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5):120-121
二氧化碳共聚物是以二氧化碳为主要原料经化学方法合成而制得的绿色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可高效利用二氧化碳,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既廉价又具有良好的阻气性、透明性和可完全生物降解等特性,使其问世后迅速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竞相研发并加大力度促其尽快产业化的重大课题和用来解决二氧化碳综合利用、塑料带来"白色污染"以及节省石油资源的重要绿色生态材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全国30个省非动态面板数据,对有效R&D投入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将清洁能源消费结构作为中介变量探究有效R&D投入对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有效R&D投入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有效R&D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清洁能源消费结构在有效R&D投入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直接效应为负,起到抑制作用.3.有效R&D投入和广义能源消费结构共同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起到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全世界的人民都在谈"二氧化碳"色变的时候,荷兰却是特例。 二氧化碳是头号温室气体,而聪明的荷兰人从2005 年开始就已经在利用这一"废气"造福其温室种植业。  相似文献   

4.
全球观察     
用二氧化碳和"废电"合成燃料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研究人员将在一个与政府、企业联合开展的项目中探索利用二氧化碳和过量电能生产燃料  相似文献   

5.
罗旭 《发展》2012,(12):77-78
根据兰州市2002-2010年二氧化碳量排放总量和碳生产率演进变化,运用脱钩指数对兰州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动与地方GDP变动间的联系研究表明,2002年以来兰州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呈"V"型变化,2005年是最低点,此后呈逐年上升态势;同期,兰州市碳生产率却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010年碳生产率比2002年增长了近4倍。脱钩指数分析表明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与GDP增长并未出现明显的脱钩迹象,二者为弱脱钩关系。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是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6倍;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火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75.7%,导致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大量排放.目前,中国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而我国8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燃煤,超过一半的煤炭则用于发电.燃煤发电,作为我国的"高碳"排放源,意味着传统火电企业在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大计中形势严峻、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     
《天津经济》2013,(6):85
一、概念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我们的日常生活一  相似文献   

8.
FDI不同来源地对我国碳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集中了我国80%以上FDI的17个省区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文章发现不同来源地FDI对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整体分析表明,来自香港地区和美国的FDI对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产生显著的有利影响;来自欧盟主要成员国英、法、德的FDI对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FDI对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产生了不利影响但不显著。区域分析表明,投资于东部地区的FDI相较投资于中西部地区的FDI对本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更大且存在"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9.
农业碳中和是一种创新的农业理念和模式,即"将工业生产的二氧化碳用于农业生产,通过作物生长把二氧化碳吸收利用."富碳农业就是人工增施的办法满足作物对二氧化碳的需求.通过研究和探索,将收集的二氧化碳作为气肥或制作成干冰,在温室大棚、大田和果园等使用,能够增强作物抗病能力,降低农药使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提升农业经济效益.这对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落实我国政府对世界的承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碳中和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相似文献   

11.
前沿     
《走向世界》2012,(9):16
无需用水洗衣机瑞典电器巨头伊莱克斯新近设计了一种名为"轨道"的概念式洗衣机,能使衣物漂浮半空且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数分钟内将它们洗净而无需用水。  相似文献   

12.
东滩生态城的城镇部分规划面积12.3平方公里,由三座相互连接的小型城镇组成。坐落在崇明岛东滩上的这三个小镇,将成为"世界第一座二氧化碳零排放"新城。  相似文献   

13.
马驰  王芳  董晨萱 《北方经济》2010,(13):39-41
"京都协议"生效以来,温室效应越来越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点,因而低碳的发展模式越来越被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提到议事日程.相关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的增温效应占温室气体总效应的6成左右(郎春雷,2009).  相似文献   

14.
何谓"低碳经济"?首先要弄清低碳是什么.低碳,英文为10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一)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煤炭作为红古区的主导矿种资源,现已进入深部及"三下"开采,开采难度增加,矿山地质构造极其复杂,水、火、瓦斯、二氧化碳、煤尘、油气、顶板等自然灾害严重,尤其是煤与二氧化碳突出,国内罕见、世界少有,被列为全国重点监控45户煤矿矿井之一。(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红古区产业以工业为主,结构单一,煤、电、铝、碳素等主导产业均为初级产品,  相似文献   

16.
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展绿色经济,在政策调控高能耗、高物耗企业的基础上,当前急需开展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在末端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本文综述热催化转化法、光催化转化法、电催化转化法等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技术,为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华网北京4月6日专电,德国研究人员5日开始在位于德国东部的一座发电站试验一项新型发电技术,以确保二氧化碳"零排放".  相似文献   

18.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理论和经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Aghion和Howitt(1992)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构建了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理论模型,综合考察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析了技术进步既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又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条件,并且识别了不可测量的技术进步。此外,本文还利用1997~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国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为负,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为负,但其程度不足以抵消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正向间接效应,最终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中国目前的技术进步还不能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减排;东、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政策·要闻     
《中国招标》2011,(45):33-34
国务院:通过"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会议明确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要求。一要  相似文献   

20.
白卫国 《特区经济》2011,(3):286-287
本文运用VAR模型对中国1987~2008年间产业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三次产业与二氧化碳排放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国的节能减排对治理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起到积极作用;三次产业发展促进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其中服务业替代工业成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