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种生长旺季,秋季鱼种管理应抓好清塘、分养、稀放、投饵、巡池五项工作。1.清塘 经2—3个月培育鱼种的池塘,一般水质老化,天然饵料减少,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及病原菌增多。入秋后应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水源和鱼塘周围有困难的地方,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再对原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消  相似文献   

2.
<正>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种生长旺季,秋季鱼种管理应抓好清塘、分养、稀放、投饵、巡池五项工作。1、清塘。经2~3个月培育鱼种的池塘,一般水质老化天然饵料减少,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及病原菌增多,入秋后应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如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再对原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并按常  相似文献   

3.
<正> 要想使鱼种安全越冬,秋季科学管理不得放松。重点是抓好以下五招。 一、清塘。进入秋季后,应将鱼种传入经过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以便鱼种安全越冬。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对原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  相似文献   

4.
<正> 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生长旺季,秋季鱼种管理应抓好清塘、分养、稀放、投饵、巡池五项工作。 一、清塘。经2—3个月培育鱼种的池塘,一般水质老化天然饵料减少,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及病原菌增多,入秋后应将鱼种  相似文献   

5.
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生长旺季,秋季鱼种管理应抓好清塘、分养、稀放、投饵、巡池五项技术要点。 一、清塘。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再对原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消毒.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质培肥,待药性消失后再将鱼种转回。  相似文献   

6.
<正> 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生长旺季,秋季鱼种管理应抓好清塘、分养、稀放、投饵、巡池五项工作。 一、清塘。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再对原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消毒,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质培肥,待药性消失后再将鱼种转回。 二、分养。将鱼种按不同规格调整分养,做到同池所放鱼种规格一致。由于规格大的鱼种食量大,抢食力强,如同时放有小规格鱼种,则小鱼会因得不到足够饲料而体质下降。16cm以上的鱼种,可投放成鱼池套养,偏小鱼种需专池培育。 三、稀放。秋季育出规格较大鱼种,是提高鱼越冬成活率的重要一环。应根据水面大小、水深等条件合理稀放,促进鱼种生长。水深1.5m的池塘,亩放7—8cm鱼种4000—6000  相似文献   

7.
读者信箱     
<正> 湖北省荆门市读者卢耀武来函:“请问秋季培育鱼苗应该注意些什么要点?” 答:秋季为来年培育鱼苗是当前非常普遍的做法。在培育鱼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清塘 培育了2—3个月鱼种的池塘,水质老化,天然饵料减少,有害物及病原菌增多。因此,秋季应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在水源和鱼塘相对不足的条件下,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对原鱼种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消毒,按常规方法将水质培肥,待药性消失后再将鱼种转回。②分养 规格大的鱼种食量大,抢食力强,如  相似文献   

8.
正秋季,乍寒还暖,水温适宜,是鱼种生长的旺季,搞好秋季鱼种的管理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直接手段,主要做好以下5个方面。一、及时清塘经过2至3个月鱼种培育的池塘,水质一般已经老化,天然饵料减少,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及病原菌增多。入秋后应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再对原塘按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消毒,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质培肥,  相似文献   

9.
<正>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种生长旺季,秋季鱼种管理应抓好清塘、分养、稀放、投饵、巡池五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鱼种的饲养,即夏花养成1龄鱼种。鱼苗养成夏花后,便进入鱼种生长的旺季,在饲养管理及技术措施上,应抓好下列几个环节:一、改善环境,清塘消毒经过2—3个月培育,池塘一般水质老化,天然饵料减少,底质有机质、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富集,各种病原菌增多,因此,应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过的池塘进行培育。在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对原塘进行带水清塘,生石灰用量为每亩池塘水深1m用125—150kg;水源方便的用干法清塘,生石灰用量为每亩60—75kg,按常规方法将水质培肥,待药性消失后再将鱼种转入原池。二、严格筛选,分级…  相似文献   

