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知识经济的来临,并购重组已成为企业之间比较重要的活动,更多的人意识到商誉是有价值的无形资产.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对外购商誉确认为企业资产己在国际和国内会计界基本达成共识,但在会计实物中,自创商誉的确认至今未被认可,长期无视自创商誉的做法造成了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沟通的堵塞.本文通过对企业自创商誉的确认问题进行研究,基于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的区别和联系,着重阐述了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确认的难点,为提升自创商誉的价值利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沈君妍 《财经界(学术)》2014,(6):144-144,146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会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形成特定的企业文化,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赢得顾客的信任,这些都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的经济利益,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资源,实质上就是自创商誉.在现代会计制度中,当购买方支付的价格与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不相等时,差额部分便会被确认为外购商誉.但长久以来,自创商誉由于形成时间,成本不易确定,且具有可变性,财务会计不予以确认.因此是否要确认自创商誉成为会计界一直以来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对自创商誉不予以确认的问题,通过对自创商誉本质的剖析,阐述应当确认自创商誉的理由。认为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一样都能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收益,符合资产确认的条件,因此应对其加以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4.
赵丹 《中国电子商务》2013,(20):165-165
自创商誉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多个方面积累的卓越的管理人才、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社会关系、优良的企业品牌、优越的地理位置等无形资源,给企业带来超出同行业平均获利水平的超额利润。自创商誉不能离开企业单独存在,其所带来的超额利润能够予以计量,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因此自创商誉应该确认为企业的资产。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自创商誉研究的发展,概念及其构成,得出自创商誉应当予以确认的结论,然后就如何进行商誉的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胡楠 《中国电子商务》2014,(19):198-198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自创商誉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重日益加大,然而有关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等问题却一直处在争论中.本文通过对几种反对自创商誉确认的观点进行反驳进而阐述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并对现今企业自创商誉计量的方法与其适用范围做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6.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会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形成特定的企业文化,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赢得顾客的信任,这些都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的经济利益,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资源,实质上就是自创商誉。在现代会计制度中,当购买方支付的价格与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不相等时,差额部分便会被确认为外购商誉。但长久以来,自创商誉由于形成时间,成本不易确定,且具有可变性,财务会计不予以确认。因此是否要确认自创商誉成为会计界一直以来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企业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会计角度,确认自创商誉符合会计目标、会计原则的要求;从财务管理角度,自创商誉是企业内部的一项重要经济资源.在资本运营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企业战略制定和政府宏观调控角度,确认自创商誉是企业内部进行经营管理的要求,也是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因此,自创商誉的确认具有必要性.同时,自创商誉满足资产的定义.满足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它的确认又具有可行性.在已经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自创商誉应该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8.
究竟是否应该确认自创商誉,这主要取决于是否满足资产的确认条件。本文认为商誉(无论是自创还是外购)都是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无形资源,且基本符合确认的条件,因此主张应对自创商誉也加以确认和计量,但考虑到自创商誉的特殊性,可将自创商誉作为永久性资产(不摊销)进行披露,但需要进行减值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前商誉按来源分为外购和自创,并只确认和计量外购商誉而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这严重违背了商誉本质的内在一致性,致使学术界长久以来争论不休。本文通过对企业并购过程中商誉价值的形成过程研究后认为外购商誉的实质就是自创商誉,外购商誉只是自创商誉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或过程,并得出商誉只有一种即自创商誉的结论,清除了商誉长期的名称混乱。  相似文献   

10.
新会计准则对商誉的处理主要是对外购商誉作出了详细规定,对自创商誉仍然不予确认.根据商誉本质,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没有区别,所以自创商誉也应当被确认,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的评价企业的真正价值.本文在最后谈了两点在自创商誉核算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一个是同行业利润水平的确定,另一个是确认哪些超额收益与商誉无关.  相似文献   

11.
杨敏 《商业会计》2008,(7):13-14
由于自创商誉为企业带来的未来超额利润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价值难以计量,对其确认一直都会计界争议的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环境的变化,对自创商誉问题的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笔者从自创商誉确认、计量、会计处理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忠霞  韩梅 《中国市场》2008,(18):48-49
目前,随着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在资产评估中关于企业商誉的确认和计价问题已日益成为实务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自创商誉是否予以确认成为争论的焦点。长期以来,传统会计对于企业外购商誉进行了确认,而对自创商誉却不进行确认,这种做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我认为应该对自创这一真正意义上的商誉进行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摊销。在此,就自创商誉问题提出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自创商誉为企业带来的未来超额利润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价值难以计量,对其确认一直都是会计界争议的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环境的变化,对自创商誉问题的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笔者从自创商誉确认、计量、会计处理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商誉由于其不可辨认性和不确定性,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传统的会计模式只对企业外购商誉加以确认入账,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然而,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确认自创商誉具有必要性,但自创商誉是否满足资产确认条件仍在进一步探讨中。因此当前确认自创商誉的条件尚未成熟,需要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5.
商誉由于其不可辨认性和不确定性,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传统的会计模式只对企业外购商誉加以确认入账,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然而,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确认自创商誉具有必要性,但自创商誉是否满足资产确认条件仍在进一步探讨中。因此当前确认自创商誉的条件尚未成熟,需要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近些年来学术界对自创商誉要求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的观点提出质疑.首先,笔者对自创商誉进行深入考察,认为目前自创商誉已经纳入了会计核算体系中.其次,笔者认为近些年来学术界对要求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中的自创商誉是指企业的“自创商业信誉”,而其与自创商誉是本质属性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自创商业信誉”的会计确认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最后,本文从分析商誉的本质属性角度对其进行了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17.
吴清 《商业会计》2012,(10):13-15
企业并购业务中往往会涉及到商誉的确认。商誉是能够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经济资源,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外购商誉需要在报表中进行确认。而自创商誉由于不满足资产的确认条件,同时还受到有强烈内在需求的稳健性原则的制约,因此目前不适宜在报表中确认,但确认自创商誉应是会计界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潘思羽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6):128-12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产权交易活动的日益频繁,会计实务中遇到的问题和争议也越来越纷繁复杂,自创商誉的确认就是其中之一,经过若干年的研究与探索,国际和国内会计界对外购商誉作为资产确认已基本达成共识,但自创商誉的确认在会计实物中至今未被认可,这个问题也一直是会计界争论的焦点。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商誉特别是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确认与计量自创商誉无论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还是提高会计实务水平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从外购商誉与自创商誉的关系、会计要素确认的原则以及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和现实性等方面谈自创商誉的确认问题。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的时代使得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不管是自创商誉还是外购商誉都应该加以确认,并且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商誉确认和计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商誉问题一直是会计领域的课题,近年来随着企业并购浪潮的高涨,自创商誉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认为自创商誉应被视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加以确认,同时提出了有关自创商誉确认和计量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