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当代环境问题是全球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从环境伦理角度分析了环境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提出环境法立法目的的改造建议;认为环境法应将维护环境的可持续作为唯一立法目的,抛弃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环境法立法工作指导思想的失误,就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论环境权的本质——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训芳 《林业经济问题》2003,23(6):313-318,354
多数情况下,环境权是一个模糊的理论术语。作为一种法律权利,迄今为止,各国宪法、国内环境法和国际环境法所表达的环境权均是人类的环境权。从宪法意义上说,环境权是一种新型人权;从国际环境法意义上说,环境权是人类环境权;从国内环境法意义上说,环境权是公民环境权。国家"环境权"是国家自主处理本国环境事务的国家主权,而企业组织的"环境权"本质上是民商法上的财产权利,不属于环境权范畴。  相似文献   

4.
道德法律化存在着必要性和现实必然性,无论是在我国当代立法还是在西方国家立法中都有重要的表现形式。法律不是万能的,道德仍然有自己独立的功能和价值,社会生活中有些问题只能依赖道德的调节,这些因素使道德法律化存在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5.
何谓立法法     
立法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活动 ,是把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使之成为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活动 ,也就是国家的法定机关通过一定的程序 ,制定、认可、修改、补充、解释和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立法法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立法的主体即谁有权立法和立法的程序即如何立法的问题。立法法就是要根据宪法的原则和精神 ,总结立法工作的实践经验 ,把宪法的规定具体化 ,对各类立法活动本身做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定。可以说 ,立法法是一部与宪法有着十分密切联系的重要基本法律何谓立法法@强兴华 @法新  相似文献   

6.
基于粮食商品的特殊性,粮食产业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世纪30年代以来,在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普遍重视通过粮食立法来解决本国的粮食问题。从立法背景的角度考虑,可以将国外粮食(农业)立法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美国、法国为代表的实现工业化较早的欧美国家,这类国家立法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大量过剩,伴随田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农产品价格猛跌,大多数农场主负债经营。另一种是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一些东亚国家,这类国家粮食立法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业衰退带来了全国性的粮食危机,解决粮食短…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家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公众及其代表根据国家环境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它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公众的广泛参与在西方国家的环境保护与环境改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方国家的民主思想的传统、大力的环境宣传与环境教育以及法律的规范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表现出参与的主体的广泛性、参与方式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及参与范围的深入与广泛性的特征,可供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选取2012年—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分析对象,基于合法性理论,主要运用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新"环境法"的实施与林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环境法"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该法的实施对林业上市公司具有更为积极的作用。提出了政府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与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完善与发展,充分发挥国家政策法律化的作用,规范和约束上市公司行为。同时,上市公司也应当主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在谋求经济利益同时兼顾社会利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自古有之,但是大规模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则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事情.工业革命以及其后的技术发展,使得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世界经济达到了空前繁荣的时代.同时,人类对环境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增强,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土地、生物乃至外层空间不断受到破坏.环境问题也相应超越国界,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应该是有序的和可持续的,全球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要求,这些要求涉及到共享国际资源、全球环境合作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国际环境法所要体现的.因此国际环境法在国际环境保护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湿地立法在中国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是由于湿地概念没有引入国家环境资源法律;生态系统保护理念与法律目标仍在形成之中;现存管理体制与湿地保护的系统性相冲突等等。为了促进中国的湿地管理,需要借鉴国外较先进成熟的湿地立法,尤其是国外湿地立法的体例、宗旨与管理体制。参考这些方面,对解决中国的湿地保护立法中的问题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梁宁  刘蒨  那英军 《水利经济》2020,38(6):72-76
以色列是水资源最为短缺、水资源税制设置最为复杂但实施效果最好的国家之一。通过系统梳理以色列水资源税制度的设立原则、法律保障、架构设计、征管措施以及税款分配等内容,分析总结其在法律保障、税制设计、税款分配、农业水资源有偿使用等方面的经验,根据得到的启示,提出了完善我国水资源有偿使用和实践的思路与建议,为推进我国水资源税费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对我国及一些发达国家的有关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进行研究。介绍我国现有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并从能源立法、环境保护立法、政策规章三方面阐述;通过英国、美国、日本三国低碳经济立法发展进程,总结出常见的几种立法模式,阐述了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立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及借鉴。  相似文献   

