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源保障,电力先行!2013年9月,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作出科学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区“五大功能区域”的重大决策。在重庆建设主体区这一全新发展格局之下,作为最重要能源保障的电力部门,如何积极参与主体功能区域建设,如何有效服务各顺丰功能区域新一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蔡春丽 《今日重庆》2014,(19):22-25
2013年9月,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相似文献   

3.
正"这是一座让人眼前一亮的城市。"在"中国城市未来发展论坛"上,评委们对"龙乡"—重庆铜梁区啧啧称赞。2014年10月31日,首个"世界城市日"。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联合主办的"中国城市未来发展论坛"上,重庆铜梁区获"2014中国最具文化魅力城区"、安居古城获评"2014中国最具文化魅力古城"……从2013年9月重庆实施五大功能区域战略以来,尤其是今年5月铜梁撤县设区之后,定位为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铜梁区,规划制定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新蓝图,确定了打造重庆工业经济重要增长极、文化旅游城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渝西地区重要生态屏障的"四大战略定位"。"落实市委四届三次、四次全会精  相似文献   

4.
2013年9月,重庆“五大功能区”诞生,黔江被科学定位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两个月后,黔江三届四次全委会召开,依据全市功能区划和发展实际,将黔江国土划分为城市聚集发展区、生态旅游发展区和生态农业保护区三大功能区。为此,黔江经济驶上了“生态立区,科学发展”的快速轨道。“结合自身实际,黔江目前已制订出多达2.7万余字的详细方案。  相似文献   

5.
《重庆经济》2007,(8):13-16
渝东北地区是我市“一圈两翼”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全市加快、率先发展的助推器,对新阶段实现全市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要结合渝东北地区的现有发展基础、区位条件和“一圈两翼”总体战略思路,科学谋划,合理定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快推进这一区域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丽巴渝     
正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又是一个秋天,巴渝大地收获了美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激活各区县的活力与创造力,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明显变化——"天下第一缸"发展云阳旅游,"三大定位"引领梁平转型之路,"三区一美"书写璧山城市梦想,"示范窗口"潼南,"渝南门户"綦江,"龙腾虎跃"铜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他们还将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建设美丽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7.
美丽巴渝     
又是一个秋天,巴渝大地收获了美丽。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激活各区县的活力与创造力,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明显变化—“天下第一缸”发展云阳旅游,“三大定位”引领梁平转型之路,“三区一美”书写璧山城市梦想,“示范窗口”潼南,“渝南门户”綦江,“龙腾虎跃”铜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他们还将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建设美丽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8.
红色故里,绿色菜都,金色花海.潼南是一座有颜色的城市.2013年9月召开的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科学划分了重庆五大功能区域,潼南被确立为城市发展新区.新的区域定位、历史机遇正为潼南的发展之路涂抹上更多炫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今日重庆》2014,(3):66-67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千年古镇、万年文明,一峡最美是巫山。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科学划分五大功能区域,将巫山县等11个区县确立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定位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  相似文献   

10.
杨昌作 《今日重庆》2012,(8):I0034-I0037
一个位于县城的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如何在大重庆的背景下,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产业方向,并迅速形成规模、实现产能?铜梁工业园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经过十年发展,几次蜕变,成为了这座以龙文化闻名的渝西城市的经济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