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混养是指不同品种的鱼或不同规格的鱼放在同一个水体中养殖。其中包括同种异龄混养、异种混养、异种异龄混养。鱼种培育阶段多采用同种异龄或异种混养类型,成鱼养殖阶段则多采用异种异龄混养类型,轮捕轮放和一次放足、多次捕捞、成鱼池套养鱼种是池塘养殖中常采用的混养方式。鱼类混养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充分利用鱼类混养的优点,克服混养的缺点,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池塘在混养和密养的基础上,为延长和扩大利用时间和空间,使混养种类、规格进一步增加,池塘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定的密度,保持较合理的容纳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水体的生产潜力,这就需要轮捕轮放。轮捕轮放是池塘养殖获得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之一,特点是一次放足,分批捕捞,捕大补小。一、原理分析轮捕轮放一般从每年6月开始,到年底结束,夏秋季节更应重视。夏秋季节水温高,是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投饵施肥量大,水中有机物增多,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质肥,鱼类通常吃食活跃,食量大,生长快,密度增大,排泄物增多,水质易污染,并且夏秋高温季节气…  相似文献   

3.
<正> 一、轮捕轮放的宜处。轮捕轮放是解决高密度、投饵施肥多与池塘溶氧不相适应的矛盾。做到常年合理密养,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的一种措施,因而可以提高鱼产量。轮捕轮放的好处: 第一是发展了肥水鱼,变单季鱼为多季鱼。实行轮捕轮放的池塘,水质常年肥沃,适  相似文献   

4.
<正>池塘养鱼高产高效应具备"水、种、饵、密、混、轮、防、管"等条件和技术。山东省单县庆民水产养殖公司是高标准开发的连片精养鱼池,经过近几年的完善、发展,现已具备高产高效的条件和技术,其中轮捕轮放是庆民养殖公司多年来获得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之一,平均每亩水面养鱼净产量在1吨以上,效益可观。现将池塘轮捕轮放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名闻遐迩的“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养鱼八字经,它们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整体,其中“轮”字是指鱼种在一次放足的基础上,随着鱼体长大,一年中分数批将达到食用规格的鱼捕出,同时补放一部分鱼种,可知“轮”是增产的源泉,调节载鱼量,促长年产力,“轮”是在合理的混养密放基础上,实行一次放足,分期扦捕,捕大留小,去大补小的轮  相似文献   

6.
<正> 生产实践证明,采用轮捕轮放技术措施,能使鱼塘鱼产最提高20%-30%,这是因为充分利用了养殖鱼类的生长规律并能挖掘水体的生态潜力。在每个养殖周期当中达上市规格的鱼就起捕,叫轮辅;每次起捕以后,再补充投放鱼种,叫轮放。轮捕轮放其好处是:一、充分利用鱼的快速生长期。每种鱼在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洪湖市大沙湖管理区南垸办事处职工张振国,对其面积30亩的鱼池,采用一次放足,多次起捕的轮捕轮放方式进行四大家鱼养殖,取得了总收入32万元,纯利润12万元,亩收入达到4000元的高效益。张振国鱼池面积为30亩的精养鱼池,平均水深可达2m。在2011年春,他一次性投放草鱼20000尾,其中0.25-0.75kg的大规格草鱼种6000尾,0.15-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在总结群众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将池塘养鱼综合技术概括为“水、种、饵、密、混、轮、防、管”的八字精养法,其中“轮”即轮捕轮放,就是“一次放足、分期扦捕、捕大留小”的操作制度。轮捕(一年中分数批将达到食用规格的成体捕出)新技术的运用,是水产养殖高产量和高效益的一条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兰天 《农家之友》2004,(10):43-43
抓好轮捕轮放,是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减少发病和泛池死鱼,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传统的轮捕因拉网和捡鱼的操作,引起鱼群伤亡并影响生长,一年只能轮捕3~4次,轮放1~2次。根据鱼类生长规律和市场供  相似文献   