13.
Land management is inevitably linked to the regulation of activities of its proprietor or operator stipulated by legislation and documents of territorial planning. In Lithuania, as in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territorial planning is a key measure for the formation of landscape and the alteration of its elements. With the help of territorial planning documents, governing authorities has the opportunity to orderly regulate the layout of long-term stable elements of landscape and the sustainable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However,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European Union (hereinafter – EU) countries, territorial planning system valid in Lithuania until January 1, 2014 is still “young” and having specific features with former countries of the Soviet bloc legal regulation. The system did not provided a consistent and sustainable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mechanism: there was the lack of measures allowing to manag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es of residential areas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rritorial planning documents (especially the municipal master plans) solutions for the creation of a harmonious functional spatial system. The aim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assess the regulation of legal relations of territorial planning in Lithuania and the EU member states. The assessment summarizes processes of the formation of a landscape during the territorial planning, introduces new opportunities to more accurately predict the results of the current process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highlights legal and sustainable elements of territorial planning system optimization. As can be seen from the assessment carried ou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rritorial planning objectives was and still remains the balance of mutual relations (hierarchy of plans) of territorial planning documents in shaping the cultural landscape to ensure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land fund, combining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as well as often different land users’ and public interests. Ther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rritorial planning reform of Lithuania capacitates for the transition to an integrated territorial planning, ensu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
履行建设生态文明重大使命 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环境良好"是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生态差距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 生态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最艰巨的任务。为此必须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 精心谋划林业工作。必须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战略目标, 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强化森林经营, 把兴林富民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根本宗旨, 积极推进林业生态、经济、文化三大体系建设, 全力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履行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5.
土地权利的安全保障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发达国家,由于土地私有化、各种经济、法律制度的完善,这种机制运行得相对比较好。而在中国,由于历史、传统、法律方面的各种原因,农民得不到有力的土地权利保障,因此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还需努力来改善这种状况,中央政府应采取一切手段,特别是法律手段确保农民在家庭承包制下的土地使用权,加强金融市场改革使农民可以方便地借贷资金对土地进行投资,支持土地市场发展,促进土地交易,加大土地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6.
徐辉  张攀 《水利经济》2012,30(1):11-15
梳理了中国水务市场化改革的历程,选取水务方面的法律体系、改制状况、水价体系、监管体系4个具体的水务改革因素,对兰州模式和西安水务改革事件进行分析,总结现在水务市场化改革的缺陷与不足,并从法律法规、水务监管、投融资体制与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我国水务市场化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Agriculture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from common heritage to divergenc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23 former socialist countrie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CEE) and 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CIS) started the transition in 1989–1990 from a common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heritage, represented by the Soviet agricultural model. Despite the common heritage in agriculture, the reform policies in CEE and CIS diverged from the start, 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merg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ountries in legal attitudes to private land ownership, transferability of land, the extent of agricultural privatization and individualization, and restructuring of farms. This divergen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reform has led to divergence in standard development measures: the CEE countries are outperforming the CIS countries by growth in GDP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since 1992; the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al labor in CEE is generally increasing, and in CIS it is decreasing. While the CIS countries at best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reluctant reformers, the CEE countries have achieve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 Better performance in CEE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readiness of the governments in these countries to implement a comprehensive packag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form policies, including more radical land reform and deeper individualization and restructuring of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8.
[目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措施和实践经验,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梳理分析国外发达国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建设模式以及长效机制等内容,提炼总结国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的先进经验和共性特征,并提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议。[结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建生态宜居乡村,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主要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整治法律法规、资金筹措、群众参与和激励措施等方面建立了长效机制,具有完善性、长效性、多元化、主动性、协调性等特点。[结论]针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区域发展不均衡、法律体系不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新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可持续发展,加强科普宣传、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构建村民自治机制和多元投入机制,推动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迈向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19.
美国、墨西哥森林资源丰富,林业管理先进。介绍了两国森林资源及管理、林业政策、项目资金及财务管理、人员机构及执法等方面的经验,尤其是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林业计划和规划执行较好、林业项目运行规范有效、公务员监督机制健全和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两国的管理制度值得我们借鉴。提出了我国林业改革与发展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秦巴山脉拥有丰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区域内包括多个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地。设立秦巴国家中央公园,可以优化、整合区域内各类型保护地,有利于保护秦巴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促进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我国国家公园的法律体系框架,系统梳理了秦巴地区涉及的现有保护地类型的地方法规。建议制定《秦巴国家中央公园管理条例》,为保护秦巴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统一管理、跨省协作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