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丙志  刘燕 《山东经济》2007,23(2):8-12
传统发展理论认为劳动力流动应该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种重要机制,但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和范围都逐步扩大,与此同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不断扩大。从我国的改革实践过程分析,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农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补偿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Pfluger(2004)模型中加入房屋部门并构建了2×3×2空间均衡模型,同时考察了非技能劳动力的异质性移民行为,以此来研究城市高房价和户籍制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除了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以及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之外,提高城乡市场开放度也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当城乡市场开放度比较低时,城市高房价促进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而当城乡市场开放度比较高时,城市高房价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在城乡市场开放度比较低时,户籍制度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当城乡市场开放度高于某个“临界值”时,户籍制度促进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此时废除户籍制度才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市高房价与户籍制度具有“门槛效应”,从而导致中国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扩大悖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相伴扩大现象被称为“迁移谜题”和“理论悖论”.文章沿着劳动力流动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为什么没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劳动力流动有可能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脉络,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数据的积累、方法的更新以及我国劳动力流动和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新特点,为推进相关研究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4.
蔡武 《上海经济》2018,(4):56-70
文章首先通过选取合适的测度指标分析并比较了历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发现两者呈现相伴扩大的趋势;然后采用JJ协整检验和VECM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目前确实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种作用在逐步减弱;最后通过劳动力就业对城、乡居民各自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度的测算和比较等做进一步分析,发现目前城乡两地区存在的现实情况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创造了条件,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动在长远内仍然可以有效发挥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并联系实际情况对结论进行了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5.
李抗 《北方经济》2009,(6):23-25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经济发展的二元特征更加明显,而城市和农村部门的人力资本水平差异是其深层次原因.本文运用内生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模型,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就要通过政府的政策设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之后选取了城乡人均物质资本差距、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和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四个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乡人均物质资本差距和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正向影响,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和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风云  张凤兵 《山东经济》2010,26(2):143-149
本文在对山东省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资核算的基础上,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与要素投入的关系。结果表明,1980—2006年城乡劳动力投入差距和人力资本投资差距对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要远大于城乡物质资本投资差距。以政府为主导,提高农村普通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当前缩小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视角的城乡收入差距与产业集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把中间产品投入和产业集聚外部性分别引入农村和城市部门生产函数,通过模型推导出均衡条件下以产业集聚为核心的城乡收入差距决定因素的方程,并在方程中纳入空间相关因素,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省区城乡收入差距与产业集聚等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1)相邻省区间的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正的相互影响,产业集聚等一系列影响因素对相邻省区间城乡差距的影响具有传递性和迭加性.(2)非农产业的空间产出密度和集聚规模指数、人力资本比度量的城乡全要素生产率比、城乡资本投入比、农村中间产品投入价格均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劳动力比缩小了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9.
李抗 《北方经济》2009,(12):23-25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经济发展的二元特征更加明显,而城市和农村部门的人力资本水平差异是其深层次原因。本文运用内生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模型,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就要通过政府的政策设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差距具有区域差异性、农业贡献递减性和工资性来源主导性等基本特征。就业选择对收入区域差异影响的分析表明,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收入效应单调递增,不同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收入效应各异,行业技术密集度的收入效应为正。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应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细化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层次;拓展人力资本投资渠道,提升就业稳定性和收入水平:加大政府引导干预力度,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农村,城市具有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动态化、多样化的城市环境为同样天赋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激励机制。改革开放始于农村,最大的受益者却并非农村,由于升学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形式造成的人力资本乡城流动,对城市的外溢性明显大于对农村的内溢性,造成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贫困的恶性循环",既"农村低收入——城乡差距——人力资本乡城流动——农村低人力资本形成—农村更低收入"。本文以人力资本乡城流动为背景,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为例研究人力资本乡城流动后的补偿机制建设,以求获得乡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朱云章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1):40-44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但是,学者们就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存在观点分歧;通过分析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是扩大还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键取决于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水平的高低,如果他们的工资水平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太低,则城乡劳动力流动不仅不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反而会导致差距扩大。这一结论得到了基于山东省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和计量检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成因的分析,给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在国家财政经常性支出中增加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加速城镇化进程,扩大劳动力就业;科技兴农,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补贴结构;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适度水平的经济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城乡差距过大已经成为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过大城乡收入差距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制约了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积累,从严重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对经济持续增长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是,城乡收入差距究竟多大才是适度的,在理论上并没有明确的阐释.本文通过一个劳动力迁移的两部门模型,确立了以经济效率为参照标准的城乡收入差距适度水平,对适度水平任何方向的偏离都会导致经济效率的损失.以此为标准,本文还对我国城乡差距的适度水平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显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已经偏离适度水平,必须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5.
