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理业务是指销售商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购货商(债务人)订立的货物销售与服务合同或因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从而获得银行为其提供的商业资信调查、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担保等方面的综合性金融服务。2004年,全球保理业务保理业务量已经达到了8  相似文献   

2.
何为出口商业发票贴现?出口商业发票贴现业务(以下简称“出口商贴”)是指出口方将现在或将来的基于与进口方(债务人)订立的出口销售合同项下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银行为其提供贸易融资,应收账款催收、销售分户账管理等服务。  相似文献   

3.
张东向 《中国外汇》2007,(10):46-47
"国内C保理"是指卖方将其以往的基于其与买方(债务人)订立的货物销售或服务合同项下产生的逾期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银行为卖方提供销售分户账户管理、逾期应收账款的催收与清收服务。"国内C保理"是由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开发并命名,由中国银行总行国际结算部审批推广使用的新产品。河南省分行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并结合传统保理业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专门为企业管理和清收逾期应收账款的保理产品,并将其命名为"国内C保理"。"C"是英语单词"CLAIM"缩写,意思是指银行根据客户委托,为国内客户提供逾期应收账款的管理与催收服务。  相似文献   

4.
应收账款转让融资是销货方将其向购货方提供商品和服务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银行为销货方提供融资并取得销货方在购销合同项下相关权利的业务。银行一方面通过应收账款转让合同受让了销货方在购销合同项下的债权,从而与销货方之间建立债权让与的法律关系,另一方面基于受让的购销合同债权与购货方之间形成直接的法律关系并承担购货方信用风险。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对此类风险和相应的防范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应收账款是把双刃剑,虽然有助于增加销售竞争力,但也使得周转放缓、经营成本加大,甚至引发呆坏账。《物权法》首次确认应收账款可以出质,从而为应收账款融资奠定基础。受整体形势影响,近年来,继银行的保理业务后,应收账款类信托成为了地方融资平台刺激发展的新兴贷款模式。银行的传统玩法2007年《物权法》正式实施,首次确认"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应收账款可以出质。"意味着债务人可以将应收账款这种动产作为担保去寻求融资,以盘活现金流。除了抵押,还可以通过转让应收账款来获得贷款。  相似文献   

6.
国内保理业务作为一款贸易融资类信贷产品,这几年受到追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何渭国内保理?国内保理就是指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订立的基础商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根据契约关系转让给银行,由银行针对受让的应收账款为卖方提供应收账款管理、保理预付款和信用风险担保等服务的综合性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7.
一.国内保理业务的含义和实质 国内保理业务是国内销售商将其现在或将来的与购货商订立的货物销售与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帐款转让给银行,从而获得银行为其提供的贸易融资等金融服务。可以看出,国内保理最大优点是银行可以借用大型优质企业的信用,受让其上游的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债权,为部分中小企业提供贸易融资等服务。因此,它是一项可以有效拓宽我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信贷产品。  相似文献   

8.
应收账款保理(Factonnz)是保付代理的简称,是指债权人与保理商签订协议,转让其对应收账款的部分或全部权利与义务,并收取一定对价的过程。应收账款保理是一种集客户资信调查、融资、销售账户管理、账款催收以及坏账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业务。  相似文献   

9.
一、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会计处理企业将其持有的应收账款出售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出售以后由银行等金融机构负责向企业的债务人收款,这类业务称为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此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应当视其保理业务合同是否附追索权分别对待。如果保理业务合同中约定,应收账款的出售不附有追索权,即在所售应收账款到期无法收回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够向出售应收账款的企业进行追偿,所售应收账款的风险完全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应视为应收账款出让完成,作如下会计分录: 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所售应收账款…  相似文献   

