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镇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的城镇化。在此过程中要统筹好经济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发展城镇经济增强吸引力,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大学毕业生向城镇就业,二者良性互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经济具有小城镇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业集群能够吸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缓解农民就业压力,并且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对产业集群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及其所具有的经济特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重要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这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和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就业不仅仅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稳定和发展的社会问题,也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民生问题。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文化整体程度偏低、缺乏必要的组织信息指导、外出就业缺少上升通道等问题,从政府、社会相关机构和农民自身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大障碍。如何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结合发展经济学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及相应政策,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改变不合理的城乡就业分割制度、提高农民素质等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经济运行情况表明,就业和再就业已成为突出的宏观经济问题之一.再就业面临的形势 从湖北的实际情况看,就业问题包括城镇就业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据专题分析,目前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达650万左右需要转移和消化.城镇就业,除了新生劳动力,复转军人的就业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6.
路远 《商场现代化》2006,(24):341-343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大障碍.如何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结合发展经济学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及相应政策,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改变不合理的城乡就业分割制度、提高农民素质等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路远 《商场现代化》2006,(8X):341-343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大障碍。如何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结合发展经济学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及相应政策,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改变不合理的城乡就业分割制度、提高农民素质等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群体,成为转移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保持就业形势平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可缺少的力量。早在1998年,我国非国有经济部门已经创造出73%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已不可阻挡,已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经之路。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但仍有剩余的老人、妇女、儿童留守,青海农村的这种现象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青海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青海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广大学者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城镇化进程中青海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展开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对此问题的研究和进展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县域城镇化的推进和少数民族地区劳动者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不断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文章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县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状,并提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县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青岛市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和转移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合理引导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快青岛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尹建彪 《商场现代化》2011,(18):156-157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制约了农民致富。努力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是我国各级政府始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探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应在国家出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划和方案下,严格控制农村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深化以户籍和土地为主的制度改革,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剩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改善劳动力市场环境、加速城市化进程以及大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必然是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劳动力的迁移其实是劳动力对经济—社会系统做出的反应,有其自然性和内在规律,我们国家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已经达成了共识。文章在大量已有研究基础上试图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均衡假说,旨在比较系统全面地解释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向和逆向转移的推阻机制,为国家和地区制定相应的劳动力转移政策提供两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以湖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大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湖南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实证研究,探讨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状况,分析其成因及存在的问题,力求从政策上提供促进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远远超过了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本文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振  鲁敏  刘增凡 《商业研究》2003,(15):173-175
“三农”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大力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既可向现有城市转移一部分,也可拓展农村内部就业空间,发展农村工业和服务业。推进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方向,要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转移,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和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实现的一大主要载体就是土地。只有对城镇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断进行深化改革,有效配置农村土地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够使统筹城乡的局面得以实现。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基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私人流转模式、基于流转市场中介的市场导向模式、基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私人流转模式,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依据,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邵作昌 《中国市场》2006,(1):138-139
近年来,中央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据测算,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34亿人,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约1000万人,他们几乎全部转化为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剩余,使许多农民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农村贫困人口所占比例居高不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要从分析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入手,才能对症下药,找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具体方案.为此,笔者对山东省济宁市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获得许多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20.
《商》2015,(25)
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对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县域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正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发展县域经济实际上就等于发展了农村经济。而走出农村才能发展农村,减少农民才能够富裕农民,这就需要城镇化。县域经济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涉及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市管县体制的原因,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县域经济是我国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城乡统筹发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缓解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城镇化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城镇化水平滞后已成为我国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村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