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文章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研究GDP与就业人数及三次产业GDP与产业就业人数的相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除第一产业GDP与其就业人数呈现弱负相关关系外,其余均表现高度正相关关系。GDP和产业就业人数作为企业最终产出和成本指标的重要组成,其正向相关关系显著,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仍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经济任务。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其中主要是流动人口迅速增长,流动人口对城市建设和首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城市人口承载力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引导人口有序流动,提高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任务已经十分迫切。文章首先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现状,其次采用时间序列法,依据2000年~2011年数据预测到2025年北京流动人口规模约为1340万人(不包括临时性流动人口)。最后从功能定位、城市布局、产业规划、市场和政府、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北京市流动人口调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中心,是产业的发源地和现代经济的增长极,更是市场交易中心.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发达国家城市服务业的产出和就业人数都占其总量的70%以上,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服务业.  相似文献   

4.
产业联系与北京优势产业及其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经济基础理论,城市经济增长源于城市外部需求.一个城市的比较优势体现在服务于外部市场的产业中.论文基于北京市投入-产出表,依据产业净流出,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过去15年来,北京的劳动密集型和原料型制造业的优势逐渐丧失,以电子通信设备、化学工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正成为优势产业;服务业中,传统服务业从20世纪80年代的优势地位退居劣势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知识密集型的生产者服务业,如金融业、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业、信息传输服务业、广告业、房地产开发业、商务服务、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等.产业联系是北京产业比较优势的显著影响因素,资本、知识和技术是北京市产业比较优势的投入支撑.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2003-2017年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为基础,对当年经济增长目标与过去实际经济增长均值之差进行归一化,构造经济增长目标压力指数,分析其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压力指数与绿色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导致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下降,其传导机制在于: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导致地方财政支出、实际利用外资、资本存量、就业人数等增加,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下降,污染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上升、环境治理水平下降,进而抑制了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选择适度的经济增长目标有利于城市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方南 《数据》2004,(1):20-21
1.三次产业,工业推动 2003年,北京市生产领域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工业.特别在农业和第三产业受到非典疫情不同程度影响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更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角.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为3611.9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98.5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7%,比上年提高18.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北京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三次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两个角度对北京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预测了2015年北京的三次产业结构,及三次产业和第三产业主要部门未来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中心城市无疑是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决定因素.近年来,石家庄市在强力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同时,狠抓发展环境优化,大幅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对大项目、好项目的吸附力和承载力迅速增强,中心城市的产业定位日益明朗.因此,围绕省会构建冀中南经济区,对于增强我省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河北崛起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京水资源承载力与承压状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包含人口、生态和经济因素的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对北京市1999-2007年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指数化分析,并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比较法测度了同期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压力度.研究发现,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水资源承载状态处于"超载状态";同时,承压状态分析发现近年来北京水资源承压度出现逐年回升的态势,暗示北京市水资源的"超载"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一定缓解.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2000~2008年数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实证模型,量化分析了河南省不同的产业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实证模型对于通过三个产业投入来预测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对于科学制定经济政策能够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耿立艳  赵璿  张占福 《物流技术》2023,(3):34-37+122
研究了京津冀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关系。首先,采用区位熵法对物流产业产值和物流产业就业人数两种不同指标下的京津冀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其次,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两种区位熵数值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分别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以及京津冀整体区域的物流产业集群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京津冀应尽快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加强建设京津冀物流园区、完善物流保障机制和支持政策,从而提升物流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经济国际化的先导产业.未来几年,江苏省淮安市要建成辐射2000万人口的江苏省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提升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服务业的产业带动作用,提高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德国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统计的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数据,利用回归模型分析检验了人工智能(AI)技术对北京市就业总量、从业人员工资水平、从业人员素质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北京市机器人安装量对于北京市的就业总量具有替代效应,对于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具有补偿效应,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则具有推动效应,而北京市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增长会调节机器人安装量对就业总量的影响。运用灰色预测模型法,文章有效预测了2019-2030年北京市机器人安装量变化所引起的就业变化,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指数与承载状态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构建基础设施承载力指标体系,对北京市1986-2006年间基础设施承载状态进行了测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基础设施承载力指数,并使用相对资源承载能力测度方法测度基础设施承载状态.进而,对北京市各区县2007年基础设施承载力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国产业结构对该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间的相关关系已成为学术热点问题.本文以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为基础,以国内生产总值为经济增长整体指标,对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及三次产业内部的因果关系.三次产业的优化发展,尤其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存在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杜鹃 《数据》2011,(8):26-27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1961.2万人,近十年来年均增加60.4万人。人口规模过大、增长过快,使得首都的城市承载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产业,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决定着城市经济的承载力和未来走向. 苏州工业园区过去十六年尤其是"十一五"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步入"十二五",园区面临着创新发展加速期、转型升级攻坚期的巨大挑战,面临大考,园区产业的布局、提升加速,必须进行科学而冷静的谋划.  相似文献   

18.
将城市经济承载力简要地定义为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某城市辖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对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法、就业人口承载力模型法、国民财富测算法等城市经济承载力的测算方法进行了具体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沈阳市的城市经济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曹坤  王静 《东方企业文化》2011,(24):138-139
工业园区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它的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越来越大,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文章以江西省南昌市工业园区发展建设情况为对象,选取2001年-2009年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工业园区建设对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加就业人数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
工业园区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它的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越来越大,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文章以江西省南昌市工业园区发展建设情况为对象,选取2001年-2009年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工业园区建设对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加就业人数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