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志专  王梦楚 《魅力中国》2013,(14):245-245
体育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所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是影响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效果的—个重要变量。新一轮课改把“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否提高”作为判断改革成功的判定标准之一,可见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应是每个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予以关注的。  相似文献   

2.
黄珂 《西部大开发》2010,(7):124-124
体育兴趣是学生主动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它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自觉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找出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方法.对如何提高女生体育兴趣和积极性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3.
赖洪静 《魅力中国》2010,(4):155-15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学习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动机,改变态度。浓厚的兴趣还能激励人们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牢固地记忆。也能促使人们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变化的无穷乐趣,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下面是近年来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几点经验,在这里提出来供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体育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产生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要想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就必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把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把学生潜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本人自教学以来,一直担任体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动力,更是很好的老师.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枳极参加,全办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才有利于初中的体育教学能更好的开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农其海 《魅力中国》2010,(21):40-40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有的初中学生上物理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初中物理教学普遍。陛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近几年来,我在兴趣教学方面进行一些努力,也有一些体会,现写出来,供同仁们参考,并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了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指出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也存在问题。因此,要求教师应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要多与学生主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要采取分级教学,纠正“一勺烩”的教学方法。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克服畏难心理,逐步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是学生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只有当其对获得知识产生兴趣时,才能引发其认知需要;而只有具备认知需要,才能在学习中不畏艰辛,去战胜挫折获取成功。因此,在大力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应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师永吉 《发展》2009,(11):80-80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青年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而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面就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石青 《魅力中国》2009,(3):115-115
为了提高小学生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的任务,有必要大力培养小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通过对郑州市部分小学学生的调查研究,指出可以通过端正学生学习的动机,明确学习的目的:合理选择教材;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优美正确的示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搞好课外体育活动来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周保国 《魅力中国》2013,(10):238-238
作为基础教育必修课之一的音乐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音乐教学大纲的最基本的要求。做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时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学习积极性,尤其对中小学生来说,兴趣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盛华 《魅力中国》2010,(32):361-361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  相似文献   

13.
李松峰 《魅力中国》2013,(29):198-198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刘丽 《魅力中国》2013,(22):151-15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生在力求更深入地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方面的意识倾向。“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  相似文献   

15.
袁明刚 《魅力中国》2010,(16):247-247
好奇是儿童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和创新探索新知的心理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既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足见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晋 《魅力中国》2013,(23):265-265
在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同学有恐惧、厌烦等心理。对于体育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克服这种心理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郭步秀 《魅力中国》2011,(6):264-264
好奇是儿童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和创新探索新知的心理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既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足见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素芹 《魅力中国》2011,(15):345-346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一旦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学生只有对《电工技术》感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变“厌学”为“乐学”。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帮助学生学生树立自信;精心策划上好“绪论课”;课堂导入巧设计;采用多媒体教学;注重实验、实训教学等,使学生对《电工技术》产生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20.
何天佑 《魅力中国》2010,(22):245-245
好奇是儿童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和创新探索新知的心理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既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足见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