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斌 《魅力中国》2013,(9):20-21
2010年7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我国首个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在全国39家报业集团中,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利润总额位居全国第五位,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位居第九位,位居中部省份报业集团首位。在媒介融合的全媒体时代,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何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它有什么发展举措和应对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果,存在什么突出的问题等等,还没有见到有系统的研究。本文拟以河南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为例,对以上问题做一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2.
论大众媒介的品牌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品牌是品牌类型的一种。简单地说,媒介品牌是媒介产品的品牌,是能为受众提供其认为值得购买或观看收听的功能利益及附加价值的产品或节目。如《南方周末》、内蒙古卫视的《蔚蓝的故乡》节目;媒介品牌也指生产某种媒介产品的传媒单位,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凤凰卫视、《体坛周报》的社等。品牌是媒介最具魅力的无形资产,也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利器。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有些商品牌如昙花一现,很快被市场淘汰,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媒介品牌维护不当。  相似文献   

3.
秦芳 《北方经济》2009,(2):16-17
伴随着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现代传媒的竞争已经进入了品牌经营时代.品牌就是媒介的形象,是媒介竞争的有力武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电视传媒的品牌传播超出一般的生产制作经营和市场营销,而是代表着电视人与受众在交流时所传达的一整套核心价值观.同时品牌传播是与市场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电视传媒应意识到品牌对自身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试将体验模块理论引入品牌理论的研究领域,结合几大体验媒介,重点阐述了品牌体验的传播流程,并对品牌体验的传播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有助于探求发展品牌体验设计的科学方法与品牌体验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兵 《北方经济》2011,(15):75-76
品牌定位的出现,是媒介品牌建构的需要。美国品牌研究专家大卫.艾克和乔瑟米赛勒认为:"品牌定位能突出品牌识别的焦点。它确定了传播目标,即什么样的信息最能体现差异化,最吸引目标市场。"媒介品牌定位能为某个特定的媒介品牌在受众心目中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定位(Positioning)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现代传媒的竞争已经进入了品牌经营时代。品牌就是媒介的形象,是媒介竞争的有力武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电视传媒的品牌传播超出一般的生产制作经营和市场营销,而是代表着电视人与受众在交流时所传达的一整套核心价值观。同时品牌传播是与市场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电视传媒应意识到品牌对自身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我国烟草行业发展现状为背景,阐述烟草行业对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影响以及在全球反烟运动下品牌推广面临的系列问题.本着科学发展和提升企业品牌的角度出发,探讨新形势下烟草品牌传播过程中的诸多可行性设想,通过对策略方式的转向选择,为当前陷入困境的品牌推广提供一些建议和启发.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以及跨国集团在我国本土竞争的加剧,强化品牌特色已成为各跨国企业应对激烈挑战的重要措施,我国企业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开展品牌营销也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对品牌及品牌营销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品牌营销意识、品牌定位、品牌管理及传播几个方面对我国企业的品牌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产业集群品牌与嵌入品牌不断融合发展的时间序列来看,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机制既是持续的,又是不断演化的。文章运用协同演化原理,在揭示其动力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集群品牌在品牌萌芽、领导品牌、品牌丛林和品牌种群等不同发展阶段,对嵌入品牌影响的结构失稳与创新、自适应进化或协商改进、竞争性协同进化、互补性协同进化等协同演化机制,最后以义乌袜业产业集群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河北旅游品牌培育在增强河北旅游竞争优势,提升河北旅游发展水平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有效实施不能够脱离产业发展实际,必须且应该要与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与产业融合发展,要树立生态观的基本思想,认真分析研究河北旅游品牌培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现状,提出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媒介融合已经成为现阶段传媒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媒介融合对文化艺术产业带来了巨大影响。我国落后的西部地区,其文化艺术产业如何面对媒介融合所带来的挑战,利用媒介融合所带来的优势,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了西部省市,乃至国家战略考量的重点。以甘肃省为例,通过分析甘肃省媒介融合的现状、甘肃省文化艺术产业的现状,探讨了媒介融合条件下甘肃省发展文化艺术产业的困境、机遇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胡磊鑫  马骏 《中国经贸》2014,(19):99-100
近年来,微信作为企业品牌推广新媒介,备受关注。本文在分析微信平台品牌传播的现状,总结微信平台传播品牌的优势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微信平台品牌提升三大模式,并给出相关建议,有助于给企业品牌营销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3.
框架效应被广泛应用于传播学中信息传播等领域,品牌的形象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媒介框架、文本框架和渠道框架会不断干预文本的形成从而影响传播效果。从框架效应这一视角出发,以"中国品牌"的网络形象传播、建构过程为研究对象,对框架效应在中国品牌形象传播中发挥的作用、传播要素和过程进行探析。框架效应使受众对于品牌形象信息或品牌信息文本产生预期,并影响这一预期。建构框架效应下品牌的网络形象传播模型,以增强品牌网络传播力,提升品牌网络形象。  相似文献   

