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资金异常流入渠道 预收货款途径。无论是预收货款还是预收后因中止执行合同退款,都是进口商的一种正常商业行为。但预收货款是无货物流对应的资金流入,只凭企业自行申报,其真实贸易背景难以把握,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异常资金会以预收货款名义借道入境。  相似文献   

2.
资金异常流动表现 表现一:商业信用资金异常流入 出口预收货款形式。主要有出口相对正常的企业以预收货款滚动核销方式运用境外资金虚假贸易背景下,国内出口方与国外进口方互相勾结,其预收货款的金额和频率明显与其经营规模不符,如企业出口量少而预收货款多,预收货款长期占用或预收一定时间后又全额退还等。  相似文献   

3.
吴烨 《中国外汇》2015,(1):71-72
近年来,在境内外汇差、利差的影响下,我国跨境资金流入压力急剧增加,借道贸易项下流入的隐形外债案件有增加趋势。这些案件流入金额较大、隐蔽性较强、期限也不确定,加大了对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监管难度。"隐形外债"的分类直接流入型主要表现为在企业未来并无货物流发生的情况下,资金以预收货款的形式流入境内,构成实质意义上的外债。目前,A类企业在银行办理贸易收汇时,银行原则上可不审核其交易单证,此项便利化措施给绝大部分合规企业带  相似文献   

4.
一、隐性外债形成方式及案例分析(一)以预收货款方式流入的隐性外债现行的出口收汇核销制度对预收货款的实际监管效果有限,预收货款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外汇资金违规流入的暗河,各种具有资本、融资甚至投机性质的资金极易通过预收货款的形式流入境内。以预收方式流入境内而形成的隐性外债,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二连地区对外贸易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和扩张势头,出口货物结算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出口预收货款是外贸企业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回避汇率和贸易风险的重要方式,因此企业出口预收货款大幅度增加,预收货款成为企业出口结算的重要方式。预收货款大幅增长,虽然预示着出口贸易好转,但预收货款也可能成为境外异常资金借助贸易流入的渠道,在当前时期也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6.
当前,一些出口企业以大额预收货款贸易融资的形式大力开展国际商品贸易,有力地促进了国际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大额预收货款方式形成的国际贸易融资却又成为目前境外资金流入的主要渠道之一,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利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为此,我们以焦炭业为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预收货款真实性审核成为经常项目管理的难点。一是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多重经济因素主导资金的流向。近年来,出口企业收、结汇的意愿增强,贸易预收款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使汇流资金较物流更多地流入境内。二是预收货款常处于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管理的"交叉点"。预收货款在  相似文献   

8.
异常外汇资金流入的渠道主要有披着贸易“预收货款”的外衣流入、以非贸易形式流入、以资本项目形式流入。因此,应转变宽进严出的管理理念,加强对“关注企业”、个人外汇资金流入及结汇异常情况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组织了多项专项检查和调查。通过这些检查和调查发现,任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外债、个人等交易项下存在外汇资金跨境流动的异常现象。具体包括通过出口低报高收、预收货款、延期付汇、虚假注资、资本金及外债结汇后改变用途、外债到期不归还等方式,实现将境外资金流入境内或将应付资金滞留境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我国人民币升值预期及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跨境异常资金流入成为新兴国家外汇管理中遇到的新问题。为加强跨境短期资金流入管理,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海南省辖区跨境异常资金流入情况的调查,剖析了跨境异常资金流入的主要渠道、动因及危害,并就如何加强外汇管理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初,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指出:外汇管理部门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处理好贸易投资便利化与异常资金流动监管的关系,保持对异常跨境资金流入的高压态势。时隔不久,国家外汇管理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的8项重点工作更加明确指出对跨境资金流动应密切监测,切实防范风险,严厉打击"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入。与此同时,我国外贸顺差和利用外资继续保持一定规模,本外币正向利差、人民币升值、资产价格持续攀升等市场条件依然存在,预计未来我国外汇资金净流入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大。因此,如何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甄别贸易投资和投机套利行为,既为市场主体的正常经营提供尽可能的便利化措施,又对跨境资金的异常流动实施有效监管,成为各级外汇管理部门面临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区分跨境资金流动的差异类型,构建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综合指数并利用马尔科夫模型进行风险识别,然后利用TVP-SV-VAR模型研究资本项目分阶段开放进程中跨境资金流动与宏观金融风险间的动态时变关系,挖掘在不同风险状态下,不同类型跨境资金流动的驱动因素差异。结果表明:短期跨境资金对宏观金融风险的影响相对更大,且更易因受到境内外利差的刺激而流动;长期跨境资金流入在缓释宏观金融风险、提振宏观经济方面效果明显;高风险状态下,短期跨境资金流出易出现“羊群效应”,且宏观金融风险易引发金融深化程度上升;中低风险状态下,跨境资金流动受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要针对短期、长期资金构建差异化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体系,有效应对异常跨境资金流动冲击;推进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缩减套利空间,减缓短期资金波动;促进国内金融体系建设提质增效,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重点风险;稳定国内经济基本面,吸引境外资金流入。  相似文献   

