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邮政》2009,(8):62-62
DHL以“断臂自救”的方式暂别美国国内快递市场后,中国跃居DHL全球版图中的最大市场,这意味DHL中国的机会悄然而至。 中外运敦豪由DHL和中外运集团于1986年组建,双方各持股50%,目前已在中国国际快递市场处于领先位置。近期,DHL正在酝酿大力开拓中国的国内快递业务。此前有市场传言称,DHL将收购国内的民营快递公司,或与中外运集团组建新的合资公司开展国内快递业务——DHL在中国的布局已经进入纵深阶段。  相似文献   

2.
2012年9月7日,国家邮政局批准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FedEx)、优比速包裹运送(广东)有限公司(UPS)经营国内快递业务。这是2009年新《邮政法》实施以来,外资快递企业首获国内快递经营牌照。这也意味着,我国兑现了加入世贸组织时所作出的快递业开放的承诺,境内外的企业都将平等地参与国内快递市场的竞争。窥视中国市场已久的"狼"终于要进来了。对于外资快递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快递企业最担心的莫过于外资企业所惯用的"入侵"方式——低价倾销。  相似文献   

3.
董敏 《中国邮政》2004,(12):54-55
联邦快递(FedEx)正式成立于1973年4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飞速发展。联邦快递于1984年成功收购了位于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的吉尔科快递公司,并借助该公司的力量开始向海外市场扩张。经过不到30年的时间,联邦快递于2001年终于跻身世界500强之列。与其他快递巨头的不同在于:联邦快递是首个采用飞机隔夜递送小型包裹的公司,首创隔夜快递这一新兴服务行业。  相似文献   

4.
科尔尼咨询机构的最新研究表明,受国际业务量和B2C业务量增长的驱动,2011年欧洲快递与包裹市场实现4%的稳定增长,未来几年还会延续这种趋势。调查显示,2011年欧洲快递与包裹市场收入稳定增长4%至472亿欧元,业务量上涨6%达56亿件,与2010年持平。其中,国际业务增长速度高于国内业务:国际业务  相似文献   

5.
王旭 《邮政研究》2013,(1):14-14
由于客户需求由国际优先业务转向其他时限较长的业务,致使联邦快递国际业务量和利润都有所下降,为此,联邦快递计划于近期公布国际快递业务的重组计划。2012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12年8月31日),联邦快递国际优先包裹业务量下降2%,但时限较长的国际经济型业务量上涨1.3%.受亚欧地区国际经济型业.  相似文献   

6.
敦豪快递宣布,从2020年1月开始,公司在全球多个市场提高业务资费,包括德国、欧洲一些国家以及亚太地区主要市场。在德国,敦豪快递于2020年1月起,将大部分客户的国内和国际运费提高4.9%.该公司指出,根据重量、体积和目的地不同,价格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7.
张毅  李莉 《中国邮政》2003,(1):45-4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寄递业务多元化竞争的格局已逐渐形成,私营运递公司渗透寄递业务,并占有了相当的市场份额。我国寄递业务市场也面临同样的局势,国际货代企业涉足国际快递业务,世界上四大快递公司(DHL、TNT、UPS、FedEx)登陆中国市场染指信件寄递,占据了国内一半以上的国际速递的市场份额。个别外资企业还以出租信箱、特许经营等形式变相经营邮政业务,如前些年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上海宝驿事件。在国内民航快递、中铁快运也参与了寄递业务竞争,他们依赖于自身发达的运输网络,营业额也在直线上升。国内的私人…  相似文献   

8.
产业     
《中国邮政》2014,(11):11-11
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中国快递市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4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开放国内快递市场、推动内外资公平有序竞争。会议认为,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是我国长期坚持的重大政策取向。目前,我国国际快递业务已基本对外资开放,主要城市国内快递业务也已对部分外资企业分批开放。  相似文献   

9.
蔡江东 《中国邮政》2008,(10):62-63
随着全球快递市场的蓬勃发展,以UPS、FedEx、DHL、TNT为代表的四大巨头领跑世界快递行业。作为全球化的公司,他们不仅全面挺进中国的国际快递市场,而且在国内快递市场也加紧布局,使国内快递市场的竞争局面日趋激烈。基础设施方面,除车辆、飞机这些运输工具外,支撑这些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是他们的全球或洲际的航空集散中心。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这一新兴经济业态在近年来发展比较迅猛,由此催生的电子商务快递也成为快递市场的新宠。应该说,电子商务快递的高速增长,也造就了一大批民营快递公司的发展与壮大。邮政作为国内最大的快递企业也非常看好这一市场,上至邮政集团公司,下到各地邮政速递物流公司都在研究如何深入开拓电子商务快递业务。  相似文献   

