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郭晓果 《消费导刊》2009,(17):155-156
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制度样式,民主法治构成了现代社会宪政制度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增进人民权利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实现和完善民主法治的过程。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社会,实践证明,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借助于法律制度的推动和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法治为市场经济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受法律管制的政府权力是实现国家与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法律通过对纠纷的解决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法治以其特有的强制力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主义法治需要通过法律的实施以实现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张士利  胡敏 《北方经贸》2005,(12):42-43
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同样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和谐社会追求的是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它理应是一种民主化、法治化的社会。作为社会管理核心的行政机关能否真正实现依法行政,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从构建和谐社会看法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把民主法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意义十分重大。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立娥 《中国市场》2009,(13):40-41
法治与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阐述法治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特别是在制约国家权力、化解社会矛盾、统合民众理念、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的作用,得出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延伸。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是人和社会得到协调发展、自然得到尊重的社会。概括地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商》2015,(8)
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全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以来,"和谐社会"已成为人民口中经常谈论的词汇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前提的社会。社会的主要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也就是社会的和谐,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就是实现人的和谐。把握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系的形成过程,才能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建立的法治规范常常是以社会正义和追求社会和谐为价值准则和目标的。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法治体系。经济法的建立,为充分发展经济法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外的交流合作的开展、国家的秩序维护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经济法治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走和谐发展社会之路必须大力推进经济法治建设,现阶段,经济法必须对转型期的社会现实做出积极回应,完善其法律体系,更有效地保障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需要强大的财力作保障。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与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也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筹集财政收入稳定可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依法诚信纳税,从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规范、约束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行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需要征纳双方共同努力。因此,要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首次提出的新命题。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必须突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与时俱进地大力推进思想理论创新,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同心协力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必要性、可能性扣基本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的来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应包括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公共财政制度、经济法律制度、经济伦理制度,甚至包括金融制度和税收制度等。所有这些制度之间构成了一种良性的逻辑互动关系,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是和谐经济与经济和谐之间、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和制度化的和谐社会之间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基础之上,以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为整体目标,以社会利益关系的合理配置、人际利益关系协调整合为核心内容,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平等自由为价值依归的社会秩序状态.和谐社会在形式方面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稳定性、进程的连续性、主体行为的规范性、财产和心理的安全性等.其实质方面意味着社会利益的公平合理配置和整合,社会利益冲突按照民主法治的原则和机制得以公平合理的解决,进而实现多元社会利益动态综合平衡.中产阶层的法律行为方式具有理性化、讲平等、重诚信、守法度等特点,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缓和与消解社会矛盾和冲突具有重要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曲澎 《商业研究》2006,(19):6-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宏观上看,是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而经济基础本身则依赖于各种不同经济成分之间的和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强调经济基础的和谐。按照这样的理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可以激发民众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把消费资金转变为生产资金,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并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促进社会稳定和持久的繁荣,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因此,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西部商品市场存在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消费品市场存在巨大差异;生产资料市场存在明显差异;服务市场的发育存在着差别。区域商品市场发展的不协调性,是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相背离的。应该从多元化发展战略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交易市场,提高服务市场开放的。应该从多元化发展战略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交易市场,提高服务市场开放的。应该从多元化发展战略出发,以此来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卢中原 《财贸经济》2007,(1):10-15,33
本文主要从经济和社会领域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就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任务和主要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进程的新陈代谢决定了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精英群体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成败的未来有生力量,而法治文明则是实现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的必由制度路径,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培养因此构成一项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巨大工程。法律意识之养成在于塑造一个法律世界观,但科学合理的法律世界观之形成应依赖客观因素之促进。良好的外部法律环境是健全和改善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佳途径。必须区别对待我国法律文化传统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立足传统并通由有策略的高校法制教育、司法的社会感召等措施培养、引导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之养成。只有在“四有”新人的基础上补上“有法律”这一缺环,这样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相似文献   

19.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卡奇强调社会历史的总体性进步过程,阿尔都塞则把社会理解为一种结构性总体,从而发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总体性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总体性的认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而重新认识和反思葛兰西的“绝对历史主义”,对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牢固把握经济建设这个核心,实现经济繁荣富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服务业这个薄弱环节,保持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积极扩大并实现充分就业;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友好型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