13.
跨境外汇资金异常流动的主要渠道包括预收货款、预付货款、个人收付汇等形式。加强异常外汇资金流动的监管,要建立、完善非现场监测系统,开发外汇管理各业务信息系统的监测指标预警模块,并严格外资企业外方利润汇出管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协调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及直接投资的逐步复苏,人民币汇率呈现出不断升值趋势。这种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再加之利差、房地产热等因素,致使一些境外投机套利资金已经或正在利用各种渠道流入境内。大量跨境异常资金的流入,会造成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或削弱人民银行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效果,增加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因此,如何有效甄别外汇资金投机套利行为,防范跨境资金的异常流动,就成为当前外汇管理部门监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我国人民币升值预期及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跨境异常资金流入成为新兴国家外汇管理中遇到削新问题.为加强跨境短期资金流入管理,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海南省辖区跨境异常资金流入情况的调查,剖析了跨境爿常资金流入的主要渠道、动因及危害,并就如何加强外汇管理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防范异常资金流入政策施行后,银行新型表外融资业务迅速发展,对跨境资金流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有加剧跨境资金流入压力、成为异常资金跨境流动的新通道、增加隐性外债风险、影响调控政策效果等。要完善表外贸易融资管理,需加强本币对外负债监测,加强表外外汇业务风险监管,加快汇率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对出口预收货款实行外债登记管理。汇发(2005)74号文件《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完善外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境内机构6个月(含)以上、等值20万美元(含)以上延期付汇已纳入短期外债管理,出口预收货款也可参照执行。对期限6个月(含)以上1年以下的出口预收货款企业持申请、出口合同、预收货款合同向外汇局进行短期外债登记;对期限1年(含)以上的出口预收货款视为长期外债管理;同时对异常资金流动进行重点关注,将失控于资本项目管理之外的游资纳入外汇管理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安徽省与全国一样,以预收货款名义流入的外汇在出口收汇中的比重快速增长。预收货款在交易中常常起到保证金的作用,但在贸易条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有时还恶化的情况下,出口预收货款的快速增长显然有悖于经济交易活动的常理,违反了经济活动的规律,这种现象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为完善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对外债务与债权的管理,规范贸易信贷项下资金的流动,自2008年7月14日起,国家外汇管理局陆续对企业货物贸易项下预收货款、延期付款、预付货款和延期收款实行了登记管理制度,并开发了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通过电子化手段实时监控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债务与债权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此项贸易信贷登记管理政策出台后,  相似文献   

20.
张德进 《中国外汇》2013,(21):74-75
贸易融资的基本目的是满足企业贸易支付需要,但在汇率不稳定、存在境内外利差以及监管限制的情况下,规避政策和套利也往往成为贸易融资的重要目标。从实践来看,基于企业信用的贸易信贷行为,对跨境资金净流入影响微弱,但基于银行信用的贸易融资,其规模扩大则是推高跨境资金净流入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对贸易融资监管的有效眭,能有效防范跨境资金的大量流入/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