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一五"期间,研究徽州文化的20多部书籍问世和大量研究成果论文的发表,把徽州文化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批准建立,为徽州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良好环境。"十一五"期间,在对徽州文化的研究中,徽商、徽州村落和建筑、徽州宗族和文书、新安医学占了研究成果总量的88%,此外部分学者还对徽州文化对于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梓润 《光彩》2013,(6):30-32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徽州虽无良田沃壤,但却拥有山林竹木之利,而江南平原森林甚少,建筑、木器、生产工具等所需大量木材主要靠邻近各省林区输入.徽州山区盛产杉木,早在南宋时期徽人就已从事木材贸易了.明清时期,以"盐商木客"著称的徽商更是利用地理和资源优势,大力经营木业,江南地区的木材生意几乎为徽商所垄断.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3,(9):6-6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华东地区跨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境内山河秀丽、人文荟萃、稻香鱼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横卧江淮,素为长江下游、淮河两岸的“鱼米之乡”。 徽文化即徽州文化,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  相似文献   

4.
汪雷 《财贸研究》2002,13(2):14-19
徽州商邦的崛起是明清及后对封建经济乃至于中国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文章综合考察了致使徽商崛起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认为中原土族徙入徽州为徽商的生成奠定了基础,人地矛盾激化产生的"推力"是徽州人走出徽州的基本动能,"贾儒相通"观念的突破是徽州人现实地走向商旅之途的关键环节,明初社会商品经济的发育及其产生的需求"拉力"为徽商打开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基于谷歌英文新闻(Google News),采集与徽州文化相关的美国媒体网络新闻素材,据此实证调查美媒关于徽州文化的报道频率、新闻机构、信息来源及新闻转载量等情况,并借助语料库的手段,提炼徽州文化报道的关键词,分析美媒的关注焦点.结果证实,美国网络新闻对徽州文化的报道量较少,且集中于近五年,近四成稿件源于中国;参与报道的主流媒体有纽约时报、美通社和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美媒关注的焦点有徽州文化的地理位置、古村落山水风光、历史文化习俗、徽派建筑等地面遗存、徽州(商)产业、宗族色彩、文化遗产保护等,勾勒了一个古雅富丽的徽州形象.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上旬,功夫巨星成龙要将自己收藏20年的安徽古建筑中的一部分捐赠给新加坡一所大学之事,引起社会一片哗然.此事又重新引发人们对于徽州古建筑的关注.徽州遗留了众多古建筑,大部分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令人痛心的是,也有一部分古建筑不堪岁月的风吹雨打和未被重视保护,渐次坍塌荒弃,甚至“流落”他乡.主要从徽州古建筑保护的建筑特色、徽州古建筑保存现状出发,探讨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现今日益稀少的徽州古建筑.  相似文献   

7.
徽州木雕,是以古徽州为中心,积淀本土民族内涵,融汇中原等外来精华,从母体中诞生的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体现并承载了民族文化的主要特色,极富装饰性、民族性与人文性,是明清雕刻艺术的核心、精髓.徽州木雕,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已经打上了社会盛衰、宗法儒教、民族文化和“图形遗产”等烙印,因此,研究木雕,对特色艺术与多元文化生态的丰富保护,对探究民族信仰、人文精神、文化传承和审美趋向等内容,有较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度假旅游》2021,(1):105-105
徽州,不仅有闻名遐迩、享誉世界的风景胜地黄山,还有包括徽派古建筑、徽州菜系等内容丰富灿烂的徽州文化。黎阳in巷,坐落于黄山市屯溪区,街区保存维护了古建筑原样原貌,同时,又对周边的建筑和配套进行了升级、完善,这就使得古建筑与新建筑,左右相邻,相互映衬,显得十分对称、和谐、包容。不舍美宿,就位于这里—屯溪老街黎阳in巷7号,临近黎阳i n巷牌坊。正如她的名字“不舍美宿”--不偏执己见,舍方能得到,美融合感同,宿心之归宿。  相似文献   

9.
徽州古民居在中国古建筑的行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人类的文化瑰宝和文化遗产。由于其均为砖木或木结构建筑,耐火等级低,加之街道狭窄,消防车难以进入,如果没有先进的消防设施,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作者通过实地调查,综合整理分析,比较了几种可能用于徽州古民居的灭火技术,得出细水雾灭火技术适合在徽州古民居应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宏村是徽州古村落的典型代表.笔者从风水、宗族观念、礼制文化等多个角度对宏村古村落空间进行详细解读,探索了宏村的建筑内在空间元素.  相似文献   

