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阅读     
《新经济》2013,(16):94
《毫无目的去一次远方》作者:内陆飞鱼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年:2013-6定价:32.80元生活如果是一个七日又一个七日的重复死循环,在每一天的重复中,有一种东西毫无声息就打败了你,这个东西叫成熟。它用成功学这剂甜蜜的毒药让社会的大多数安静地腐烂。他们最可怕的是要给万物以意义,连旅行、远方如此单纯的事物,都要赋予意义。可笑!我的旅行,不需要意义。如果在路上念叨旅行的意义,你又如何忘掉自己?  相似文献   

2.
一个古老得长了胡子、又土得掉渣,已被现代社会遗忘,只有美术写生时才想得起来的词——“山寨”突然大红大紫起来。它铺天盖地地进人人们的生活,并在2008年网络语言的评选中,拔得头筹。  相似文献   

3.
栾福迎 《商周刊》2011,(14):85-85
美国作家沃尔特·肯在其著作《在云端》中写到,人生就是一场未知目的地的旅行,更多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见怎样的未来。只不过有时候,我们只是一味地狂奔,却忘记了旅行的意义。大多数旅行者只是把旅行当作一种愉悦身心、放松自己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旅行的意义,想明白了,又再次回到原点,脚踏实地地生活。看着身边不断有人因为各种所谓的意义,踏上新的旅程。有人说,旅行,就是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想要去旅行的你,是否也这样觉得呢?在网络上看到背包客们不断更新的照片,有华丽的殿堂,有隽永的细流,有挺峻的高山,有纯净的雪域,有微笑的人,有哭闹的人,有寂寞的人……有好多细小的美丽在镜头的那一端魅惑着我们,仿佛是杜美莎的魔音,让我们不再满足于仅仅是个旅行的旁观者。我们也想要不顾一切,走在路上,被旅途的情味包裹。可是,这就是旅行  相似文献   

5.
领导力迷信     
所谓迷信,指的是相信未经科学证实的事物或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早在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对鸽子做过一系列实验,观察到鸽子的“迷信”行为。他把鸽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并在笼子里放了一小小的装置,这个装置隔一段时间就会释放出一粒食物。鸽子漫无目的地在笼子里踱步、啄食,挠痒,跳跃、或者自言自语,当它在做某一个动作时(比如挠痒),食物正好从装置里掉出来,鸽子就会兴奋地走过去吃。并且开始不断重复刚才那个“引出”食物的动作(挠痒),以为是那个动作“导致”了食物的出现。另一只鸽子恰好是在跳跃时看到食物掉出来的,他就会不断地跳跃去“引诱”食物再次出现。显然。鸽子对自己的行为和食物出现这两件事之间作了因果关系的推导,并且对此深信不疑,这就是鸽子迷信”。  相似文献   

6.
苗炜 《商周刊》2014,(7):62-62
阅读那些游记更能激发起我去看看这世界的念头,他们一定是真正感受到了旅行生活的美好并且忠实记录了下来.但我还是要矫情地说,一次美妙的旅行会让我更加感觉到空虚.  相似文献   

7.
栾福迎 《商周刊》2012,(1):57-57
电影和旅行的缘分,从来就是难解难分的。看电影是为了体味生活,而旅游是为了放飞生活。好的电影导演首先一定是发掘美景的天才,那些人迹罕至默默无名的地点一旦被他们摄入镜头,就仿佛泥土中的宝石放出迷人的光亮。作为大众文化经典的电影就是把梦想的痕迹不动声色地烙印于它的拍摄地,能够让我们以梦境中的迷狂去感受。如果你爱某个电影爱到真的发烧,一定会渴望亲临其境。  相似文献   

8.
尤今 《商周刊》2015,(6):63
我至感欣慰,儿子的确是备了心眼去旅行的;此外,我也确知,在我们多年无形的熏陶下,他已变成了一条勇敢的鱼。最近,在伦敦工作的次子方德向任职公司申请了短假,自行策划到非洲的肯尼亚去旅行。朋友惊叹:"你怎么放心让他独自到这么危险的地方去呢?"治安混乱的肯尼亚的确不是观光的好地方。但是,旅行的真谛不仅仅止于吃喝玩乐,多年以来,我从一趟又一趟的旅行当中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从一次又一次的旅途际遇里持续地调整自我的价值观,每每受惠无穷;也正因为这样,我深深地知道,放手让已成长  相似文献   

