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终极控制、内部现金流与投资支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5-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以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作为控股股东与少数股东利益一致程度的代理变量,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进行实证检验,揭示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特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普遍存在。对于国有终极控股公司,这种敏感性随着终极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增加而降低,同时随着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的增加而增加,支持了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假说,也体现了终极控股股东利益趋同效应与侵占效应对投资支出的影响,并且终极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效应发生不仅需要能力和动机,还需要公司具有充足现金流这一"机会",较少的现金流能够有效地抑制国有终极控股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而非国有终极控制公司更可能面临着融资约束,但尚未得到严格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多采用股权集中治理结构,公司控股股东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获得控制权,产生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本文以上证A股2011-2012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控股股东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对财务业绩的影响,同时考察企业股权性质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控制权与财务业绩显著正相关,国有企业性质会显著抑制这种正相关关系;而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与财务业绩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CEO作为公司最高决策者,控制着资源配置权及处于核心地位的投资决策权,性别作为其最重要的个人特征之一,会对公司投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研究CEO性别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女性CEO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程度.同时,CEO性别未对公司的过度投资倾向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拓展了现有高管背景特征和公司投资行为方面的研究,对于认识公司不同性别高管的过度投资行为,以及不同产权制度对微观主体或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2003-2006年度3642个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由于金字塔结构形成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状况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上市公司的金字塔结构下的两权分离广泛存在,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却在不同产权性质的样本中呈现了较大差异,研究表明,异质的产权性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蕴涵了不同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7-2018年我国国有上市企业A股数据,研究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会通过促使过度投资而降低企业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控制组样本,在引入以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指标的考核制度后,处理组及实施EVA考核的企业通过降低过度投资水平提升了投资效率;EVA考核通过减少管理层过度自信对过度投资的加剧作用,削弱了企业高管过度自信对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实施EVA考核制度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研究结果对于国有企业管理层克服心理偏差,提升投资效率,国资委完善EVA考核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维安  姜涛 《财贸经济》2007,(12):56-61
本文实证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证实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对过度投资行为形成有效的治理.研究表明,股东行为治理、董事会治理、利益相关者治理对抑制过度投资积极有效,但监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机制的作用不明显.本文将上市公司治理的综合评价系统--公司治理评价指数(南开治理指数)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研究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小股东间严重代理冲突、控股股东政府性质,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从公司过度投资的视角对管理层激励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并以2004-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及其性质对于管理层激励抑制过度投资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不论是货币薪酬激励还是管理层持股激励都起到了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会削弱管理层激励的这种治理效应;而且,公司的政府控制性质在弱化管理层激励抑制过度投资作用的同时,还会强化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管理层激励效应的负面影响。考虑股权分置改革影响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股改强化了管理层激励对于公司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同时又弱化了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对管理层激励治理效应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不仅为现有文献关于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绩效关联的结论分歧提供新的解释,对于理解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的有效性,以及切实改进管理层激励契约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从新的视角为我国股改的有效性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资本市场,控股股东普遍存在,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使得控股股东有通过非效率投资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的动机,公司治理是制约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减少非效率投资的重要机制,公司治理是否能很好地抑制大股东非效率投资?公司治理的抑制作用是否会受到大股东持股的影响?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式研究发现:公司治理会弱化利益冲突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利益冲突也能抑制公司治理对非效率投资的作用。实证检验的结果基本支持上述结论,公司治理会抑制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而公司治理的抑制作用在大股东控制权较低和不存在两权分离时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选取2004年-2014年间中国A股市场上餐饮酒店上市公司,用最终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投票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来刻画公司治理,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公司治理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发现:(1)现金流权,投票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均不影响公司风险承担行为;(2)国有控制公司的风险控制要优于非国有控制公司。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9年~2012年度A股主板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统计研究对象,借助线性回归模型和非效率投资的识别模型,从产权性质的角度对公司治理和非效率投资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验证。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制度能够有效抑制我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且对国有公司而言更倾向于抑制过度投资行为;而对非国有公司而言,对投资不足行为的约束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李明娟  颜琦 《商业研究》2020,(4):132-138
审计质量作为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提供的服务,可以独立于公司之外对上市公司投资活动进行监督。根据产权理论,产权性质不同的经济组织从事的经济活动不同,审计质量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也不相同。本文以2014—201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审计质量、产权性质与公司投资效率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质量与上市公司投资过度显著负相关,与投资不足负相关但作用并不明显;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审计质量对投资过度行为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审计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投资不足行为的发生但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论有利于启示各不同产权性质公司的利益相关方,客观认识审计师的作用功能及其局限性,有针对性、有效率地利用好审计服务,改善公司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2.
