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睿 《江苏商论》2016,(10):15-17
本文不仅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从质量安全与供应链绩效、过程管理与可追溯性、利益分配机制、政府监管四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的影响。结合实际,提出了几点管理创新的建议:创新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包括"农户+合作社+产地批发市场"和"合作社+企业+销售商"两种组织模式;积极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推广冷链物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李刚 《价格月刊》2002,(12):13-13
龙头+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是以一个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公司为龙头,以分散的农户生产基地,利用合同形式把农户生产与公司加工、销售联结起来.龙头企业与市场相关联,农户则通过企业间接与市场相联系.它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美国的"合同一体化",被认为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形式,但"蓝田神话"的破灭、河南奶农倒奶事件、云南丽江山嵛菜事件无疑是一支清醒剂,让我们看到这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的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守慧  潘杨福 《电子商务》2012,(4):36-37,40
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将更好的为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文章就农产品营销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展开叙述,提出:"公司+农户+电子商务"、"政府组织+农户+电子商务"、"中介组织+农户+电子商务"和"农户+农户+电子商务"等农产品营销体系。通过这些营销模式,农产品经营主体可以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获取更多的市场供需信息,掌握市场动态,为农产品经营决策提供了依据,降低农产品经营风险,为农产品经营者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4.
《商》2016,(9)
以往订单农业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合同履约问题。现实中,履约率并不是特别理想,其中违约方既有公司也有农户,但违约原因基本相同:信息不对称及不确定性,造成农业订单合同不稳定,缺乏相关主体利益保障机制。时过境迁,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资本市场的创新,有望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本文以永安资本"云天化"模式为例,介绍一下相关模式的运用及经验总结,希望能够促进我国订单农业模式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以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在"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中,通过合同建立交易关系是普遍的组织形式。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分析表明:受农业特性以及农产品市场结构转变的影响,随着组织形式向科层或市场集中,组织成本曲线将出现非线性的增长趋势。采用合同交易方式是公司、农户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对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进行权衡的选择结果,由此获得相对于企业与市场的组织优势。但在实践中,契约合作型"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所蕴涵的优势并非完全无条件地展示,组织优势的发挥依赖于好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下的蛋鸡养殖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在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吸引剩余劳动力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常德蛋鸡养殖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针对这个问题文章就怎样借助"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蛋鸡养殖的产业化经营进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分析了"农户+经纪人+批发商+零售商"和"农户+合作社+超市"两种流通模式对优质农产品生产者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合作社发展较为完备时,"农户+合作社+超市"更有助于实现优质优价,这主要是因为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共赢利益联结机制激励合作社通过组织化降低流通成本并与农户分享收益;而批发商和农户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且经纪人作为中间人更容易受到交易"数量激励"而非交易"价格激励"。此外,"农户+经纪人+批发商+零售商"模式在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上仍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博弈理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合同违约率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是以合同为纽带的"公司 农户"纵向一体化形式。公司与农户,这两个利益相对独立的主体,出于竞争需要,以某种程度的互利为条件,为追求各  相似文献   

9.
农民组织起来的目的在于拓展生产经营空间、组织有效营运、协调成员间的决策、行为和运作方式,谋求更大的组织化利益。目前,我国农民组织化主要有"企业+农户"、"政府+农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和"农村专业批发市场+农户"四种组织模式可供选择,并且有各自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Shapley值法的农产品供应链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联盟博弈中的沙普利值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的利益分配机制,研究发现“农户-农联组织-零售商-消费者”是最佳供应链联盟模式;有利可图可促进联盟的形成;通过沙普利值进行内部收益分配则可维持联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运用联盟博弈沙普利值(Shapley)方法"公司+批发商+农业中间组织+农户"模式,通过对七种情况的分析,农户选择中间机构进行合作对其自身都是较优策略,并对运行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优化农业产业链、提升农户在整个农业链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农业经济组织为中心促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逐渐形成集群化和集聚效应,带动区域农业品牌发展,增强农业产业链条附加值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互联网构建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成为解决当下农产品流通市场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流通成本、流通主体效益和流通环节的分析,证明"农户+协会+互联网平台+网上交易+物流+家庭"模式是适应当今社会现状的高效模式。为保证新模式良好运行,应提升农产品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完善网络服务平台体系,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并强化网上金融安全及风险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煤炭购销契约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国际煤炭市场的契约模式结构,提出我国煤炭购销应完善以长期合同为主、短期合同为辅,构建基于"长协+标准化契约"的混合型契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广西传统的糖业生产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必须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广西现行糖业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严禁跨蔗区收购甘蔗的计划管理政策;二是"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单一;三是制糖企业负有较重的社会责任。实施"三放开"政策是广西糖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糖厂+生产基地+中介服务体系+蔗农"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是广西糖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加强政府职能建设是广西糖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公司和农户间自我履约机制的设计:一种风险贴水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农户"这一组织模式在其运行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与困境,高违约率的现实使得分析公司和农户间契约的内在机制、设计更加有效的契约形式显得尤为迫切。在我国法律尚不能完全强制契约执行的前提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应该是解决农业契约违约率过高、提高农业契约运作效率的基本方向。基于重复博弈理论,公司和农户签订长期契约并且将风险贴水作为一种自我履约机制,将有助于抑制公司的违约倾向,保证契约的稳定运作。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四省份507户农户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契约选择意愿的研究发现,农户对合作社和合同销售模式的认知程度低,其契约选择意愿与实际契约选择之间差异显著。传统市场流通模式在现实中仍占主导地位,但农户的契约选择意愿倾向于合同模式和合作社模式。因子分析和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农户对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的认知、农户谈判能力以及农户的文化水平和党员身份都显著影响其契约模式选择意愿。政策启示是,要继续加大对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认知水平; 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建设,降低农户信息搜寻成本; 加强政府对超市和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开展合同产销模式的支持和监管,稳定农户和各类农产品流通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模式从单边治理走向多边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试图研究在考虑公司发展阶段和公司发展外部环境基础上的"股东至上"主义和"利益相关者至上"主义有效结合的公司治理模式,发现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之间并非相互对立,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理论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并借鉴不同模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化解土地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以亿资联米业马山有机稻生产基地为对象,构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商业模式和"猪+稻+鸭(鱼)"循环经济模式,明确了运作流程、盈利模式、产业链管理内容和具体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本文以河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例,对其利益分配形式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利益分配制度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构建了适合河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特点的利益分配机制,并对相关利益分配机制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20.
影响水产品供应链中企业合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合作效率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主要受到合作能力和合作意向的影响.应利用利益杠杆调动水产品供应链内部诸方面的积极性,使各主体在各个经营环节来实现利益平衡,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市场约束、交易成本内部化、合同约束等,完善水产品供应链的约束机制;建立违约风险基金,完善水产品供应链风险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