9.
七七 《新经济》2011,(8):14-15
卢作孚曾经在公司内刊表达过自己的抱负:“我们做生产事业的目的不是纯为赚钱,更不是分赃式地把赚来的钱分掉,乃是要将它运用到社会上去,扩大帮助社会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是我们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去掉这个传统。……而不应该把坚持这个传统错误地理解为可以忽视人民消费的应有增长。”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与关心群众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就必须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更贴近大自然,有着浓郁的风俗民情和独特的地理风物,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根和千年文明的文化的沉淀.流淌在乡村土壤里的那一脉迥异于西方文明古雄苍健的文化暗河,是中国最生动、最原生态、最朴实的文化渊源.农民特有的思想观念和独特的乡土文化支配着一个地方社会的整体行为和思维习惯,也决定着一个地方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面对那些乡土文化,需要我们理性地去继承它、重视它、研究它、挖掘它、保护它并合理地去开发利用它.  相似文献   

12.
《商周刊》2015,(2):77
到处旅行固然可以体验很多风土人情,但是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家,你永远不可能再找到这样一个充满了纯粹感情、也不会有任何旅游胜地能让你心里产生这样留恋的地方。春节长假就要来临,年关来到之前,又要掀起旅行的高潮。繁忙的都市人终于有时间,放下手中的工作,通过旅行来放松自己一直以来紧绷的神经。但是面对风起云涌的旅行浪潮,你能淡定吗?值得庆幸的是,去年春节年假,我由于家里原因,没有时间去旅行,简单地收拾下自己的旅行背包,回家、、而正是因为在家里待着,让我体验了一次心灵的旅行。也让我明白,回家何尝不是一次另类的旅行呢。  相似文献   

13.
佚名 《商周刊》2013,(16):72-72
一位哲人说:如果书是逆境中的慰藉,那么,旅行便是一场良性并且乐观的预设。穷游并不困难,你需要的只是一颗愿意出走的心。旅途中的确会有羁绊,而那些不应当成为阻止你出走的理由。当你勇敢地踏出第一步的时候,你就已经在路上了。一位哲人说:如果书是逆境中的慰藉,那么,旅行便是一场良性并且乐观的预设。曾从洛阳到华山,再走川藏线;从深圳到凤凰,再游长沙;从婺源到黄山,再行至南京。旅行,已经渐成我生活的一部分。每一次旅行不仅丰富了生命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让我遇见另一个自己。长途旅行之后总会有别样的收获,不一样的风景邂逅不一样的自己。  相似文献   

14.
渴望上路     
祁天  李渊君 《商周刊》2013,(23):59-59
我们曾被无数次问及:是什么使你们放弃工作而去旅行?比起旅行本身,它的由头似乎更受关注。人们惯于把旅行看作生活的中断、命运的转折,总想听到其背后的“凤凰涅槃”式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帝迷 《商周刊》2014,(20):71
我们常把旅游与旅行混为一谈,其实两者可谓差之一字,谬之千里啊。旅游的核心是一个游字,游逛、游玩、游乐、游荡,游山玩水。可是旅行呢?旅行的核心是一个行字。行走、行旅、远行、独行、苦行,还有环保行、绿色行,这都是突出一个行字。旅游是一种消遣和消费的过程,花钱享受异地的风光、风情、美食和服务。有人说旅游就是从你活腻味的地方到别人活腻味的地方去。讲究什么呢?讲究走得顺利,住得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如何发挥这条“生命线”的效益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不可忽视的严峻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方式、道德观念、工作态度、人生信念与理想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市场经济规则把人推向市场时,由于利益的驱动,人们不得不投身到竞争的洪流中去,想方设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注重对自己的劳动和经营负责,追求自我利益;它无时无刻不激励着人们自我思考、自我决策、自我表现,从而增强了人的灵活性与自主…  相似文献   

17.
手机银行,移动通信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引领新时代的步伐。这是一种全新的银行客户服务渠道,它使客户可以不受上网方式和时空的限制,只要你的手机能够上网,那么无论你是在家里、办公室,还是在旅行中,都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自己的资产和享受银行的服务。基于此,我们从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市场总需求等方面进行调研,了解了昆明市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并提出一些需要处理的问题和解决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了结的需要     
陈晓萍 《经济纵横》2008,(12):22-23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扮演多种角色,因此,在同一时刻进行着很多不同的工作任务、研究课题、合作项目、开会或旅行计划等等。有些任务需要的时间短,有些项目则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如何有效地调节自己花在每项任务上的时间和精力,对每个职场工作者都是考验。我自己就常常面临这样的考验。  相似文献   

19.
名牌服饰,音乐会门票,出国旅行,中国新兴中产阶层在承受巨大工作压力的同时,也享受着高薪带来的品质生活。然而,中产人士在退休后,虽然工作不再繁忙,但却将失去在职时的高薪,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品质生活。如何令自己的退休生活既有闲又有钱呢?  相似文献   

20.
德国教育学家奥古斯特·福禄培尔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孩子不仅有着天使般的纯真,更有着无穷的想象力。在成人世界中,工作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工作不再成为一种重负,而被当作一种游戏,当我们都用“孩子游戏般的认真”态度去对待它时,相信工作的我们会焕发出惊人的创造力,为自己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