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一、以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与肠炎病: 共同症状:患病鱼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吃食。剖开腹部,可见肠壁充血发炎,肠腔内无食物。 区别:活检时出血病的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而肠炎病的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粘液较多,严重时腹腔内充满大  相似文献   

2.
在生产过程中,一些鱼病外观症状相似,内在得病机理却不尽相同。如果诊断错误便不能对症下药,往往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工作,现将临床上一些较易混淆的鱼病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肠出血型草鱼出血病与细菌性肠炎病1、症状和诊断发病后期区别明显,较易鉴别,而发病早期两者外观症状极为相似。病鱼体色发黑,体表轻微充血或出血。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食欲减退。剖开鱼肚,两者均肠壁充血。不同之处在于活检时前者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镜检可见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  相似文献   

3.
<正> 一、暴发性出血病 暴发性出血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败血症。其发病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多发于夏季高温季节。 症状 病鱼表现为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皮肤充血、出血,眼球突出,鳃丝肿胀出血,腹部膨大,剖开后可见腹水、肝脏、脾脏、肾脏肿大,肠系膜、肠壁充血、出血,鳔壁充血、出血。病鱼厌食、绝食,在池边静止不动或阵发性狂游,最后衰竭而死。  相似文献   

4.
<正>一、草鱼出血病与肠炎病1.共同症状:患病鱼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食欲减退,以致完全不吃食。剖开腹部,可见肠壁充血发炎,肠腔内无食物。2.区别:活检时患出血病的鱼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黏液较少,而患肠炎病的鱼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黏液较多,严重时腹腔内充满大量的淡黄色液体。  相似文献   

5.
<正>症状:从外观看,病鱼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呈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内尚有少量食物。严重者,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肠壁充血,肠道充气且无食物。鳃丝白色,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有时症状  相似文献   

6.
<正> 甲鱼白底板病也叫失血性肠道坏死症。 通常发病的症状特征是: ①发病的甲鱼大多是150g以上的大规格甲鱼;②前期吃食旺盛,突然停食并发病;③从温室移到外塘的甲鱼最易发病;④底板失血变白;⑤肠道失血变白或充血或有瘀血;⑥腹  相似文献   

7.
l、肠炎型出血与细菌性肠炎。病鱼的共同特征是肠道充血发炎。明显区别是:肠炎型出血病主要表现为:肠道局部或全肠因出血而变得鲜红,肠壁微血管特别明显,肠道充血而不腐烂,有韧性,口腔出血。细菌性肠炎病主要表现为:肠道全部充血发炎呈紫红色,后肠近肛门一段尤为明显,肠壁粘膜溃烂化脓,腹部膨大有红斑,腹腔有黄色腹水。  相似文献   

8.
<正> 一、呼肠孤病霉病 草鱼出血病 该病又称为出血病,是养殖草鱼的一种主要疾病。主要发生于夏、秋季,流行广泛,危害性大。 症状识别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病鱼呈暗黑色。小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这时鳃常呈现“白鳃”;肠壁充血,  相似文献   

9.
<正> 1、肠炎病:草、青鱼易患此病,症状是鱼体腹部膨大,体色变黑,腹部显红斑,肛门红肿外突,鱼腹内有许多腔液,肠壁微血管充血,形成血柱或破裂外溢,肠壁呈红褐色,肠内无食、且含许多黄色粘液,病鱼失去食欲,离群缓游,不久即死亡。防治方法:每50公斤或1万尾鱼种用黄胺胍第一天5克,第二天至第六天药量减半,制成适口药饵喂鱼,每天一次,连喂六天。 2、烂鳃病:草、青、 、鲤等鱼都可发生,而主要危害草鱼。症状是病鱼鳃丝腐烂,鳃丝末端软骨外露带污泥,主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央部分的表皮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  相似文献   

10.
<正>一、发病情况发病池塘一般为高密度精养鲤鲫鳊鱼种池。病鱼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眼珠突出,口腔周围、头部、眼眶、鳃盖充血发红,腹部膨大,轻压腹部有黄白色或淡红色腹水流出,肠道内有淡黄色黏液,肠壁变薄、弹性差,肝胰脏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两种鳃病的共同特征由寄生虫和细菌引起的鳃病的发病部位均在草鱼的鳃丝上,鳃丝的病灶部分均会出现缺损、糜烂、充血、水肿等症状,鳃部有粘泥,鳃丝呈锯齿状,病鱼吃食量明显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多漂浮在水面或无规律地沉浮,很容易  相似文献   

