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专家咨询法为主,对鸡屎藤籺糖水中的鸡屎藤籺进行评价指标的选取,通过标度和二元对比排序法最终选择滋味、咀嚼性、弹性、黏性、硬度、香气6个评价指标。对该6个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其中滋味的权重为26%,咀嚼性的权重为17%,弹性的权重为15%,黏性的权重为13%,硬度的权重为11%,香气的权重为18%。建立评价表后,可减少鸡屎藤籺在感官评价中的不确定性,使其感官评价更为科学、客观。  相似文献   

2.
旅游视角的森林公园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旅游视角对森林公园景观评价指标体系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专家咨询法提出了44项初级评价指标,应用重要度评价法有效遴选了21项评价指标,采用SD法制定了科学易行的评价尺度,最终以AHP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赋值,得出了一套科学合理、可执行度高的森林公园景观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山西省生态农业自身特色,从资源的自身景观价值、资源条件及生态环境3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了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以期为山西省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评分法计算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综合得分值,通过专家打分法对山西省14个主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结果](1)对于评价体系的准则层而言,资源价值和生态环境权重相同,总权重占比达到90%,是评价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主要部分,资源条件权重最低; (2)对于评价体系的项目层而言,资源生态质量权重最大,其次是资源科教价值,再次是文化价值; (3)对于评价体系的因子层而言,资源的奇特性权重最大,其次为资源的生态稳定性,两者权重值相差不大,均是评价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因子。[结论]山西省主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分布在Ⅱ~Ⅳ级,且Ⅲ级水平最多,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三、指标权数设置 确定综合评价指标后,为能够体现评价对象的代表性,同时兼顾差异性,需要确定各类指标之间以及各类指标内部之间的权重,以便通过一系列加权计算,得出评价结果。本课题运用“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赋权。“德尔菲”法是一种主观定权法,其本质是由专家对评价指标直接赋权,通过均值和方差分析,反复测算,消除权重系数的可能误差,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权重系数确定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一种操作性强、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定量评价方法,以便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从野生植物、野生动物、植被资源、环境状况和可开发度等5个方面,结合前人研究进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2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并引入黄金分割理论,结合专家意见、前人研究成果和相关标准规范划分了各评价指标的优劣等级及其得分,根据各指标的得分加权得出总评价值。以九阜山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试用,结果表明:九阜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状况的评价值为75.56,评价级别为良。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保护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德尔菲专家意见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评价宜居的各指标权重,再用熵权法对得出的指标权重进行修改。这样得出的指标权重就有了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再用TOPSIS法对我国直辖市的宜居性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区域草原资源和促进经济发展。[方法]以内蒙古高原温带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进而通过加权函数法计算可持续发展指数综合评价值。[结果]要素层和指标层中权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要素层的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自然资源(0309)、社会因素(0278)、草原资源(0267)和经济因素(0146),说明自然资源对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最大,而自然资源中气温的权重最大(0115),社会因素中草原产权制度的权重最大(0104),草原资源中牧民草场面积的权重最大(0094),经济因素中饲草利用率的权重最大(0072)。而内蒙古高原温带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428,说明目前该地区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也就是说仍需进一步加强建设,以达到较高或高水平。[结论]基于评价结果,提出内蒙古高原温带草地畜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为该区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开发区土地开发效益评价的协调度模型和指标体系,主要选取了与经济效益相关的9个指标进行评价。以浙江省南浔经济开发区为例,本文在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和熵权法分别确定了指标权重基础上,计算出综合权重.对开发区的开发效益进行了评价。最后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了针对开发区提高土地开发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2019年“1+X”证书制度实施以来,各高等职业院校纷纷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方式,为社会输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行业企业的参与意义重大。本文以OBE(基于产出导向理论)为基础,结合“1+X”制度实施背景,参考方向阳提出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原有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有效改进,并针对该指标体系,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建立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最后利用主观和客观指标确定综合权重,得出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社会地位特殊的林业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研究。构建出林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选取福建金森、永安林业、平潭发展三家林业上市公司2012-2018年的数据作为样本,采用多种方法求取指标权重,分别为熵值法、CRITIC法、基尼系数赋权法对这三家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绩效进行客观赋权,依据结果一致度的二次赋权处理得到最终权重,依据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林业企业加强对股东责任、对债权人责任、对职工责任、对消费者责任、对供应商责任、对公众责任、对政府责任等责任承担的同时,尤其需要注重权重最高的环境责任的承担,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首先述评了国内外一些学者对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划分;其次,论述了林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划分依据,具体包括森林生态状况、林业产业状况、林业制度、林业科技、林业人才素质、林业市场完善程度和社会贡献,并且提出了一些指标作为划分的标准;最后,根据上述指标的综合评价值和划分依据,将林业现代化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具体包括萌芽阶段、开始阶段、发展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和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2.
浙江林业产业结构效应与战略选择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是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首先,援引数据对浙江林业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浙江林业结构变化的基本规律;其次,采用灰色动态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对浙江林业三大产业与林业产业总体之间的关系予以实证分析;再次,采用GM(1,1)灰色模型,对2008~2012年浙江林业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浙江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作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基础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我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也是今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文章通过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理论和实证研究,设计一套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于对国家(省市)或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便引领和指导评价对象的农业高质量更好地发展。[方法]在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含义及主要内容界定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设计了包含两级25个指标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性地以德尔菲法和熵值法分别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次指标的权重,以两者的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次指标的最终权重,构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结果]选取鲁苏浙3个发达省份为研究对象,以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为工具,比较分析了2018年鲁苏浙3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状况,3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分别为0.36、0.34和0.38。[结论]研究设计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是科学合理的,建议以该指数为工具开展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监测工作,同时根据测评对象的变化动态修正该指数的基础指标,以便更好地引领和指导特定地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借鉴区域现代化和林业现代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设计国有林区现代化发展特殊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黑龙江森工林区仍处于现代化的前期,制约林区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针对制约因素,提出推进林区现代化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0—2019年中国林业产业的面板数据,以案例为导向,结合界面理论,选取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从林业产业现代化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功效与目标3个方面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林业产业现代化路径选择进行组态分析。共得到4条组态构型,其中多规模以上林业工业企业数量在组态构型中起核心作用,其他要素则起辅助作用;中国林业产业现代化在这10年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林业产业持续增长期、林业产业对外扩张期、林业结构变动期3个阶段,并且林产品贸易稳定性与林业产业技术获取、技术改造金额支出存在等效替代关系。因此,建议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推进林业机械化、以点破面引导非林资本大力介入,推动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对外开放及贸易水平,走国内国外双市场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林业产业现代化的战略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林业产业现代化是我国林业产业重要的发展战略。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林业产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现林业产业现代化的战略体系,并分别就林业产业的科技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了具体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林业统计数据庞大而对其质量评估的研究成果却甚少。以林业统计数据质量为研究点描述林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林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估体系的重要性。探讨林业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估问题时,在评估过程中发现存在指标无法量化等难题尚未解决,提出了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估林业统计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回顾了我国大范围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工程的基本状况,阐述了开展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应评价的重要性,并在总结评价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涵养水源效益、水土保持效益、大气质量改善效益、改善小气候效益4个方面进行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应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具体的指标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与林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现代化内涵的研究,得出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结合林业的基本特征,提出林业现代化的定义,对其内涵展开讨论。同时,探讨了何传启的二次现代化,阐述第一次现代化与第二次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依据林业的现实情况,得出林业现代化需要二次现代化的指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建立林业标准化体系并通过示范加以推广应用,是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手段,在林业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北京市房山区的林业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房山区林业标准化体系的组成、实施和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并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