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大兴安岭呼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区内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对保护生态旅游业的开发原则、开发项目、旅游管理、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兴隆山是黄土高原西部的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生物资源丰富,是甘肃重要的“基因库”对共生物和旅游资源及保护和开发利用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区域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对其环境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分析评价区域旅游环境承载状态,提出切实可行的调控措施,在发展区域经济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大力发展区域旅游产业提供了理论依据。采用状态空间法,建立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测算模型,以2016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5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定量描述区域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分析其可承载状态,进一步提出加强区域旅游环境承载力对策。计算结果表明:2016年威海市、青岛、烟台市的承载状态为可持续承载,潍坊、日照市承载状态为不可持续承载,其中潍坊市承载状态最差,处于全省承载力状态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提出相应提升区域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长治是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魅力城市,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较好。从长治旅游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自然环境、生态植被、历史文化等基础条件出发,通过SWOT分析,深入研究长治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全面剖析进而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提高旅游产品服务水平。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发展旅游业的对策建议。对发展类似条件地区的旅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浙江林业》2007,(11):34
概况 清凉峰于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地处浙西北山区,浙皖二省交界的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总面积1.13万公顷,由龙塘山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域、干顷塘野生梅花鹿保护区域、顺溪坞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区域三大块组成,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内地质古老、地形与气候的多样性,孕育了清凉峰丰富的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突出,区内有高等植物2000余种,  相似文献   

6.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产种质资源是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划定背景,并从划定类型、数量、区域分布、保护面积、保护对象等方面分析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划定现状,指出了当前已划定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和研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京杭运河山东段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合作前景,但目前发展水平较低,并且有些地段还需要保护和恢复.为了促进该区域的旅游发展和资源保护,本文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构想.  相似文献   

8.
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国家公园空间布局研究、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原则,以及风景名胜区自身特色属性三方面探讨了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保护范围内,满足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及物种保护需求、有可能转变成为陆地国家公园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48处,有可能转变成海洋国家公园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4处;(2)考虑生态价值、自然属性和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有8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可能受影响,61处可能转化成为国家公园,20处可能转化为自然保护区;(3)考虑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资源禀赋、建设适宜与管理可行等因素,有4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可能受到影响,其中19处可能转变成为国家公园,27处可能转化为自然保护区;(4)若同时考虑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及风景名胜区类型、规模、特色、城市建设和旅游干扰等特征影响因素,则仅有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可能被划并为国家公园。建议新时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管理"继续加强,不能削弱",实事求是科学客观评估风景名胜区与其它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区域的保护要求,以保护强度就高不就低为原则进行整合;自然保护地的空间整合优化宜建立在客观翔实的数据评估基础上,纳入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规划中;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应当坚持中国特色,积极与新时期国际自然与文化对接融合的价值理念和做法趋势接轨。  相似文献   

9.
升金湖湿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升金湖湿地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含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旅游资源。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生态功能正受到影响和威胁。该文分析了升金湖湿地的自然资源和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升金湖湿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6项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地处贵州省南部边陲的荔波县,境内蕴藏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资源和景色迷人的旅游资源: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地球同纬度喀斯特地貌上保存最完好的一块原始森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网络,被誉为镶嵌在地球上的一颗绿宝石;茂密的森林、奇丽的喀斯特风光构成了国家级樟江风景旅游名胜区的特点,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然而荔波也是典型的石山区县,生态环境脆弱,农村群众传统的生活方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林木植被资源,而且使农村用能和供能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该县提出了调整农村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11.
对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和论述,重点分析了目前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前提下的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遂昌县是传统林业大县、省重点林区,地处钱、瓯两源,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所处的浙闽赣交界山区也是我国17个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之一,生态区位非常重要、非常敏感,在浙西南生态屏障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遂昌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钱瓯两源、打造江南绿谷”这一主题,提出了“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新的起点,实践创业创新、谋求跨越发展,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把统筹和实现林业资源的合理保护、科学利用、持续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在生态林业建设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构建自然保护区养生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用DH算法确定各层评价指标的权重,用GF算法综合评价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养生旅游资源的丰富度。结果表明:在自然保护区养生旅游资源指标权重方面,养生旅游资源自身条件的权重值最高;在综合评价方面,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养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7.252分,处于良好等级。在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挖掘自然养生资源的价值、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完善养生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特色产业与养生文化的融合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前提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发展。旅顺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丰富的历史、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但存在旅游资源开发和链接性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重要依据提出了分季节、分线路、分区域的旅顺旅游“三三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论述泉州市山海兼备,水陆齐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在地域和内容上结合较好,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提出泉州市在适应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在开发阶段和运营阶段都要重视资源的保护;根据区域资源特色突出个性开发不同的旅游项目,西北部地区以森林生态游为特色,东南部以滨海生态游为特色;适应“体验经济”对旅游的新要求,增加参与性旅游项目的开发;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适应生态旅游发展的要求;多渠道加强宣传促销,让潜在游客在认可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认可泉州的生态旅游资源,促进泉州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扎龙湿地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物质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扎龙湿地现状以及扎龙湿地旅游发展所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探讨基于湿地保护基础上的扎龙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皖南黟县古村落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黟县是安徽黄山的一个旅游大县,其品牌产品是古村落文化观光旅游,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黟县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古村落整体风貌遭受建设性破坏、游览景点的保护和修缮缺乏整体性等负面影响,古村落旅游本身也存在一些经营、开发、管理、宣传、服务等方面的不足,可持续发展面临一些限制性因素。旅游开发应以遗产保护为前提,以实现遗产保护与旅游业的双赢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为核心,分析黟县经济发展条件,并提出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和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18.
川西横断山高山峡谷区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横断山高山峡谷区是我国西部地区山地旅游发展的典型区域之一,也是四川旅游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通过野外实地踏勘、文献查阅和调查走访,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对该区域的旅游资源做了全面的调查及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区域发展山地旅游的开发理念、开发准则、开发定位以及开发策略,并对该区域发展山地旅游的特殊性进行了总结,提出基于生态保护、旅游体验和社区参与三大核心要素的西部山地旅游发展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19.
王慧  隋新玉 《农业经济》2022,(5):137-139
传统村落因其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和谐的文化景观而成为旅游开发的载体。辽宁是东北地区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最多的省份,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战略的推动下,辽宁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取得一定进展,如何进一步提升成效,实现优质发展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文旅深度融合视角,探讨辽宁传统村落旅游优质发展路径,提出文化价值重构、构建动态文化景观等对策,以推动辽宁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利用,促进乡村振兴,同时满足旅游者的深层次文化体验需求。  相似文献   

20.
《农家之友》2010,(5):10-11
据自治区旅游局消息,目前,广西在册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已有34家,并初步形成了15条生态农业旅游精品线路(见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