农村所形成的人力资本表现为强烈的对城市的外溢效应。就个体而言,具体表现为,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向城市流动。我国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城市潜在的个人发展机会和良好的公共设施和环境都是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重要诱因,即城市中存在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验证村级迁移率提高是否会缩小村内农户间收入差距,结果发现村级迁移率提高不仅没有缩小村内农户间收入差距,反而显著地扩大了村内农户间的收入差距.本文依据村级迁移率的大小对样本进行选择,差分模型的结果表明,在低流动样本地区迁移网络扩大了农户间收入差距,而在高流动地区迁移网络却缩小了农户间收入差距,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笔者认为村级迁移率提高反而扩大村内农户间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是迁移网络规模效益没有形成和目前的户籍制度造成外出务工的农民不能在城市定居.其政策含义是:加强农村迁移网络的建设,提供均等的迁移机会;明晰农村产权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流转;适当放松户籍制度,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突破劳动力流动、城市化水平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传统思维,构建出劳动力流动、城市化水平、城乡非均衡增长、政府对农村的扶持政策共同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模型,并且根据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市1995年~2006年的面板数据,估计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城市化水平、城乡非均衡增长、政府对农村的扶持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劳动力流动会明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的短期效应是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中长期效应反而是使其缩小;城乡非均衡增长因素与城乡收入差距成正比,非均衡力量的增长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政府的扶农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成反比,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少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界限内,城乡收入差距随着政府对农村的财政补贴支出的增加而减少。为此,要进一步缩减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速劳动力流动、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的生产发展和完善政府对农村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8.
亚洲发展中国家过去20年中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了贫困人口的大幅下降,但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这一情形与上世纪60—70年代的东亚经济体所创造的"公平增长"奇迹截然不同,也与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如拉美)近年收入差距下降的趋势相左。本文对亚洲国家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和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应对收入差距的扩大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过去20—30年中的技术进步、全球化和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给许多亚洲国家创造了空前的发展机会与财富,但这些机会与财富并没有给所有的人带来同样的益处。高技术工人、资本、城市与沿海地区相对于低技术工人、纯劳动力、农村与内陆地区得益更多。这些因素通过三个渠道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国民收入中劳动力报酬份额的下降;人力资本回报率的上升;区域之间(包括农村与城市及地区之间)差距的扩大。而由制度缺陷、市场扭曲和社会歧视等原因造成的机会不均等使得技术进步、全球化和市场取向经济改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技术进步、全球化与市场取向的改革的力量与趋势不应该也不可能被逆转,因为他们是收入增长与生产力提高的原动力。但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消除机会的不均等来缩小收入差距。本文提出三个具体的政策建议:通过有效的财政手段缩小人力资本方面的差距;缩小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加速经济转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本文的分析和政策建议给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路线图,他们可以依此找出符合本国国情的具体路径来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相反地,如果对这一问题坐视不理,经济增长将会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通信基础设施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初步探讨分析了通信基础设施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途径,并据此提出了假设:通信基础设施促进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但是对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影响不确定,受到其他因素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信基础设施确实有效促进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结果为通信基础设施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表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以及城乡人力资本差距是影响通信基础设施农村居民收入促进作用的重要因素,本文进一步的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这种分析。因此,在平衡城乡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且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投入以促进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情况下,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有助于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其实质是农民收入过低。在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诸多因素中,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劳动力流动受阻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非竞争性因素是最主要的,并且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继续起作用的重要因素。为防止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必须从这些非竞争性因素入手,积极地致力于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促进劳动力流动和农民的非农就业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