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露 《活力》2011,(5):180-180
广播中的热点报道应具备有较高的思想水准和政策水平,善于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重心,善于体察听众的情绪和要求。能够制定相应的报道计划和栏目选题,选择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制成高质量的精神产品奉献给听众。  相似文献   

2.
崔维国 《活力》2012,(6):204-204
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独具媒体特色的报道形式。它通过广播记者的现场口头报道、现场音响展示及现场人物访谈等形式.使听众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展示了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魅力。充分发挥广播短、平、快等特点,迅速传播给听众,大大缩短了与听众的距离.增加了广播新闻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相似文献   

3.
张蕴博 《活力》2014,(20):60-60
随着资讯日益发达,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广播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加强自身覆盖﹑设备等硬件设施外,最重要的是必须改进节目质量,增强可听性,多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稿件,一切从听众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尽可能满足听众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在题材的选择和价值判断方面,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按新闻规律办新闻,把听众对新闻关切度作为主要选择目标。  相似文献   

4.
李琳洁 《活力》2013,(13):47-47
好的主持人要有比较广泛的知识面、语言功夫好、反应敏捷、驾驭节目能力强、善于应付突发性事件等。这些都是对主持人的共同要求。要当好一名主持人.显示与众不同的风采.就必须要有个性。那么主持人的个性从何而来呢?我觉得形成、完善主持人的个性,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完成。即捕捉听众兴奋点的本领、语言内容的个性色彩、驾驭节目的能力、与听众交流的丰富手段和自我包装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谷东彪 《活力》2010,(12):249-249
按照通常的概念,所谓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新闻播音的“新”是指带给受众的心理新鲜感。新鲜感从听众接受的角度讲,就是要使听众鲜明的感觉到播音员报道的是他们感兴趣的最新鲜的消息,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并从中受到感染:从播音的角度,新鲜感是把新闻的新闻点迅速的告诉受众的迫切感。  相似文献   

6.
杜雪丽 《活力》2013,(6):109-109
近年来,广播新闻直播报道的形式,越来越多地被广播电台采用,也越来越为听众认可和欢迎。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向受众传播新闻信息成了广播新闻的取胜法宝。  相似文献   

7.
元月2日,新年的第一个星期五。上午10时,“990听众热线”主持人海波的声音一如既往,但熟悉节目的听众发现,节目比以前热闹了许多,不仅有市质量技监局领导专家做客直播室,对QS认证作详细解释,更有跟随质检队伍深入各大超市、粮油交易市场的电台记者对食品QS认证抽查结果的即时报道。新年新气象,从这天开始,全新的“990听众热线——上海质量报告”专题节目正式开播。  相似文献   

8.
刘启强 《活力》2010,(12):125-125
广播是一种作用于听觉的媒体.如今,面对报纸、电视、互联网的挑战.广播要想赢得听众、突出自身效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发挥音响的作用。而音响作为表现广播优势的主要手段,它有着文字无法替代的独特魅力。它能够使听众发挥自身的视觉想象力.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亲切感,增加报道的可信度、生动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孙冬梅 《活力》2011,(7):163-163
“深度报道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深层次报道。它能揭示事物本质和事物的内在联系,挖掘社会热点,并向纵深方向发展。让人们透过种种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当前。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热点和难点问题越来越多。听众要深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要从事件的表面。了解到事件的本质。在广播新闻节目中,如何做好深度报道。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郭永波 《民营科技》2007,(5):183-183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门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相似文献   

11.
齐相铭 《活力》2011,(7):187-187
“现场回传”是融“编、采、播”为一体的广播形式。由于它能够把事件发生的现场气氛和情景通过主持人简单扼要,形象生动的介绍,及时传达给听众,使听者产生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它在广播诸形式中,很受听众喜爱。我们知道.广播是一门听觉艺术。如今在求新、求快、求准的广播直播节目中。运用电话进行“现场回传”不仅成为主持人常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2.
叶露 《活力》2011,(7):144-144
收听一些市、地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尽管在整体包装和音响效果上已有很大改观,但在节目的内容上,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最突出的问题是一般会议报道多,新闻的内容缺乏新意和深度,致使听众不爱听。  相似文献   

13.
谨防十种虚假广告信息金山我们经过调查了解,总结出虚假广告信息的十种类型,希望各位朋友能够识别和谨防上当。一、搞假报道。有些署名的"品种介绍"、"经验介绍"等报刊文章,名为报道,实为变相的虚假广告,不仅欺骗了广大读者和听众,还欺骗了报社、杂志社和电台。...  相似文献   

14.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永远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和重点工作.作为是党和政府喉舌的媒体,自然其报道中心和重点也离不开经济新闻这个主旋律.同样,身为经济报道主干线的记者,仅仅具有到第一线采访,吃苦耐劳的传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自己在实践中,成为一个善于策划并写好经济报道新闻的"多面手".  相似文献   

15.
周洁 《活力》2012,(6):239-239
广播是声音的传媒。广播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广播编辑必备的职业能力:首先广播编辑工作是把握广播宣传方向的统筹:培养听众意识在节目编排中的呈现:是对新闻素材的再次加工,把好组织报道的最后一关。编辑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播节目的质量和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丽 《活力》2012,(5):55-55
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独具”媒体特色的报道形式。它通过广播记者的现场口头报道、现场音响展示及现场人物访谈等形式,使听众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展示了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魅力。如何充分利用广播上的自身优势。强化传播的时效性、真实性和现场感,满足受众在较高层面上的期望值、探求欲。并充分发挥了广播“先声夺人”的优势,使广播新闻报道极具感染力与吸引力,极大地提升了广播新闻的魅力。现场播报。是广播记者报告新闻的重要手段。选题确定后,记者到达现场采访,用最短时间了解到更多信息,经筛选后迅速根据现场主题语境选择口语表达方式,将大量现场信息传导给听众,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一则现场报道,短短一两分钟、两三分钟,却检验着广播记者的功底,要求记者不仅有倚马可待的本领,而且还具备较好的现场语境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7.
6月17日,铁岭市审计局局长刘兴华走进铁岭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栏目直播间,与听众直接对话,宣传审计职能,介绍审计机关政务公开和行风建设情况,回答听众提问。 在40分钟的时间里,刘兴华局长向听众介绍了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时限,去年工作成绩和今年工作思路、重点及前5个月工作开展情况;政务公开工作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各媒体间关于同一新闻的报道,由于策划角度、水平不同,从而使报道的角度、深度、效果各有千秋.因此,新闻策划成为报纸间综合实力的体现.报纸必须善于策划、运作,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9.
史艳欣 《活力》2011,(11):192-192
连线报道也可以称为电话连线采访报道,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口述或是互动对话的形式,把新闻信息通过直播问直接播报出去。作为与广播消息稿、录音报道并用的一种手段.以记者口语化的描述,勾勒出新闻事件的画面.把现场氛围呈现出来,使听众如临其境,具有现场感.增强了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首先,“交通广播”连线报道,经验的总结。作为“交通广播”记者,在近几年的采访报道中。深刻体会到r,连线报道在制作程序上比录音报道更简便,表现形式比消息稿更加生动,所以成为当下广播新闻的重要表现样式。  相似文献   

20.
钟春霞 《活力》2011,(12):203-203
随着媒体竞争加剧.各媒体间关于同一新闻的报道。由于策划角度、形式、水平不同,从而使报道的角度、深度、效果各有千秋。因此,新闻策划能力高低成为报纸综合实力的体现。一张报纸要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善于策划、运作,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新闻策划要深入报道主题突出报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