10.
应收账款转让市场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出售与转让应收账款的一种买卖场所。在应收账款转让市场上,债权人将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按市场交易规则,作价转让给有能力收回账款的经济组织和个人,由其收回账款。债务方还款时,直接将账款还给受让方。它反映的是应收账款转让人、受让人与债务人之间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一)应收账款转让市场的基本特征应收账款转让市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转让与受让的标的物是信用债权。从本质上说,应收账款是一种信用债权。在应收账款转让市场上将其转让出去,实际上是转让信用债权;2.转让方、受让方与债务方…  相似文献   

11.
保理是以供应商信用销售所产生的债权转让给保理商为基础,由保理商为供应商提供贸易融资,应收账款催收、信用销售控制和销售分户账管理、信用担保等的两项或多项金融服务,是以债权转让为基础的几项金融产品的组合。这一产品组合包括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催收以及信用担保等项目。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它是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的结合。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它可以是结算工具或信用销售控制工具,也可以是融资理财工具,还可以是上述工具的总和。  相似文献   

12.
应收账款融资实务与风险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赊销条件下,银行以应收账款为标的,向债权人(应收账款所有权人)提供融资服务,俗称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或贴现,如有保理商介入,即称保付代理(保理),如付款方银行承兑,则与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基本相同,目前,一些银行此类业务的实务操作已比较成熟。本文以江苏省昆山市金融市场应收账款融资供需情况为例,结合当前银行业务实践,讨论如何加快开展以银行作为保理商或无保理商介入情况下的融资业务(不包括福费廷业务和有其他专业保理商参与的融资业务)。  相似文献   

13.
保理是以卖方转让其应收账款为前提,集融资、应收账款催收、管理及坏账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由于债务人对供应商采取保理方式基本持消极态度,所以许多银行会采用暗保理。而保理商在操作国际暗保理时,如果与进口保理商沟通不畅,或者不能掌握当地相关法律政策,往往会使业务陷入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推广难点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威  史国军  杨泳 《金融纵横》2009,(10):69-70
一、基本情况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物权法》拓宽了动产担保范围,规定应收账款可以质押,并明确人民银行信贷征信机构为应收账款担保登记机构,为银行办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提供了 法律保证和操作平台。但从欠发达地区来看,至2009年4月末,江苏省泗阳县仅工商银行办理了1笔金额为100万元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其余各银行均未开办该业务,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在基层发展推广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了AH银行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发展情况,包括业务的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和产品分布等情况,提出了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展的未来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了AH银行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发展情况,包括业务的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和产品分布等情况,提出了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展的未来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请问国际保理业务如何处理?能否结合实例具体介绍一下操作流程?(浙江省陈伟清)专家:保理(Factoring),又称托收保付,指卖方(供应商)与保理商(银行或财务公司)之间存在一种契约关系,根据该契约,卖方将基于其与买方(债务人)现在或将来订立的货物销售/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为其提供下列至少一项的服务: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贸易融资、应  相似文献   

18.
保理业务是指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根据契约关系转给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针对受让的应收账款为卖方提供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催收、保理预付款、信用销售控制和信用风险担保等服务中的特定的两项或两项以上(隐蔽保理除外)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产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当前商业银行为企业应收账款开出的融资解决方案非常有限,实际上并未能有效解决出口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出口企业应收账款融资需求。传统的国际保理业务和出口信用险项下融资业务,多数需要针对每一笔应收账款进行信贷审核,牵涉合作方较多、作业链条较长。出于成本和效率考量,无论银行还是企业多数倾向于操作单笔金额较大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这就从事实上导致小额应收账款无法纳入银行融资的视野。可深圳发展银行对小额应收账款融资却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20.
保理(Factoring),又称保付代理,是保理商和销售商之间的一项综合制度安排,即保理商和销售商之间签订协议,销售商将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购货商订立的赊销货物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为其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这些金融服务可能包括:贸易融资、应收账款催收、销售分户账管理、信用风险控制及坏账担保。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对其涉及的三个会计主体一一保理商、销售商、购货商而言都各有好处,因而成为一种发展迅猛且前景看好的新兴业务。但是,不管是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制度准则制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