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1952年以来浙江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测算了产业部门和产业结构变化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发现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但是近期来有减弱的趋势;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在逐步上升,产业结构的贡献率在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结构变动值Moore指数分别测算了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及农业内部农林牧渔业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湖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均促进了湖南省经济的发展,但其推动作用呈现衰减的趋势。同时,用农业增长的结构贡献率进一步量化农业内部产业调整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发现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农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在加大。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为湖南省结构调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韩燕  陈宇红 《发展》2009,(3):56-57
一、引言 经济的增长必须要求结构的协调。根据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当产业结构处于初级阶段时,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当产业结构处于中级阶段时,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当产业结构进入高级阶段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第一、第二产业。  相似文献   

4.
在对我国1953年到2004年的资本、劳动、产业结构变动等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计量分析了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得到许多重要结论:(1)在我国,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整体上是最高的,也相对稳定。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且波动较大,特别是随时间的推移,劳动投入的贡献率仍有下降趋势。同时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之和超过了50%,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仍为外延型的;从长期来看,两者的贡献率之和有下降趋势。(2)产业结构的转变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从1991年开始,产业结构变动贡献率已经超过劳动投入贡献率。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有上升趋势:且二者之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逐渐上升,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文根据“转换份额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的东中西三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了分解,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度量了产业结构变迁对三个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将其与技术进步的贡献相比较。实证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度十分显著,但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逐渐让位于技术进步,即产业结构变迁所体现的市场化的力量逐步让位于技术进步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论文根据“转换份额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的东中西三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了分解,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度量了产业结构变迁对三个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将其与技术进步的贡献相比较。实证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度十分显著,但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逐渐让位于技术进步,即产业结构变迁所体现的市场化的力量逐步让位于技术进步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传统Solow模型基础上纳入产业结构因素,并将资本投入分为国内资本投入与国外资本投入;然后运用该扩展的Solow模型对天津1991—2009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全要素分析.并按照天津市的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了分阶段研究。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天津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为13.4%,其中国内资本的贡献率为53.3%,国外资本、劳动投入、产业结构及TFP(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6.9%、0.4%、0.14%、29.3%。分阶段来看,TFP对天津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外资的有效利用率低及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TFP的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制约了天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现状及问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新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高,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产业结构有所改善.其粗放型特征虽有所减弱,依然存在着问题,文章对此也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对1954-200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算,发现产业结构变动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等特点.随着兵团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进行,产业结构变动对兵团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高,要改变兵团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低的状态,继续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兵团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对林业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炜栋 《特区经济》2013,(10):177-179
以多部门经济模型为框架,通过计算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率的平均贡献,定量分析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探讨了它们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周超 《特区经济》2011,(11):196-198
本文以河南省1991~2009年经济数据为样本,从投资产业结构的角度利用实证方法研究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得出分产业投资时第二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借助邹至庄检验发现:第一产业投资在1991~2009年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第三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但投资产业结构中还存在第一、二产业投资不足,第三产业投资过剩的问题,应依据河南省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在全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辽宁经济也增长乏力,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亟待转型。本文首先深入地剖析了辽宁自1980年以来产业结构的演变,分析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运用偏离-份额法研究不同时间段辽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辽宁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第二产业在不同时间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则愈加突显。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融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金融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各有不同,我国金融产业结构存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本文对我国金融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金融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金融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西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效用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剑华 《特区经济》2009,240(1):205-206
本文根据偏离—份额模型,考察了广西五大经济区域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对广西经济增长贡献不明显,五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呈现三种类型;广西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互为因果关系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温州市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Moore结构变化值分析。通过经济增长率对Moore结构变化值的回归分析表明,1978年以来,温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率呈正相关的关系。Engle-Granger两步法分析得出,温州市产业结构调整跟经济增长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三大产业对经济贡献率大小依次是:第三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一产业。最后,为进一步的经济增长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1997年重庆直辖,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经济进入了持续快速稳定发展阶段,经济结构日趋完善(表1)。从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二三产业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直辖以来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贡献率稳定上升,第三产业贡献率徘徊上升。第一产业贡献率  相似文献   

17.
宋军 《北方经济》2011,(8):59-60
文章采用产业结构、人力资源与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模型,以1999-2009年海南省各产业的GDP、从业人数和人口总数为基本数据,对其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海南省的第二、第三产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贡献率远高于第一产业;而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例却占到40%,第二和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例之和仅为60%左右。从发展趋势来看,海南省人口的负增长效应是逐年上升的,产业结构也基本上趋于合理化,有着向产业高级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估算了1996-2001年全国各省份的科技进步指数,然后利用C-D生产函数测算了科技进步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同经济发展水平一样,中国地区间科技进步指数也呈现明显的地带性差异,科技进步指数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逐次递减。东部地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1%-1.5%,而中西部地区均在1%以下。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不超过15%,这远远低于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9.
张丽  黄卫东 《新疆财经》2009,(3):11-15,34
新疆地域广大,各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区域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很大不同。本文通过panel—data计量模型,采用1978年-2007年(1978=100)30年的统计数据,对新疆各区域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一些启示和建议,为政府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兵团1990-2008年的数据,分析兵团产业结构调整现状,构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兵团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并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测算产业变动对兵团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兵团产业结构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一产依然是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内部调节能力不足,影响产业升级;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灰关度最高,其次是第一产业;兵团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较低,波动振幅越来越小,整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