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域经济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落后,需加快发展.城市群一体化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北部湾城市群是广西发展的双核之一,应大力发挥北部湾城市群对县城经济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郑州市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经济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是实现中原崛起战略的核心区域;而区域物流在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集聚资源、推进产业协作、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进步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认为全面把握中原城市群区域物流发展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中原城市群区域物流发展策略是加快中原城市群区域物流发展、进而促进中原城市群经济全面进步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唐颖 《市场论坛》2012,(1):22-24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是湖南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长株潭城市群现已成为湖南的经济中心。会展业具有辐射力大、带动效果明显、无烟绿色等特点,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助推器"。长株潭城市群的形成能有效整合三地资源,而会展经济理应成为长株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背景,在分析其会展经济现在及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株潭地区会展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建议,以期对其经济一体化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浙中城市群虽然建设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促使浙中城市群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策略.本文从浙中城市群的发展状况入手,分析浙中城市群所面临的问题和加强浙中城市群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并针对如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贯彻新时期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本文使用校准后的城市卫星灯光数据,从空间收敛的视角来分析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在考虑空间互动关系的前提下,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总体上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基于不同空间权重的估计结果都支持了这一结论.基于空间溢出的学习效应、分享效应、竞争效应等是不同城市实现经济收敛的内在机制.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过去的20年中,城市群收敛并不是中国俱乐部收敛的普遍现象,俱乐部收敛仅出现在相对富裕的城市群内.但高铁开通后,大多城市群的表现发生了逆转,经济增长基本呈现出收敛的趋势.本文的研究从一个更为客观的视角评估了中国城市层面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对当前中国城市群发展战略以及高铁在中国经济的作用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成渝城市群是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战略契合点。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建设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对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具有重大意义。国务院常  相似文献   

7.
欧阳洁 《商》2012,(15):234-234
城市群发展已成为推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各国各地区高度关注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本文对鄱阳湖城市群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并与中部其他四大城市群进行比较,得出鄱阳湖城市群建设中需要注意问题。并对此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群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城市地域空间实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中原城市群已成为中原地区经济增长的有力经济体,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在中原地区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呈现出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南北钦防"城市群的建设中,运行有效的区域协调组织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从"南北钦防"城市群经济发展及区域协调现状分析.地方政府应成为区域协调组织中的主导力量.为此,文章认为,区域协调组织的创新思路在于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多层次的、虚实相结合的协调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0.
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一个由非均衡发展逐步走向均衡发展的过程,非均衡条件下的协调发展是山东省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以建设蓝色经济区为契机,提升和明晰山东半岛经济发展战略,对山东省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推动山东省区域经济在非均衡条件下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实现错位发展,应根据市场经济需要,根据各区域的自然特点和发展情况,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强化山东蓝色经济区和半岛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强化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的协同发展,全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半岛城市群的衔接与发展;发挥蓝色经济区对山东省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山东经济协调发展;重视蓝色经济区及半岛城市群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衔接与融合,推动蓝色经济区及半岛城市群经济圈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加强蓝色经济区及半岛城市群与其他经济圈的协同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山东省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武汉城市圈是我国中部最重要的城市群建设地域之一.研究武汉城市圈的结构特征及其成因,对于推动武汉城市圈地区城市化进程、促进武汉城市圈和湖北省甚至中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选取24项指标.建立了反映城市群结构水平的指标体系,选取中部城市群和东部7个城市群共65个城市作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城市群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正>编者按城市群是培育新增长极、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规划建设19个城市群,打造带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  相似文献   

13.
在"一带一路"政策的背景下,南沙港物流发展对南沙自贸区经济的产生了影响,利用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国家颁布优惠政策的优势,南沙港物流的发展带动了南沙自贸区经济的发展,将南沙自贸区全力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成为辐射全国,带动"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试验区,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发展中肩负着双重任务,既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又是产业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型社会"的建设需要强劲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作为支撑,而高速的经济增长是离不开发达完善的金融体系。同时一个发达的金融体系能很好的引导资金循环,对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环保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因此两型社会的建设需求也要求区域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一、关于规划背景和编制过程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提出的重点任务。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优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强群"仍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必须坚持的发展战略。而工业的发展必须走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与保护环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目标是将京津冀城市群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未来应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把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改造—提升—引进"等方式,加快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以园区为载体,"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优化京津冀城市群工业布局。  相似文献   

17.
舒银燕 《商业时代》2012,(7):125-126
城市群是区域竞争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和未来我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市群的发展与其产业整合能力密切相关.中原城市群内郑州的第三产业,开封的第一产业和洛阳、新乡、焦作、许昌、漯河及济源等城市的制造业的相对专业化程度较高,但城市群内的产业结构相似度偏高,产业分工有待优化.文章指出,中原城市群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有赖于中心城市郑州调整产业结构和向周边城市转移低端制造业,引领城市群分工,有利于城市群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聚集带,并创新约束和激励机制以组织和协调城市群的产业整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城市群间的竞争已成为区域间经济竞争的主要内容之一。面对这种挑战,加快城市群发展成为各地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由南宁、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四个城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在交通、物流的规划中还包括玉林和崇左。对"4+2"城市群的基本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根据其存在的问题做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物流需求网络化结构特征研究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物流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城市群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物资产品在空间、时间、作业量等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为静态物流需求和动态物流需求,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由此在城市群区域内形成了由节点和线路构成的网络化物流需求空间分布形态,即城市群物流需求网络化结构.物流需求网络化是城市群物流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层次性等特征.文章从点、线、网三个不同的层次出发,分析城市群物流需求网络节点城市关联量、节点城市吸引度、网络结构熵等网络结构测度指标,揭示城市群物流需求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方法对城市群物流需求网络结构进行研究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两型社会实验区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探讨在循环经济指导下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发展模式。"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也可理解为一种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其体现形式可形象概括为生态经济。我们探讨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发展模式,即引导长株潭城市群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推进城市群的健康快速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