11.
政策快讯     
关于开办国内快递包裹业务的通知 为积极开拓邮政物流配送市场,充分发挥邮政网络资源优势,促进邮政业务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提高邮政物流的市场竞争能力,国家邮政局决定开办国内快递包裹业务。 一、开办日期及范围:国内快递包裹业务自2001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办。个别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可暂缓开办。 二、市场定位和服务对象:国内快递包裹业务的市场定位是拓展物流配送市场,弥补邮政包裹业务种类的不足,以形成普通包裹、快递包裹和特快专递包裹三个档次,来适应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工商企业、电子商务公司、邮购…  相似文献   

12.
周吉 《中国邮政》2011,(9):54-55
一、建设南京集散中心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快递行业市场的发展空间日益广阔,目前的市场容量还远未饱和,因而市场竞争极其惨烈。与此同时,中国快递行业的细分市场已经形成——国内的“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等快递公司通过加盟制的方式层层分包,圈地扩张,将业务开办的范围定位于中低端快递市场;而顺丰快递公司则通过直营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王玲 《中国邮政》2004,(12):46-47
入世以来,中国持续增长的进出口贸易和庞大的市场空间,使得国际快递巨头纷纷进入并争夺高利润的国际快递业务,中国邮政不得不面对日益萎靡的国际快递市场份额,死死把守着国内市场。而根据中国对WTO的承诺,2005年国内速递市场也将向外资全面开放,外航和国际快递企业将可以长驱直入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的业务量大幅度增长,2007年以来的年均增长率达27.23%,市场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三。面对这一快速扩张的市场,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5家前来抢占地盘,依法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资质的国内快递企业也已超过6800家,其中的顺丰快递和申通快递已迅速发展成为邮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WTO,速递市场将受到直接影响。从国内邮政EMS的发展看,竞争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电话、传真的普及,电子网络的迅猛发展,给邮政EMS的文件类业务带来冲击,使得此项业务的市场占有率连年下降;二是由于速递业务并非邮政垄断经营,国际大型速递公司如DHL(敦豪公司)、TNT(澳大利亚天地公司)、UPS(美国联合包裹公司).FEDEX(美国联邦快递),OCS(日本海外新闻普及株式公社)等,早已  相似文献   

16.
业务关联     
◆2005年国际业务总收入为25.84亿元,同比增长20.22%,占邮政总收入的4.5%。其中,国际包裹、国际函件收入分别为5.5亿元、2.7亿元。◆目前在国内快递市场上,D H L、F e d E x、T N T、U P S四巨头凭借成熟的国际网络、优质的服务,已占据65%以上的中国国际快递市场份额。在普邮业  相似文献   

17.
作为在全球新兴市场拓展国内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UPS将在巴西开展国内快递服务。作为美国快递业巨头,UPS早就开展了往返巴西(南美最大经济实体)的国际快递货运服务,不久将在一些主要城市(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阿雷格里港和坎皮纳斯)开展两项新的国内寄递服务:国内快递(Domestic Express)——在圣保罗市内提供次日中午12:00前投递服务;国内经济速递(Domestic Express Saver)——在上述四个城市提供当日递服务。  相似文献   

18.
美国西雅图州的航运咨询公司——航空货运管理集团的最新调查报告表明:在过去四年内,国际航空特快专递市场容量翻番。平均日货运量由1993年的574300件,增长到1997年的1168300件。该航运咨询公司设有一个国际空运和快递业业绩分析小组,对包括敦豪、联邦快捷、TNT公司、美国联合包裹等大公司的内递业者进行业务量调查。它第四年调查的结果还包括:1.在过去三年内,国际航空特快专递业务的年增长率为19.3%.2.国际航空特快专递业务总量1997年比1996年增长15.7%.3.特快专递业务的国际市场较美国国内市场平均日运输量低20%.4.这…  相似文献   

19.
李毅 《邮政研究》2011,27(6):40-40
近日,联邦快递在上海增设中国区最大的操作站,以适应包裹量的不断增长,满足客户需求。 新操作站位于浦东三林地区,占地5 140m^2,主要负责为黄浦区、静安区、南汇区、奉贤区以及浦东新区的部分客户提供国际快递揽收和投递服务。  相似文献   

20.
新闻回放 自2008年6月2日起,联邦快递宣布进一步调低国内快递资费,据称降价幅度达到50%以上(其中最快服务“次早达”费用下调幅度达77%),价格已低于民营快递,并通过铺设网络加强时效优势。 在经历油价高涨、物流成本陡增,国营与民营快递企业不得不压缩利润乃至涨价冲动强烈的状况下,联邦快递“逆市降价”行为被外界普遍理解为“以牺牲利润为代价争取市场份额”。此种战略,在其进军欧洲一些国家市场时也曾使用过,并且证明奏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