11.
为大力发展池塘养鱼,降低养殖成本,增产增收,根据我们发现养鱼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以下有关的技术措施。一、鱼种放养在鱼种放养前后的工作中,我地存在着两个问题:1、大部分池塘不能彻底清塘,容易引起鱼病暴发;2、鱼种搭配不合理,不能充分利用水体,致使养殖成本提高,产量、效益下降。针对这两个问题,先说一下清塘:清塘就是在鱼种放养前,抽干池水,挖去过多的淤泥,对鱼池进行清整、消毒,杀死病菌、水生昆虫、野杂鱼等敌害生物。清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干法清塘,就是抽干池水,按每亩用生石灰100kg计算,溶化后,泼洒石灰水,泼到最高水位线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清塘消毒 经过2—3个月培育鱼种的池塘,一般水质老化,天然饵料减少,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及病原菌增多。因此,入秋后应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以便安全越冬。在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先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对原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消毒,并按常规方法将水质培肥,待药性消失后再将鱼种转  相似文献   

13.
<正> 将鱼种并入池塘越冬,既有利于越冬管理,使其免受寒冷及鸟兽侵害,又有利于池塘的及时清整,为翌年的鱼种生产早作准备,还有利于掌握鱼种的规格、品种、数量等情况,制订下年度的放养计划。那么如何做好鱼种的并塘越冬工作呢?具体要求是要把好“七关”。 1、秋季育肥关 强化秋季培育,促进鱼  相似文献   

14.
<正> 将鱼种并入池塘越冬,既有利于越冬管理,使其免受寒冷及鸟兽侵害,又有利于池塘的及时清整,为翌年的鱼种生产早作准备,还有利于掌握鱼种的规格、品种、数量等情况,制订下年度的放养计划。那么如何做好鱼种的并塘越冬工作呢?具体要求是要把好“七关”: (1)秋季育肥关 强化秋季培育,促使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根据多年养殖经验,对如何抓好冬季的鱼种池管理提以下几点养殖建议,供鱼种养殖户参考:一、转池清塘优化环境鱼种在池塘经过夏秋季高温养殖期,池内底质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的沉积,池内酸性偏高,晚秋后应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以便鱼种安全越冬。对原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消毒,待药性消失后,按常规方法将水质培肥,5~7天后再将鱼种转回原塘。二、认真筛选大小分类结合鱼种的转池,将鱼种做好大小分选,尽量做到同池同品种鱼种规格一致。  相似文献   

16.
<正>近两年随着肉类价格的上涨,市场鱼价也上涨不少,池塘养殖成了农民朋友发家致富的主要项目之一。立冬至立春期间,池塘水质比较稳定,鱼种鳞片紧密,病原相对较少,是池塘鱼种投放的黄金季节。因此,鱼种投放前要及早做好清塘、消毒、培肥、保苗等关键准备工作。只有确保鱼种成功投放,才能获得全年养鱼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一、及时清塘。经过2~3个月培育鱼种的池塘,一般来说水质会老化,天然饵料减少,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及病原菌增多。入秋后应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再对原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消毒,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培肥,待药性消失后再将鱼种转回,确保生存环境的净化。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注意全面整塘,彻底清塘。 彻底清塘就是整修池塘后,曝晒数日,用药物进行消毒。目前最常用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 二、注意鱼种的选择及放养 (1)鱼种选择。首先要看同种鱼种出塘规格是否均匀,其次要看鱼种的体色,一般青鱼体色青灰带白;草鱼淡金黄色;鲢鱼银灰色;鳙鱼黑色斑点不明显。最后看体表光泽和游动情况。鱼  相似文献   

19.
大口鲶池塘精养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选择池塘以600-1500m^2、水深1.5—2m为宜,要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最好配有增氧机。池塘须先清淤,使底泥厚度在10cm以下。鱼种放养前10天,每亩用生石灰120-150kg清塘,3天后注水到1m深,5—7天后即可投放鱼种。  相似文献   

20.
<正> 俗话说:“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冬放鱼种不仅提高成活率,还可以促进早春生产,使鱼增重快,早获利,增收达40%-50%。其冬放技术要点如下: 一、“五改池塘”即小改大,浅改深,死(水)改活(水),漏(水)改保(水),抢(险)改防(洪),有条件的新建高产鱼塘更好,以保证有良好的养鱼设施。 二、清塘消毒 宜在晴天进行。清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