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根 《江苏商论》2010,(8):65-67
网络休闲越来越成为大众休闲的常态。网络休闲使个体主体性地位增强,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休闲娱乐体验,扩大了人际交往空间。但网络休闲也使个体主体意识弱化,道德失范,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为规避这些负面影响,需发挥技术、法律及道德他律及自律的综合作用,特别是道德自律的作用。要弘扬基于网络休闲的人文精神,培养基于网络休闲的个体主体性意识,引领网络休闲中的道德规范,建构网络休闲与传统休闲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陶红敏 《中国市场》2011,(23):245-246
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主体,本文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通过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提高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建立家庭、社会、学校对于网络道德的联动协调机制等措施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刘坤亮 《商》2014,(44):282-282
如今大学生已经成为了网络的主力军,其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几种表现,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出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相关对策。为防范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发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飞 《中国市场》2011,(27):117-119
网络的迅速发展,在推动人类道德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道德伦理问题,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形成强烈的冲击,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产生一定影响。探讨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问题,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伦理观念及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的广泛与丰富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同时,其中的不良现象也影响了网络环境建设,危害了传统道德,侵蚀了人们思想。为了确保网络环境建设的健康进行,网络道德的建设是一必要的,也是紧迫的。坚持网络道德自律,要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要遵守网络协议履行网络职责。  相似文献   

6.
刘群 《品牌》2014,(12)
本文以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典型网络行为进行道德考察,尝试为高校学生管理者提供一些经验和方法,探讨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行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商》2016,(11)
网络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已然成为双刃剑,既为大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又充斥了虚假、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开始凸显。本文旨在分析网络环境的特点及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现象及成因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郑文宝 《北方经贸》2007,(4):113-114
人类进入到了信息社会,虚拟交往成为现实。在虚拟交往下,大学生心理出现了许多问题。大庆精神的历史作用使我们认识到虚拟交往出现的心理缺失问题是由于行为主体的自律性不强,缺少慎独精神造成的。而打造具有慎独品质的良性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有:更新观念,正视现实;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增强道德自律;健全网络伦理道德的维护机制与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以其自身的优势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对其既有积极意义也有负面影响。关注大学生网络行为并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可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三个方面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强调在教育理念上要彰显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意识与公共意识,在教育内容上要以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责任为核心,在教育方式上要实现网络道德生活化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如何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及现状,在分析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培养的正面和反面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提高网络道德教育的策略,对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发展非常快,正成为传播广告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网络广告在表现出巨大优势的同时,又存在很多不道德的问题。因此,加大网络广告道德建设非常重要。这要求加强网络道德文化教育,加强网络自律,加快网络广告立法,加强网民的联合,从而促进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网络信息多元化、大学生信息甄别能力低下和不正确网络生活习惯等原因,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关注的重要问题。高校要充分分析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对症下药,探求建立高效、长效的网络道德教育模式,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4.
路佳  杨飞  杨微 《商》2014,(23):286-286
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大学生道德品质出现“滑坡”现象,表明社会的道德教育乏力。目前,社会通过宣传和说教等方式进行理论的灌输,但这些措施并没有解决问题。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网络时代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进行阐述,认真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外在与内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对策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网络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网络主体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明确网络道德教育的含义和现状,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对于当前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道德素养,调节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杜乾举 《中国报业》2012,(10):185-186
建立文明的网络话语行为规范和秩序,特别是网络话语行为的道德准则,是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提高网络参与者话语行为的道德自律,在网络传播中,应提倡言而有"礼"、言而有"诚"、言而有"据"、言而有"信"以及言而有"善"的网络话语行为的道德准则,促进网民话语交际行为的规范化、秩序化和文明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如何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素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日益缺乏、价值观取向不确定、人际交流出现障碍、道德观念错位、思维方式改变以及网络犯罪频频出现等都与网络有关。对此,社会和高校应该共同努力,紧密协作,并通过加强立法和监管,帮助大学生建立起道德观念,提高其网络道德素质,教育其积极自律,为构建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刘晓芸 《中国市场》2008,(9):134-135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网络这把双刃剑在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巨大挑战,并由此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鹏 《北方经贸》2013,(3):175+177
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海量的科研信息和方便快捷的网络生活,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在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严重问题,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立足于当前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现状,分析产生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