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建征 《北方经贸》2012,(11):61-62
死亡赔偿金作为被侵权人生命权的损害赔偿的核心,法律主体资格灭失不能成为否定加害人承担生命侵权责任之理由。死亡赔偿金由死者未来一定年限可期待逸失利益和生命权侵害抚慰金两部分构成,兼具财产性损害与精神性抚慰双重功能。死亡赔偿金具体数额,不仅要考虑生命权侵害物质性损害赔偿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更为重要的是应确立并坚持自然人遭受生命侵害精神层面普世平等的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2.
李晓东 《商》2014,(39):210-210
死亡赔偿金作为我国死亡赔偿制度中一个重要的赔偿项目内容,在涉及死亡赔偿金的诸多问题中,最具争议就是对死亡赔偿金性质的界定。死亡赔偿金性质的确定也直接影响到其赔偿的范围、计算方法、如何分配等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是讨论死亡赔偿制度的基础性问题。所以本文将针对死亡赔偿金性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将近几年不同学者对此问题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章亦彬 《消费导刊》2014,(3):185-186
现阶段我国法院对死亡赔偿金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能否得到支持做法不一,其中原因关涉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和各法院对物质损失范畴的界定,以无赔偿能力不支持死亡赔偿金也成为重要的原因。我国应尽快明确影响死亡赔偿金适用的有关问题,进而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形成统一支持死亡赔偿金的做法,以结束现阶段混乱的审判局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第四条中"将被抚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分析,通过探寻立法原意来理解法律用语,从而明确侵权赔偿项目,细化侵权赔偿金额,统一侵权赔偿标准,避免影响司法公信力的"同命不同价、同案不同判、同罪不同罚"现象,最大限度节省司法资源,享受公平正义,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崔树娟 《消费导刊》2014,(9):235-236
在新《刑事诉诉法》出台之前,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的法律性质已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侵权责任法》定性为“物质损害赔偿”。新《刑事诉诉法》及该法司法解释的出台,却再一次将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法律性质的确定陷于混乱。且直接导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均丧失获得法院判决支持的法律依据。本文拟通过就现有规定的梳理,对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法律性质作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各地法院对于当事人提起的死亡赔偿金诉讼请求,既有支持也有驳回。为统一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死亡赔偿金的司法适用,一方面可通过明晰死亡赔偿金的物质损害赔偿性质来指导完善立法,将死亡赔偿金明确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另一方面破解"空判"问题,采取财产保全、"以劳代偿"以及财产跟踪措施,消除法院因执行问题而不支持死亡赔偿金的顾虑。  相似文献   

7.
阮奕茜  胡昀 《商》2014,(39):214-214
对于死亡赔偿金制度我国法律在相关规定上没有统一规定。以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相似案情因法院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判决和现象。本文通过讨论在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受害人的死亡赔偿在我国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达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来避免出现“同命不同价”的现象,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与统一性,提高法律在公民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对城乡居民“同命不同价”现象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权的平等对待是对平等的最基本要求,死亡赔偿这一对生命权受侵犯的赔偿,正是我们需要宣扬平等精神的首要舞台。但我国目前的死亡赔偿标准却对城乡居民进行区别对待,从而造成"同命不同价"的现象。该标准存在包括违背法理精神、违背我国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对死亡赔偿金性质定义不合理等缺陷。我国立法应以一种全新的带层次性的标准对死亡赔偿标准进行统一,通过层次性来同时体现对生命的同等对待以及对作为人的不同价值的区别对待,充分体现平等精神。  相似文献   

9.
周宝金 《商》2013,(7):156-156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医疗事故系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预防接种过程中,接种行为实质上属于医疗行为,一旦违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这种特殊的医疗行为转化为医疗事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两者在主体、法律关系、鉴定的法律依据和方式、赔偿或补偿范围等方面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如今.高原游成了旅游热点。六旬老人干先生与老伴一起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老年旅行团高原游.前往九寨沟旅游。途中,干先生因高原反应猝死.干先生的家属将旅行社告上法庭。日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旅行社未履行广告中承诺的"全程陪同保健医护".干先生出现高原反应后没有得到正确判断及合理处置.导致延误治疗时间。对干先生猝死的结果应承担主要责任.旅行社赔偿干先生家属死亡赔偿金、丧葬费、交通费等共计31万余元。同时。法院判令旅行社返还干先生家属旅游费3000元、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赔偿金6.3万元。  相似文献   

