我国创刊较早、在学界影响较大的重要经济学刊物。30年来,宋涛先生、陈岱孙先生、关梦觉先生等我国一大批著名经济学家都曾在此刊发表过重要文章。我与《经济纵横》亦结缘颇早。从开始关注这个刊物,到时常在此刊发拙作,细细算来也是廿年有余,我与《经济纵横》情结之深,自不待言……为纪念创刊30周年,《经济纵横》杂志社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研究》2007,(1):F0002-F0002
<正>晏智杰,男,1939年12月26日生于古都西安,籍贯江苏仪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兼宣传部长,中华国外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等;现任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北京大学经世济民经济学教育中心董事长等。简历:1957年-196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本科;1962年-196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研究生,师从我国经济学界元老陈岱孙攻读西方经济学及其历史;  相似文献   

19.
<正> 《人民日报》1983年11月16日转载了陈岱孙教授的题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原载《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一文。文章强调指出,当代西方经济学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这些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我们的社会经济制度根本不同,从而,现代西方经济学作为一个整个体系,不能成为我们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理论。同时,我们又要认识到,在若干具体经济问题的分析方面,它确有可供我们参考,借鉴之处”。岱孙教授的这个看法,我觉得是很正确的。当代西方经济学,毋论是微观经济学抑或是宏  相似文献   

20.
黄:希望集团在你们刘氏四兄弟领导下,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全国排名第一的最大私营企业,其中可以总结出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我从陈总您所谈的众多管理经验中悟出一个最核心的东西,这就是希望集团成功的用人之道和育人之道。正如您所说的"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在青年人才身上更是寄托着企业的未来",或者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当然,这里的人一定是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