14.
品牌化经营对于媒介产业的整体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电视媒介广告经营的基础,是电视媒介市场竞争的法宝,同时品牌也代表着媒介的形象、个性和特征,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面对严峻的生存环境,电视综艺节目只有创造品牌、靠不断的创新来取得生存。  相似文献   

15.
张君浩 《北方经济》2007,(2):127-128
从1996年1月15日中央批准成立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开始,我国报业集团经历了迅猛成长的历程,到现在为止国家已经批准成立了40家报业集团.经过10年的发展,报业集团取得可喜可贺的阶段性成果,各家报业集团的规模和影响力都在不断的扩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有显著提高,报业集团已经成为我国报纸出版业的主导力量。可以说组建报业集团,促进报业产业化,是迎接世界信息化浪潮、发展信息产业的必要措施。在我国,报业集团是一种新兴事物,还未来得及像国外那样经过工业化的充分发展,而是直接诞生于信息经济的浪潮中,所以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报业集团的出现是中国报业新闻体制的一次大变革、大转型。是中国报人及主管机关在报业加快产业化、市场化及“入世”大背景的触发下,以世界发达国家报业发展为观照,对现代报业集团进行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认识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区域文化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融合和应用,能够突显品牌特色,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闽粤赣交界地区的客家文化作为我国区域文化中璀璨的一支,可以在茶叶区域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品牌传播、品牌文化塑造中融合和应用。这不仅有利于茶叶区域品牌的建设,而且有利于客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闫文静 《新西部(上)》2014,(5):109-109,43
文章以微电影《当代名士·黄金时代》为例,分析了广告在新媒体蓬勃发展时的突破。首先介绍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电影广告产生的背景;其次。分析了微电影广告成功的条件;再次,认为广告与电影双赢,成为品牌传播与电影的一次完美联姻。  相似文献   

18.
吴玉婷 《魅力中国》2014,(23):294-294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传统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媒介融合给新闻传播带来的新挑战,更新新闻传播观念,寻求新闻传播媒介融合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如何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发展新闻传播是当前新闻传播工作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主要探讨媒介融合下新闻传播的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19.
厉春雷 《北方经济》2011,(19):69-70
品牌的塑造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独具魅力的审美对象,它是商业文化和传统文化与美学的融合。品牌在商务信息的传播中,常常采取多样化的表现技巧,增强说服的艺术,塑造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比如,品牌广告的撰文在炼字构句、运用辞格千方百计地以语言作为审美的媒介,为受众塑造种种生动的意象,创造种种优美的意境,进而对商品形象与公司形象产生良好的印象,产生购物的欲望。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区域品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勇  邱婷 《特区经济》2007,225(10):297-298
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产业集群的根本发展又依赖于区域品牌的建设。区域品牌往往代表着一个地方产业产品的主体和形象,对本地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前在区域品牌的建设中存在种种的问题与缺陷,使得我国区域品牌建设路程缓慢,加强区域品牌建设,发展区域品牌,用区域品牌来带动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可以使我国产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因此本文围绕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内在联系,分析区域品牌的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创建区域品牌的重要性,并对区域品牌的建设展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