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兰敏 《魅力中国》2014,(10):116-116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语文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加减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梅留平 《魅力中国》2013,(26):129-12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陈柳竹 《魅力中国》2013,(13):216-216
创新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任务,各科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具体、生动的途径。而语文学科以其性质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一、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就语文学科而言,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当今,从信息社会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分析、运用、传递信息的综合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二者不能偏废,语文是学习一切学科的基础,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激发求知兴趣为前提的,教师应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振奋起来,产生积极的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相似文献   

4.
李永鸿 《魅力中国》2013,(22):138-139
一、为什么要用探究式课堂教学 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中学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是要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构建“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目标,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如在学习“大陆漂移学说”时,首先思考的是这一课的核心教学目标。不是使学生掌握“大陆漂移学说”,而是使学生经历魏格纳相同的探究实验,观察思考出“大陆漂移”的火花,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应当以这一核心目标来指导和统帅其他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朱静红 《魅力中国》2010,(12):41-41
语文教学要突出知识性,有些是明显的,还有些知识是隐含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扑捉知识性的一面,让学生学深、学透,才能为培养学生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梅 《魅力中国》2010,(3X):55-55
<正>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训练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教师传播语文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的基本功。新课改教学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  相似文献   

7.
冯书芬 《魅力中国》2011,(8):266-266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21世纪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高校办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发展学生创作的“个性”,培养懂得科学真理、富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人才。在高校色彩教学中贯穿着构建适应创新观念的色彩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创作能力为教学目标,它是创作最可靠的基础和保障。本文就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展开了探讨,提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重视学生对色彩构成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的色彩个性等系列教学方法,对提高色彩教学质量,培养创作能力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候雪玫 《魅力中国》2012,(35):112-112
人类社会已迈入新纪元,步入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因此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寻找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语文教育观念。在语文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当重要。“自主探究学习”在语文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以创设自主学习空间为载体,以学会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9.
尧建兴 《魅力中国》2014,(1):222-222
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语文教学目标观只关注知识能力,而现代语文教育要求培养完整的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生活,实现课程的时代适应性,在愉悦中认识生活,了解家乡,热爱祖国,放眼世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探求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0.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从观察到表达的桥梁。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而小学语文教材则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资源,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加强想象训练。  相似文献   

11.
王伟杰 《魅力中国》2013,(5):244-244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首要地位。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最基础的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广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着其它能力的提高。加强语文阅渎教学,提高整体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用什么方法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12.
谢海英 《魅力中国》2010,(31):307-307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首条基本理念。由此在语文教学中,特别强调要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而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沃土。为什么这样讲呢?学生通过学习应该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基本的语文素养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伟丽 《魅力中国》2014,(4):256-256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好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前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会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还为其他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聚兴 《魅力中国》2009,(20):223-223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5.
魏福 《魅力中国》2013,(11):262-262
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取精神、语文素养与创新能力,等等。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新课标倡导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引导学生学习。但那种片面夸大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而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的“牧羊式”教学的做法,会使学生还没进入情景的讨论变相成为自由交谈的娱乐过程,从而使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对话”因缺乏有效的调控,使自主学习泛化为无主、无序、无果的“自学”。在实施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提高才是我们教学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6.
胡永博 《魅力中国》2010,(36):76-7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晓伟 《魅力中国》2010,(31):330-330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叵主题。创新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活动,是根据创新原理,学习规律,结合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学习理论和方法,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必须创新学习,因为有所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要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创新学习的空间,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呢?  相似文献   

18.
李旭 《魅力中国》2010,(32):187-187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不断地汲取智慧,陶冶情操,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阅读是汲取知识的起点,其他能力的实现要以阔读为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又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本文要探讨的是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或是教学方法流于形式。其实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创新的可能性,而且课外阅读能让学生吸取更多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本文要探讨的就是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几种创新的形式,希望对实际的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吴军 《魅力中国》2011,(15):184-185
在知识高速更新的背景下,能力的获得远比知识的获取莺要。中等职业教育更多地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应定位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相关会计问题的独立处理能力。但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使电算化教学偏离了这个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朱晓洁 《魅力中国》2011,(15):154-154
创新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进步的阶梯,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情感角度创设氛围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知识的发挥方面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在能力方面,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