12.
<正> (一)皮肤病: 1、赤皮病:5—9月发病,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腹部最为明显。表皮或鳍条蛀断。 2、打印病:5-9月发病,尾柄或腹部两侧出现圆形、卵形或椭圆形红斑,严重者肌肉腐烂成小坑,可见骨骼或内脏。此病由外部烂入。  相似文献   

13.
<正>暗纹东方鲀一些疾病外观症状相似,内在得病机理却不尽相同。如果诊断错误便不能对症下药,往往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工作,现将临床上暗纹东方鲀一些较易混淆的疾病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一、肠出血为主的出血病与细菌性肠炎病1.症状和诊断发病后期区别明显,较易鉴别,而发病早期两者外观症状极为相似。病鱼食欲减退,少食或不食;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有时在池边,有时在水底静卧或缓游;有的病鱼体色发黑,有的病鱼头部、体表、鳍条及鳃丝有明显的出血点,  相似文献   

14.
<正>7、细菌性肠炎【病原】该病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症状】病鱼离群独游,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腹部膨大,肛门常红肿外突,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或血脓从肛门处流出。肠壁充血发红,早期肠腔内少有或没有食物,肠内有较  相似文献   

15.
<正> 一、病毒性出血病 1、病因:病原是一种呼肠弧病毒,当水质恶化、溶氧量降低、锦鲤抗病力下降时,病毒即可乘虚而入。 2、症状:患病初期病鱼眼眶四周、鳃盖、口腔和各鳍条基部充血。将其皮肤剥开,可见肌肉呈点状充血。当病情  相似文献   

16.
<正> 一、赤鳍病1.病原体:嗜水气单胞菌。2.症状:在病鳗的臀鳍、胸鳍、背鳍及基部表现出发红出血、肛门红肿等症状,严重时以腹部为中心的躯干表皮出血;解剖内脏可见肝脏肿大,严重时具点状出血,肠道充血发炎。3.防治方法:全池泼洒含氯消毒剂,用浓度为(0.2—0.3)×10~-6的有效氯,或浓度为3×10~-6呋喃唑酮  相似文献   

17.
<正> 4、日本鳗鲡红点病 症状识别 病鱼体表各处点状出血,尤以下颌、鳃盖、胸鳍基部及躯干腹部为严重。病鱼开始出现上述症状后,一般1—2天内就死亡。如将这些病鱼放入容器内,鱼就激烈游动,在接触容器的部位急速出现出血点,含血的粘液甚至可弄脏容器。剖开病鱼腹部,可见腹膜点状出血;肝肿大,瘀血严重,呈网状或斑纹状暗红色;肾脏也肿大软化,可瘀血或出血引起的暗红色斑纹;脾脏肿大,呈暗红色,也有的呈贫血、萎缩;肠壁充血,胃松弛。在  相似文献   

18.
<正>港头镇科技入户工程工作中,笔者对土鲇养殖中出现的病害进行了梳理,经过调查与检测,对其发病症状、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系统整理,现做如下介绍。1.出血性水肿病病因及症状:由细菌感染引起。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浓液,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该病在苗种或成鱼  相似文献   

19.
<正> 鳙鱼肠炎病发病季节为4—9月,尤以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为甚。本病常与烂鳃病并发。病鱼体表色素沉着,发黑。腹部常有红斑出现,肛门红肿,常呈紫红色,轻压腹部,可见脓血水流出。病鱼腹鳍、臀鳍、尾鳍等处基部充血发  相似文献   

20.
鱼类的鳃病主要是由寄生虫或细菌引起的,二者时常混合发生,但有主有次,治疗时应有所区别。下面就两者的主要区别和治疗方法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一、两种鳃病的相同点发病部位均在鱼类的鳃丝上,且鳃丝出现糜烂、缺损、充血、水肿等症状,病鱼吃食量明显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多漂浮在水面或无规律地沉浮。特别是在春夏季会频繁出现浮头现象,开动增氧机后,鱼又不顶水。二、两种鳃病的不同点1、由细菌引起的鳃病(1)病原体是粘球菌等致病菌,镜检无寄生虫。(2)鳃丝呈暗红色,充血明显,糜烂严重,粘液较少。(3)病鱼的鳃盖内表面组织一般会发炎充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