11.
狄琼  李霞 《商场现代化》2006,(12):207-208
惩罚性损害赔偿金是作为惩罚被告的一种方式而给予原告的损害赔偿金。在法律的制定和具体判案的过程中,如何科学理性的确定惩罚性损害赔偿金的多少,是法律走向成熟、完善的标志之一。而惩罚性损害赔偿金的多少是决定其发挥作用大小的关键。惩罚性损害赔偿金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是本文要关注的问题,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为例,具体分析研究此问题,进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于舒媛 《中国市场》2014,(5):143-144
家庭中一个生命的消失,是一个莫大的不幸。司法实践中,因为死亡赔偿金的分割问题而发生纠纷的案件大量发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存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死亡赔偿金的分割都没有明确规定,以至于使民众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没有规范可循。本文着重探讨死亡赔偿金的合理分割问题,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及赔偿标准问题,以期待能够引起广泛的注意,尽快完善立法或出台新的司法解释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无船承运人作为海上运输中的一种新型主体,在很多法律的适用方面有待完善和明确。在各种法律责任中,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能否适用对于无船承运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双重层面来分析无船承运人能否享有海事赔偿责任限制。  相似文献   

14.
狄琼  李霞 《商场现代化》2006,(4X):207-208
惩罚性损害赔偿金是作为惩罚被告的一种方式而给予原告的损害赔偿金。在法律的制定和具体判案的过程中,如何科学理性的确定惩罚性损害赔偿金的多少,是法律走向成熟、完善的标志之一。而惩罚性损害赔偿金的多少是决定其发挥作用大小的关键。惩罚性损害赔偿佥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法是本文要关注的问题,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为例,具体分析研究此问题,进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5.
武兆宏 《北方经贸》2014,(12):185-185
伴随汽车文明在我国高度发展的同时,交通事故造成三者人伤也频繁发生,与此同时在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在医疗费的赔付问题上,保险理赔程序和保险案件诉讼中存在较大的赔偿差异,对此有必要从法律上进一步梳理相关法律与保险合同之间的关系以确立医疗费保险赔付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某此交通肇事案中民事赔偿部分来分析,试图将过高的赔偿金和量刑之间建起一座人性化的桥梁.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事件并提出问题;第二部分,逐个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第三部分,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投资者赔偿制度是投资者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我国投资者保护制度及券商退出机制,需建立投资者赔偿制度。从国外经验和我国具体情况看,赔偿基金应由证券交易所统一管理、明确赔偿范围和赔偿限额,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赔偿制度。这对维护投资者信心,保证证券市场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在征地过程中,保护失地农民权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法律的层面提出了按"公共利益"原则征地,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设立村土地管理委员会,确立公平补偿原则等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关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机构的逐步市场化,人们法制观念以及患者维权意识,正在逐步加强,医疗事故赔偿纠纷案件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和医疗机构体制的现实状况来看,在医疗损害赔偿中应采取限额赔偿原则,对医疗责任保险做出强制投保的规定,将投保作为医疗机构开展业务的前提,保证医院和患者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20.
《商》2015,(35)
由第三人造成的保险事故中,尽管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向被保险人支付了保险赔偿金,但是由于海上保险的保险赔偿往往是不充分的,并且民法上的全部赔偿原则在此并不适用。再加上船舶所有人可能会享受海事赔偿责任,因此第三人的赔偿数额会经常不足,不能同时满足被保险人未受保险赔偿部分的请求权和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因此当两者同时被提出时,何者权利应优先受偿是本文的分析重点。笔者认为第三人的赔偿应当首先满足被保险人未受保险赔偿部分的赔偿请求,以使他的全部损失得到完全补偿,尔后才能考虑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