11.
<正>"当建筑遇到……"ROCKBUND艺术建筑百年活动完美收官近日,洛克·外滩源"当建筑遇到……"ROCKBUND艺术建筑百年暨"随手拍"系列主题活动收官沙龙在洛克·外滩源协进大楼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洛克·外滩源与《文景Lens》杂志联合举办,洛克·外滩源副总裁邹松先生、知名自由撰稿人、专栏作家沈宏非先生以及正安中医创始人梁冬先生共同出席,为历时2个多月的ROCKBUND"随手拍"系列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相似文献   

12.
徽州古民居,既是中原文化与山越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又是儒释道多家文化的结晶,传统文化意味十足,但其中蕴藏着新变的理念。这主要体现为:楼居方式是干栏式建筑与中原建筑文化的融合;在型制上是因地制宜和而不同的展现;在风水上改风改水为徽人服务;在色彩上蹊径独辟追求至高的人生境界;天井的设置是北方四合院在徽州的转型;小部件斗拱有着独特的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13.
杨梓润 《光彩》2013,(4):42-44
徽州茶商是指经营茶叶贸易的徽州商人,茶叶贸易为徽商主营的四大行业(盐、典当、茶、木)之一.徽州种茶开始于南朝,发展到唐代时已成为全国著名的产茶区.据《治事丛谈》记载:"山郡(徽州)贫瘠,恃此灌输,茶叶兴衰,实为全郡所系",这充分说明了茶叶在徽民生活中的重要性.另据《祁门县新修阎门溪记》一文记载,著文其时,祁门县山上遍植茶叶,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靠业茶为生,每年二三月新茶上市,茶商云集.由此可见当年徽州茶叶贸易的繁荣.  相似文献   

14.
进行建筑设计时,不能片面地追求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完美"的结合和"最大"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而应与结构设计、给排水等专业设计相结合,满足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要求,同时考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蕙聪 《信息与经营》2012,(6X):159-161
<正>英国诗人爱略特说过,理想与现实之间、动机与行为之间,总有一道阴影。我想,更多人在跋涉其间。建筑师职业是"处理现实的艺术"在这位深耕设计行业20余年,游刃行走于象牙塔与商业江湖之间的双面角色,却乐此不疲的资深建筑设计师——王光新眼里,建筑作为艺术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它的必需要素是:建筑要解决实际问题!而建筑师,逻辑性也必然成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和"魂".新媒体时代下,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如何传承发展已经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虚拟现实技术是新媒体时代一项新兴的实用技术,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传统艺术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实现传统艺术文化的现代传播.例如,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传统绘画、诗词和建筑中,通过模拟一个"真实"的...  相似文献   

17.
郑朔 《品牌》2005,(6):62-63
宁波市建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新时代"项目从项目设计、规划到设施的用材、售后的物业管理等,都选择著名企业和著名品牌,强调产品的品质建设,把"品质"作为楼盘的最大卖点。不久前,该项目在"2004首届中国建筑艺术双年展"中获得"中国国际居住建筑社区景观艺术金奖"。从2004年12月19日开盘至今,绝大多数的客户对该项目的品质无可厚丰,品牌战略在这个项目中得以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8.
方学斌 《消费导刊》2022,(11):70-73
歙砚是徽州最具有代表性的工艺之一,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与山西绛县的澄泥砚、广东肇庆的端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并列我国四大名砚。砚文化中的制砚、比砚、藏砚等逐一体现了深邃的传统艺术底蕴, 也表现了文人的生活情趣。其中,歙砚的艺术之美对现代文化创作产生了巨大的艺术影响。本文以歙砚的艺术之美为研究核心,分析出歙砚作品...  相似文献   

19.
"印刷业已被残酷的信息世界所抛弃."Ryan Neiheiser如是说.连同资深建筑师Giancarlo Valle 和Isaiah King,Neiheiser出版了与今天"浮夸、愚蠢、自恋"针锋相对的建筑主题杂志"别册(Another Pamphlet)".他们近期还共同策划了国际独立建筑出版物展览-"Archizines",展厅设在由史蒂芬·霍尔(Steven Holl)为了曼哈顿艺术与建筑而设计的拥有拼图墙面的三面沿街的店铺中.  相似文献   

20.
歙县牌坊群     
歙县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至今存有古牌坊近百座,荣膺"牌坊之城"称号并与当地民居、祠堂并称徽州古建"三绝"。牌坊古称绰楔,又名牌楼,是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