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瓦氏黄颡鱼又称江黄颡鱼,是长江干、支流的一种中小型经济鱼类。常见个体100~350g,最大可达1500g,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生长最快的一种,生长速度比普通黄颡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芽头、黄古、黄丁鱼、黄鱼、黄鼓鱼、江颡、嘎牙子、江黄颡、瓦氏黄颡鱼、莫丁、盎斯鱼、黄角、嘎鱼、黄刺鱼、黄牛枯、草枯、黄颊鱼、黄刺、盎公鱼和黄骨鱼等,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养殖好黄颡鱼,重点工作在于抓好黄颡鱼的病虫害防治。要提高黄颡鱼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出。就要分期分批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同时,要经常不断地从鱼塘中捕捞黄颡鱼上市。因为黄额鱼本身长不大,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少刺多脂,各地售价均达每500g15元以上,高者达30元。因此,养殖黄颡鱼效益高,是发家致富的好门路。  相似文献   

4.
<正>2结果2.1供试黄颡鱼增重量的比较试验期间各组黄颡鱼的增重量如表1所示。与对照组相比,投喂酵母免疫多糖的黄颡鱼增重量较大,而且在各试验组中,以投喂酵母免疫多糖800.0 mg/kg.B.W.的试验组黄颡鱼的增重量最大,以投喂酵母免疫多糖400.0 mg/kg.B.W.以上的各试验组黄颡鱼的增重量,与未投喂酵母免疫多糖的照组相比,各试验组  相似文献   

5.
<正>2结果2.1用药前后菌株MIC的变化从试验和对照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MIC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烟酸诺氟沙星对从对照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50个菌株的MIC分别为0.786.25μg/m L,从连续投喂5d烟酸诺氟沙星药物饵料后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150个菌株,其MIC上升至3.136.25μg/m L,从连续投喂5d烟酸诺氟沙星药物饵料后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150个菌株,其MIC上升至3.1350.0μg/m L。对属于同一类的恩诺沙星,对照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50个菌株的MIC为0.3950.0μg/m L。对属于同一类的恩诺沙星,对照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50个菌株的MIC为0.3912.5μg/m L,而对从试验组黄颡鱼消化道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嘎牙子等,隶属于鲶形目,黄颡鱼属,是我国江河湖泊中小型经济鱼类。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关于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报道很多,本文总结了生产过程中黄颡鱼人工繁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因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是一种中高档的名贵鱼类。了解黄颡鱼昼夜摄食的变化,肠、胃消化吸收状况,对指导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如何投饲,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提高黄颡鱼的生长速度,提高黄颡鱼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本次测定是从面积667m2,水深1.5m的本所基地黄颡鱼养殖池中取鱼。该鱼池于2003年12月份共放养平均规格尾重10g的黄颡鱼种7000尾,青虾苗1万尾,未放养其它鱼种。1.2本试验黄颡鱼已经经过驯化,喂养饲料品种是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两次,时间分别是上午9时、下午14时,两次喂量均等。1.3测…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各地黄颡鱼养殖中出现了与其他养殖鱼类不一样的"一点红"疾病,引发大面积死亡,使养殖户蒙受巨大经济损失。黄颡鱼"一点红"病,又叫"裂头病"、"头肿病",为近年来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此病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我们在技术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受不稳定天气因素的影响,江汉平原今年黄颡鱼的"一点红"病要比去年厉害得多。主要是较大规格(50-100g)的黄颡鱼。对黄颡鱼  相似文献   

9.
养殖好黄颡鱼,重点工作在于抓好黄颡鱼的病虫害防治与日常捕捞,要提高黄颡鱼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出,就要分期分批的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同时,要经常不断的从鱼塘中捕捞黄颡鱼上市。因为黄颡鱼本身长不大,分期分批地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再分期分批地从鱼塘中起鱼上市,一亩鱼塘可以当五亩鱼塘使,捕大留小,一年收获无数次,集约化养殖经营。  相似文献   

10.
<正> 黄颡鱼俗称黄鼓鱼、黄腊丁等,常见个体200—300g,最大个体可达500g,其肉质细嫩而少刺,味道鲜美而无磷,不但有滋补作用,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目前,黄颡鱼是我国众多名优品种中唯一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佼佼者,市场销售价常年均在20元左右/kg,春节、元旦等佳节期间高达40-50元/kg。人工养殖黄颡鱼将成为继我国养殖甲鱼、美蛙、河蟹热之后的又一个极具推广价值的淡水养殖新品种。现将黄颡鱼高效养殖实用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一、生物学特性杂交黄颡鱼F1是以黄颡鱼为母本,以瓦氏黄颡鱼为父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鱼,杂交黄颡鱼从形态特征上比较接近黄颡鱼,体色无明显差别,头部前段较黄颡鱼略窄,尾鳍末端有一小块黑斑。杂交黄颡鱼F1食性与黄颡鱼相同,属于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鱼苗阶段以轮虫、枝角类、水蚯蚓等为食,成鱼阶段主食各种小鱼、小虾。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黄颡鱼创造了条件。黄颡鱼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当年孵化的黄颡鱼幼苗可以经过近5个月的养殖长成商品黄颡鱼。2007年我们做了黄颡鱼当年养成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俗称黄牙头,广泛分布于各大江河水系,以鄱阳湖所产的种类品质最优。黄颡以其肉嫩味美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又因过度捕捞,其资源量锐减,以致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南昌市场尾重100g以上的商品鱼市价达20-25元/kg。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分类属地位黄颡鱼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淡水经济鱼类,在鱼类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鱼危)科(Bagridae)、黄颡鱼属(Pseudobagrus),本属有4个种。分别为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ico(Richardson)、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Pseudobagrus vachelli(Richardson)、光泽黄颡鱼Pseudobagrus ni-tidus Sauvage et Dabry、岔尾黄颡鱼Pseu-  相似文献   

15.
<正>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优质水产品。由于市场对黄颡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野生资源和养殖产量有限,黄颡鱼的市场价格稳中有升。适度发展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笔者现就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黄颡鱼对于池塘条件的  相似文献   

16.
<正>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及池塘等内陆水体的黄颡鱼属中常见的养殖种类有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及江黄颡鱼等。近年来,随着黄  相似文献   

17.
<正> 黄颡鱼为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俗称安丁鱼或黄刺鱼,属于小型淡水鱼类,一般个体在200—300g上下,其肉质细嫩,少刺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正常在20元/kg左右,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品种。在湖泊、水库、河沟等水体中开展网箱养殖黄颡鱼,既有效地利用  相似文献   

18.
1、生活环境 黄颡鱼鱼苗对不良环境适应力差,鱼苗要求pH值为7.0,pH值低于6.5和高于8.0,都会影响黄颡鱼的生长和发育,甚至会带来疾病。如pH〉8.0的水体,黄颡鱼苗常出现体表发白,皮肤粘液增多,体表腐烂的症状。它的生长水温为15℃~32℃.最佳水温为22℃~27℃。溶氧要求5.0mg/L以上。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的分布面积较广,在我国各大水系中均有分布,又有黄骨鱼、嘎鱼之称,黄颡鱼的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因此具有很好的市场经济效益。近几年,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黄颡鱼的病害比例也逐渐增加,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黄颡鱼养殖中的常见病害和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2结果2.1用药前后菌株MIC的变化从试验和对照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MIC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氟苯尼考对从对照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50个菌株的MIC分别为0.05~0.78μg/m L,从连续投喂5d氟苯尼考药物饵料后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150个菌株,其MIC上升至0.39~6.25μg/m L。对属于同一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