10.
<正>轮捕轮放是成鱼养殖中经常采用的措施之一。它对于鱼类的生长、提高饲料、肥料的利用率、保证鲜活鱼均衡上市、资金周转及培育量多、质好的大规格鱼种等都非常有利。轮捕轮放,概括地说就是"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小,捕大补小。"具体运用时,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一、轮捕轮放的条件一般采用轮捕轮放的条件有以下4个方面:①年初投放数量充足的大规格鱼种,只有投放了大规格鱼种,才能在饲养中期达到上市规格,轮捕出售。②投放  相似文献   

11.
<正> 养鱼效益高低,不仅取决于养殖产量,而且与成鱼销售价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养殖生产者要瞄准市场,围绕着消费者的需求,调整养殖品种,增大名特优养殖比例,改革养殖制度,实行轮捕轮放、捕大补小,均衡上市,以既增产,又增收这个双增目标来运作。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经济收入日渐殷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膳食的  相似文献   

12.
抓好轮捕轮放,是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减少发病和泛池死鱼,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抓好轮捕轮放,是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减少发病和泛池死鱼,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渔业致富指南》2014,(8):28-29
<正>轮捕轮放即"一次放足,分期扦捕,捕大留小,边捕边放",是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减少发病和泛池死鱼,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养殖技术。在生产实践中,采用轮捕轮放技术措施,能使鱼塘鱼产量提高20%-30%。1轮捕轮放的优势在养殖生产中,轮捕轮放可缓和或解决密度过大对群体增长的限制,使水体始终能保持较合适的密度,有利于鱼类充分生长,提高产量;有利于降低鱼类  相似文献   

15.
<正>河蟹多级轮养是类似于成鱼轮捕轮放的一种养殖方式,这种方式主要依靠天然饵料,从仔蟹→幼蟹→蟹种→成蟹连续养殖,适时起捕,使养蟹技术更为简便易行,成本和风险大大降低,加上套养的虾鳝等特种水  相似文献   

16.
《渔业致富指南》2012,(11):69-70
<正>湖南一用户,池塘面积仅为9亩,却取得了5万5千元的纯收入,每亩效益达到6000元以上,对他全年的管理进行了仔细采访,他不是搞特种养殖,他养殖的对象是常规的草鱼、湘云鲫、花鲢、白鲢等,他也没有采取一次放足,多次起捕或轮捕轮放模式,那他靠的是什么绝招取得如此高的效益呢?  相似文献   

17.
<正>黄颡鱼成鱼池混养技术成鱼池混养黄颡鱼,对池塘主养的鱼类没有严格的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鱼池和主养吃食性鱼类(如鲤鲫鱼、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池均可混养黄颡鱼。鱼池面积20~30亩,水深2~2.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一般亩放黄颡鱼40~50尾,规格3~4厘米/尾,可亩增收黄颡鱼5~8公斤。  相似文献   

18.
<正> 鱼池中控制青苔、杂草是提高水产养殖成活率及其增产的最受措施之一,特别在集约养殖密放精养混养池塘为甚。要做到控制青苔、草而维护鱼、虾、蟹的安全存活,以往渔农大多习惯采用硫酸铜、草木灰及尿素等方法灭除之,但其效果常不稳定,且有的则用量过大不适于普遍推广。为此,笔者参阅了近年  相似文献   

19.
“轮”是我国淡水养鱼“八字精养法”的重要内容之一。花白鲢是传统的主要轮捕对象,但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和颗粒饲料养鱼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以花白鲢为主的养殖模式逐步转变成以鲤、鲫、鳊等吃食性鱼类为主的养殖模式,这些吃食性鱼类逐步成为新的重要轮捕对象。  相似文献   

20.
山区池塘的成鱼养殖,多采用以草鱼为主的多品种混养和轮捕轮放的养殖方式。每年的6、7月份,将体重1kg以上的草鱼起捕上市后,再套养体长7-8cm的大规格草鱼夏花,培育大规格草鱼冬片鱼种,为翌年的养殖打下基础。为了在每年的6、7月份能够向市场提供大量的大规格草鱼夏花,我场近几年就大规格草鱼夏花快速培育技术进行试验,并已取得较好效果。草鱼水花鱼苗经过30~35天的培育,体长可达7~7.5cm,亩产1.5-1.7万尾,成活率达85%以上。现将大规格草鱼夏花快速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选择与准备池塘面积2-4亩,水深1.5-2m,水源充足无污染,池塘保水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