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莫言小说中突出的历史是与人物的感觉化生命体验联系在一起的,历史消融在日常生活中而不能被感知与接纳,人们以保持某种纯真美好的生命姿态拒绝历史对命运的制约,历史无法内化成生命的一部分,只能在言说与记忆中不断地被重演与改写。  相似文献   

2.
王博医 《理论观察》2014,(11):10-12
人类自产生以来就对生命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源于对死亡的原始恐惧,生命的有限性和死亡的必然性迫使人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人类反观自身的哲学观照。为了解释生命的意义,人们或诉诸超验的形而上实体,或否定生命存在的价值,或将生命的本体价值和感官的内在体验诠释为生命的全部意涵,但都无法完全消解人们对生命的未知和对死亡的恐惧。马克思的生命观独辟蹊径,他以现实的视角,在社会关系的实践中找到了生命的社会价值,并为生命的行为结果找到了载体,即人类历史,从此个体的生命价值找到了归宿,克服死亡恐惧的唯一方法就是将个体生命融入人类共同体,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事业中将生命的社会价值凝结在永恒的历史中。  相似文献   

3.
在阐释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发展历史,剖析当前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发现生命教育是在多种因素、多方力量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合力教育,需要营造生命教育生态圈,全方位守护生命。  相似文献   

4.
生命选择权扩张与人的生命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的生物科学迅速发展,使人的生命走向“非自然化”与“自我控制化”.导致生命选择权的极度扩张,由此引起对生命伦理问题的争论。人是生物学生命与社会学生命的有机统一体,其生命标准取决于是否具有自我意识。生命的神圣与否取决于社会物质生活实践需要,在生命选择权的实施中必须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以及大多数人利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生命意识与生命价值取向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显示,高校研究生生命存在意识非常强烈,注重生命的责任性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对漠视生命的行为有非常理性的认识,但生命幸福感体现较弱,在追求精神价值的同时,对必须具备的基本价值有所忽视。所以,在德育教育中应重点加强对研究生生命意识、和谐意识、自信与挫折意识、感恩与责任意识四种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它主要是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础上主动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提升生命的质量。其主要内容有:了解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提升生命,回馈社会。长期以来,我国大中小学各阶段的教育中,真正意义上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存在是地球的骄傲。 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东西比生命的存在更美丽。有关生命的起源,我们依然所知甚少,惟一能够确定的就是,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有生命在繁衍生息。即使在南北极的冰天雪地里,即使在撒哈拉茫茫黄沙中,即使在被誉为世界第三极——高极的青藏高原腹地,生命的历史也从未间断过。 三江源大地不仅托举着众多的大山,孕育着无数的源流,而且以世界最高的高原保全并珍藏了大自然极为美  相似文献   

8.
美丽中国的含义,重点落实在民生,是要让每个人的生命的呈现是美丽的,每个人的生活是美丽的。生命之花,应该美丽绽放。然而,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正受着五大生命杀手的狙击。这里,选发生命驾校创始人彭措先生的《生命驾照》前言,关心生命健康的朋友,应该好好看一看这本书,它对您的生命与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命之光     
太阳把它的生命之光无私地奉献给了人间,使人间有了温暖,有了明亮。因而,太阳的生命越来越旺盛。 我想,人也该有生命之光,我在四处寻找生命之光。 一个漆黑的夜晚,我在一条无光的巷中步行时,因黑而与人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关注人的生命与生命的价值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在我国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应做到:以思想教育课为主体,在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实施分享与体验的教学,使生命教育触及灵魂;启发教师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实施生命化教育;遵循青少年学生的天性,关注他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命科技的深入研究与广泛运用,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的冲突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在阐述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的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的人文价值本质,并强调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携手,共同促进生产力与生命力进步.  相似文献   

12.
10月31日,第二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生命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会在成都召开。此次专门针对生命教育的学术年会,有来自香港和台湾教育学者的专题报告,还有生命教育现场课演示。除此以外,共设幼儿园、小学、中学、历史回顾以及理论研究五个分论坛。  相似文献   

13.
王功名 《黑河学刊》2012,(10):130-131
当今社会大学生轻视以及伤害生命现象,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在高校教育中需要有效的引导大学生对生命的价值以及意义的全面理解,那么让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热爱与尊重生命的生命教育尤其显得重要且迫切。我们应努力从生命教育产生的缘由和基本内涵,以及生命教育对大学生生活具有的积极意义出发,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让生命自由舒展,无论是在风中,还是在雨中,如一个个跳动的精灵,摇曳着自然的律动,激起万千憧憬和梦幻。"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当生命与阳光邂逅,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英姿飒爽。让运动着的生命充满阳光,让阳光照耀生命的成长轨迹。因为,生命就是一个过程,成长就是一个过程,教育就是一个过程。生命因运动而精彩,阳光为生命而喝彩,体育让梦想成真,青春因执着而绽放,因为,  相似文献   

15.
邹喜玲 《新西部(上)》2010,(2):151-151,161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对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阔读文本中所包含的生命教育之因素,在课堂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珍爱生命,实现课内与课外、文本与现实生活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当代学者的伦理-政治研究,如泰勒的"本真性伦理"和关于"自身"的历史研究、李尔的"灵魂动态交通"理论等均表明,对生命的理解已经成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研究的必要维度。从尼采和福柯奠基于生命哲学的伦理-政治观点出发,把握从希腊思想、基督教到当代自由主义中的生命概念及其伦理-政治转换,思考个人主义和个体生命/社会生命的双重性,既清晰体现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创新过程与生命哲学发展的根本联系,又充分展示了生命研究对于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思维的突出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雅 《西部大开发》2011,(12):53-53,95
生而为人,不知热爱生命,也不应如此淡漠、残酷地对待生命。生命是我们人生的基本保障,健全的生命意识,是我们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看来,在历史教育中怎样通过人格教育,使学生们内心深处拥有健全的生命意识,实在是尤为必要,这不能不说是药家鑫事件给我们的一个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伤害自我或他人生命等漠视生命的现象频有发生。因而我国高校要加强生命教育,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生命教育队伍,营造生命教育环境,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发挥生命教育在其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文章解读作家李佩甫先生《生命册》中的人物形象形成原因:老百姓在国家历次历史探索中的命运沉浮,应对政策的智慧;人们抓住改革开放的努力奋斗与蜕变;作家个人的阅历及心路历程与探究生命真谛的创作意图紧密相连。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是作者功力的体现,透过人物我们感受到历经挫折每个人都找到了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生命孕育的过程隐藏生命的全部密码,这个过程出现的所有错误都是不可修复的。错误一旦产生,就对生命产生不可修复、不可逆转的伤害,要么导致死亡,要么导致残疾,整个生命进化的进程提早结束。生命的神奇和密码,上帝是精心设计的,所以它是最为危险的,我们不知道这一点。越是设计得精密,越具有人类不可想象的危险性。这意味着,这个孕育过程不可逆,不可修复,不可停止,必须在这样的几个月中完成生命的孕育史。这个进程是天地之间最为神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