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秦涛 《绿色财会》2006,(4):17-19
随着林业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资本运营已成为完善林业经济体制和搞活林业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它将会大大提高林业企业资本的经济效益,推动资本的聚集和集中。本文通过分析林业资本运营的基本特征.认为林业资本运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构建林业资本运营主体,创新林业企业资本运营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林业企业资本运营的特征与操作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业企业资本运营理念的提出 ,对促进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建设 ,加快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林业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特征 ,并提出林业企业展开资本运营可以考虑选择的一些资本运营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3.
林业企业资本运营的概念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证资本运营是深化林业企业改革和从整体上搞活林业经济的重要思路 ,并分析构建和培育合格的资本运营主体 ,建立林业企业资本运营机制的重要性 ,提出现代林业企业资本运营的着重点是筹资、投资和产权交易。  相似文献   

4.
资本运营与林业企业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总结各位专家对资本运营的理解 ,界定了林业资本运营的概念 ,并归纳其重要特征。并进一步论证资本运营是深化林业企业改革和从整体上搞活林业经济的重要思路 ,有利于盘活国有林业资产存量 ,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有利于林业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调整 ,有利于林业企业的成长和扩张 ,有助于提高林业经济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5.
国有森工企业生态林业资本运营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有森工企业生态林业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国有森工企业生态林业资本运营的现实意义,提出了改革传统的生态林运作体制、实行企业化经营、建立林木资本金制度、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为主的生态林业筹融资机制、积极尝试生态林业资金市场筹集方式等国有森工企业实行生态林业资本运营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核心是资本运营。当前由于受到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冲击,木材市场疲软,木材滞销,严重制约了林场经济的生存与发展。笔者结合鹰潭林业实际,就如何加快资本运营,为林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作些浅探。一、加强内部资本运营管理企业内部资本运营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自有资本;二是搞好资本经营,即加强资本的运用与管理,提高资本运用效率,包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引进高新科学技术进行更新改造,开发新产品,控制成本费用,强化营销手段等。(一)形成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自有资本,对任何一…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培育合格的林业资本运营主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探讨培育合格的林业资本运营主体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构建的具体做法 ,并指出必须建立符合竞争性市场经济要求的资本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8.
资本运营与林业投资体制改革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探讨林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面———投资 ,就林业投资的基本特征、投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及林业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和具体实施步骤作细致分析。认为 ,改革的最终目标在于发展和完善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林业资本要素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林业资本运营的核心———购并 ,分析林业企业的购并动机与购并行为、购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探索林业企业购并交易的具体操作 ,并论述林业企业购并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及战略选择以及政府对林业企业购并的监管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核心是资本运营.当前由于受到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冲击,木材市场疲软,木材滞销,严重制约了林场经济的生存与发展.笔者结合鹰潭林业实际,就如何加快资本运营,为林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作些浅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草食畜牧业是甘肃省传统优势产业和基础主导产业。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加强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草食畜牧业,引起各方关注。[方法]文章依据面板数据,分阶段总结了甘肃省草食畜牧业(以牛羊为主)的发展历程,梳理分析了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及限制因素,并结合资源优势及生态特点,探索提出甘肃省草食畜牧业优化发展的措施。[结果]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呈现出产业布局逐步优化、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明显提升、全产业链模式逐步形成、草畜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也凸显出产业链条短、发展动力弱、品牌效应不明显、科技支撑作用不强、产业化水平低、环保问题多、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生态压力大等系列问题。[结论]今后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应采取建立健全草食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草食畜牧业科技支撑体系、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产业化经营管理体系、草产业开发体系等生态循环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铃薯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基于我国马铃薯总产高、单产低的现状,在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背景下,优化马铃薯生产布局和马铃薯生产资源配置,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率。[方法]文章对全国范围内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2006~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析的方法,从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和综合优势3个方面对我国各主产省份的马铃薯进行生产优势差异分析。[结果]效率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黑龙江、辽宁、青海、新疆、云南、四川、重庆、西藏、江西、福建和广东有明显优势;规模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福建有明显优势;综合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内蒙古、陕西、宁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福建有明显优势。最后,从自然因素、科技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马铃薯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差异的原因。[结论]提出通过调整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完善马铃薯市场体制、加大新品种和技术推广力度等建议来提高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总结2017 年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2018 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17 年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土地生态问题与生态恢复、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及影响、土地利用规划观念与技术等方面;国内研究侧重于土地资源配置、土地生态、土地利用及其评价、土地利用管控以及规划理论与实践创新等方面。研究结论:2017 年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在基础理论层面进一步基于时空锥理论研究了规划机理,提出了科学认知 “多规合一”的理念,初步探索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在实践层面提出了“一张蓝图”、“多规合一”的技术路径,探讨了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与规划的核心任务,探索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现存问题与未来编制工作重点。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推动“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发展、推进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空间规划体系创新、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将是2018 年及未来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着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草种栽培区划是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实行草种区划,不但可以充分发掘利用现有的优良牧草和饲料作物资源,还可以避免有些地区引种筛选的重复劳动和盲目的国外引种的失败。文章以我国主要的优良牧草—羊草为研究对象,开展羊草在我国适宜性区划与种植现状的研究。适宜性区划是基于自然要素的生态适宜性模型,结合牧草生物学特性,综合考虑各因子进行系统分析,同时联系牧草实际生产情况完成,种植现状通过统计数据获得。研究结果明确了羊草在全国生态范围内适宜性的分布区域,提出了我国主要栽培牧草生态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其中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区中北部,内蒙古区中东部,黄土高原区部分区域、华北区北端。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区中部、内蒙古区北部及中部、华北区中部。根据近10年的统计数据,对羊草在我国的种植现状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截止2011年,我国羊草种植面积达66.37万hm~2。研究结果理论上科学,模拟结果上准确。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se and draw together results from similar studies in England, Switzerland and France which investigated farmers’ understanding of soil and compared it with that of scientists, researchers and advisors (collectively called scientists in this analysis). A range of methods were used across the three studies and different theoretical approaches, looking at forms of knowledge, local practic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conceptions of reality, were employed to explain the results. Despite the different contexts, methodologies and theoretical approaches in the three studies, the results reveal similar patterns of difference in farmer and scientist understanding of soil. In the English study, farmers demonstrate a ‘know-how’ form or intuitive working knowledge of soil while advisors rely on scientifically established forms of ‘know-why’ and seek to understand and explain soil processes. Similarly in the Swiss study farmers’ and scientists’ differing perceptions are directed and shaped by their respective aims, methods and context of work. In the French study, farmers and researchers are shown to have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soil, they attribute different meaning to the same activities, and use different words and language to describe the same features. In all three studies understanding is shown to be cultural and contextual, as such an integrativ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7.