罗琦  张标 《财贸研究》2013,(4):148-156
在管理者理性而投资者非理性的分析框架下,研究投资者情绪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因控股股东特性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性,并以2005—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而与企业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得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低时,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不足负相关性更强,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时,投资者情绪与企业过度投资正相关性更强;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受投资者情绪影响更大;终极控股股东两权不发生分离时投资者情绪与非效率投资无关,而两权分离时投资者情绪会加剧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13.
在管理者理性而投资者非理性的分析框架下,研究投资者情绪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因控股股东特性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性,并以2005-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而与企业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得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低时,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不足负相关性更强,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时,投资者情绪与企业过度投资正相关性更强;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受投资者情绪影响更大;终极控股股东两权不发生分离时投资者情绪与非效率投资无关,而两权分离时投资者情绪会加剧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供给侧改革在我国的全面推进,国企改革逐渐成为国内学者持续关注的焦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完善是国企改革中的重要一步。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国有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与投资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在治理问题和投资效率上的差异,国有上市公司要优化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率,希望能够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有股权管理是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深化所出现的新课题,国有股权从上市公司中退出本身难以有效地解决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国有企业病问题。从国有股权管理中进行股东权与决策权分离的理论分析出发,探讨分离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分离后在制度安排上必须有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第一股"——三一重工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三一重工的公司治理绩效和控制性大股东的所有权、控制权以及两权分离度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一重工的最终控制大股东所持有的的所有权(现金流量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进行"隧道挖掘"的行为,起到了利益汇聚的激励效应,并且随着其所有权比例的上升,公司治理绩效随之提高。同时,三一重工的最终控制大股东虽然通过采用金字塔控股结构分离所有权与控制权,用较少的所有权掌握大部分的控制权,但是两权分离并没有降低上市公司的治理绩效,即两权分离并未产生隧道挖掘的防御效应。但是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国有股权管理 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深化所出现的新课题,国有股权从上市公司中退出本身难以有效地解决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国有企业病问题,从国有股权管理中进行股工权与决策权分离的理论分析出发,探讨分离的必要性,杏性及分离后在制度安排上必须有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的演进过程也是所有权和控制权以及经营权分离的过程。通过对英美国家公司发展不同时期两权分离的历史考察,发现两权分离与公司治理演进之间存在依存关系:两权分离依次经历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控制权和经营权分离和同股不同权等阶段,不同形式的两权分离带来不同的公司治理问题,从而产生相应的治理手段,推动着公司治理的演进。通过对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的历史回顾也证明了两权分离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共同演进关系。针对研究发现,最后提出了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用2008-201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作为样本,对终极控制权背景下企业过度投资和债务约束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终控制权控股比例的上升,提高了企业过度投资的程度;最终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的提高,对企业的过度投资规模有激励效应.企业进行债务融资可以减少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债务结构中的短期融资有效抑制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规模,长期债务对过度投资有正向激励.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评价了企业投资过度对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反应.通过检验不同企业所有制结构下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过度行为的不同影响,本文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投资过度行为,且略微严重于投资不足;2.对于投资过度行为,非国有企业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较国有企业灵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