Species categories commonly used in nature conservation, such as protected, endangered, reintroduced, or invasive, are open to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that can result in diverging and sometimes serious consequences. This is vividly apparent with respect to invasiveness because the categorization of species and individual animals as invasive impacts on how they are treated in practice.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how different constructions of invasiveness in science, policy, and wildlife management can be traced back to different assessments of the origin, behavior, and impact of the invasives. Specifically, the focus is on the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space and the role of data in the categorization of invasives. We find that, in science and policy, invasiveness is constructed mainly in terms of the origin and impact of invasives but that these domains differ in how they treat space in their assessment of origin: whereas science uses ecological spaces, such as biogeographical regions, to assess whether a species belongs to, or is invasive in, a certain area, policy uses policy spaces such as countries or states to do so. In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invasives, science argues about including it in its definition, whereas policy requires detailed data about ecological, societal, and economic damage in order to take action. In wildlife management, the focu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vasiveness shifts from origin and impact to behavior of invasives. This requires detailed data about where the invasives are, where they are going, and what they are doing. By showing the dynamic and context-specific natur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vasiveness, the article contributes to ongoing research about classifications of nature, their difficulties and ambiguitie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and consequences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3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综合开发模式与运行机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潜力机制及路径、碳中和背景下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土壤—植物—微生物模式下的复垦土壤重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差异化分区与格局构建、土地信息智能化监测技术与信息提取方法、数字化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基于GIS的土地管理技术。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用地土地整理模式、基于土壤改良的矿区土地复垦、土壤—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作用机制、基于社会经济和生态指标的生态修复、土地信息监测与预测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土地规划技术、土地管理系统优化技术。研究结论:2023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复垦与土壤重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信息监测与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结合当前科技需求,2024年及未来重点关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碳中和目标下的矿区土地复垦、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集约利用和低效用地治理、土地信息可视化技术和土地信息智能化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清晰识别边疆民族地区牧户贫困程度,为后续精准扶贫政策及牧户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文章以边疆民族地区牧户为研究对象,分别以1.25美元、2美元和2300元为贫困线标准,运用VEP估计方法对牧户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并以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畜牧业生产行为与草原生态政策选择行为4个层面综合构建牧户贫困脆弱性影响的Logit计量模型。[结果]牧户贫困发生率与贫困脆弱性发生率为4.07%和63.47%,其中贫困和非贫困牧户的贫困脆弱性分别为96.88%和62.06%。户主年龄、家庭规模以及绵羊、牛、奶牛、马和山羊的出栏数量与家庭贫困脆弱性呈现反向显著关系,而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出栏羊单位与家庭贫困脆弱性呈现显著正向关系,选择禁牧与草畜平衡牧户的贫困脆弱性更低。[结论]降低以中青年为主的牧户的畜牧业风险,构建中小牧户链接到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鼓励牲畜种类多样化以及持续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生态政策,是降低牧户贫困脆弱性与提升可行能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创意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类型、面临困境、融合路径的研究,探索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的新思路,从而为旅游服务业的创新性升级提供战略思想。[方法]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调查分析法,从创意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模式入手,以四川省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结果](1)从游客的年龄和性别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年轻游客占很大比例,29岁以下占68.2%,以大学生为主,且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的比重略大一些,可能是因为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比老年人外出旅游几率大,精力充沛,且女性游客对于有机蔬菜、水果采摘以及农业观光旅游更感兴趣;(2)从游客的收入及从事的职业分析得出,游客的收入以及所从事的职业也会影响游客的出游偏好。[结论]常规的仅仅以景区欣赏为主流的形式和当代人们的需求脱节,在此形势下,强化旅游的形式多样性,趣味性尤其重要。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创新意识,通过结合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等,才能推动我国创意农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