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依托良好的山水资源、生态本底和历史人文传承,突出形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和谐美"五位一体"统筹推进,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打造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推进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树标杆、走前列、上台阶。一、规划引领,项目推动,优化整体布局一是融入五大理念。高淳区一直注重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融入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2.
<正>南京市对乡村发展十分重视。2013年5月农业部发布《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随后南京市也率先出台《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纲要》《南京市"十三五"时期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打造了江宁、高淳、溧水、六合和浦口这五大示范片区之余还在努力地推进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和差异化发展,以乡村发展带动新的一轮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截至2017年  相似文献   

3.
<正>南京市高淳区桠溪街道桥李社区,位于国际慢城中心区域,下辖11个自然村,区域面积8.2平方公里,有机茶叶生产是社区特色主导产业。2018年社区集体稳定经营性收入43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5万元。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村"等称号,2018年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试点单位。桥李社区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编写社区之歌《茶香桥李》,成立舞蹈队,全方位展示桥李文化形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春风和煦,踏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南京市高淳区依托良好的山水、生态、人文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落实督查,优化生态环境与提升功能品质齐抓,经济效益与富民效益并重,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到2017年10月下旬,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情况达97.82%,位列南京市首位。为准确把握美丽乡村建设在推进过程中的主要困难,高淳区进行了多次督查和难点剖析,从2017年实施的整体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进展参差不齐。一  相似文献   

5.
<正>南京市高淳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与转变发展方式相互促进、与建设幸福城市相互融合的良好局面,全区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特别是近三年来,镇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提升。目前,全区以桠溪国际慢城、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为示范的美丽乡村核心建设区达200多平方公里,覆盖面达560平方公里,占农村面积的2/3,受益人口达到30万人、占全区人口的3/4,覆盖率、受益面均居全省第一。  相似文献   

6.
正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平台,是新型城镇化的新起点,是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空间优化形态美、绿色发展生产美、创业富民生活美、村社宜居生态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五美"要求,全面建设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以高淳国际慢城和江宁金花村为代表的100多个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浙江省蓬勃开展,但也面临着方式优化和持续推广的前景问题。聚焦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中政府购买生态服务案例,总结政府购买生态服务的模式,并探寻各种购买模式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针对模式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出优化政府生态购买模式的建议,将"浙江方式"升级为"浙江模式",从而使美丽乡村从"一处美"走向"处处美",让全民共享政府提供的生态服务,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  相似文献   

8.
<正>贫穷落后中的山清水秀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但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只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在建设美丽乡村的道路上高点定位、统筹规划,大力推广全域旅游战略,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集镇""全国小城镇建设先进镇""江苏省百家名镇""江苏省文明镇"等多项殊荣。黄尖居委会还被国家农业部评为"2016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之特色民居村"。近日,记者就黄尖镇如何推进全域旅游战略采访了黄尖镇党委书记陈志洲。  相似文献   

9.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乡土与现代、多样与特色、生态与生产的矛盾,需要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加以思考和解决。南京浦口区美丽乡村规划项目中,试图将"生态文明"贯彻到环境、产业和生活等各个环节,从而实现乡村的经济繁荣、民生保障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大丰名片麋鹿故乡黄海港城上海"飞地"长寿之乡国家首批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党的十九大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实施农村康居工程,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美丽大丰的重要抓手,也是  相似文献   

11.
正地处高淳西部圩区的南京市高淳区阳江镇北固村,近年借助南京市区帮扶,争取外力、整治环境、整合资源,不断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低收入贫困农户增收脱贫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2017年,村级集体经济稳定性收入达140多万元,比2015年增长一倍,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年均率达35%,在南京市新一轮帮扶中率先实现经济薄弱村转化,村容村貌发生新的变化。借力"造血",村级实力提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四川省平昌县以"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模式加快新农村建设,整合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化保护并重,打"生态牌",搭"文化台",唱"山水戏",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 三月的平昌,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美丽的田园风情,魅力乡村有约……由"政府引导、企业搭台、农民办节"的乡村旅游引来游客、媒体、摄影爱好者、论坛网友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畅游美丽新村,赏水乡风情,品民俗文化,共赴春天的约会.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按照"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有农游特色"总要求,科学定位美丽乡村发展方向,以尊重生态自然为前提打造多元化的美丽乡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抓规划引领,打造科学发展之路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注重规划的全域性、科学性和时代性。按照"一城一区一山一水"总体规划和"一心三区"的旅游布局规划,每个创建村都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充分结合地  相似文献   

14.
<正>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村是"农民的好支书"李元龙同志的家乡,村域面积18.7平方公里,下设36个村民小组,2740户9080人,党员257名。18.7平方公里的大泉大地,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其间山水相连、植被繁茂,全村森林覆盖率达62%。近年来,大泉村以建设"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为目标,以创建"江苏最美乡村"为抓手,坚守生态底线,坚持绿色发展,形成了村强民富、生活和谐、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按照村庄建设保留田园风光、乡村特色,结合李元龙纪念  相似文献   

15.
正江宁区位于扬子江畔,牛首山下,对南京主城形成三面环抱之势。区域总面积1561平方公里,2000年撤县设区,辖10个街道、201个村(社区),总人口243万人。这座美丽古城,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2019年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市于2014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每年评定15个左右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14年以来,共累计评定市级示范村45个,示范村作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在乡村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人文培育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引领并带动了面上工作。一、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背景2013年农业部在全国开展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并制定了《"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从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五个  相似文献   

17.
正农行海门市支行积极抢抓海门实施"生态兴市"、"旅游兴市"的契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目前,该行累计发放生态农业和美丽乡村旅游贷款12.09亿元,为当地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活力。农行海门市支行结合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的融资特点,在严格调查论证规避贷款风险的基础上,加强与地方党政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积极开展项目对接,在七大重点板块建设中,农行的金融支持就占了5  相似文献   

18.
正大丰名片麋鹿故乡黄海港城上海"飞地"长寿之乡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坚持以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以推动农民增收为核心,深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积极培育农业发展新业态、农民增收新引擎。率先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先后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家及国家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4家、四星级4  相似文献   

19.
<正>提到东马屯,可以说是远近闻名。这个位于大连瓦房店市许屯镇的富裕水果专业村,不仅先后荣获了"牵手·2014"全国最美村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国家级和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更一举入围了全国"美丽乡村"。生态东马屯幸福新农村到东马屯采访时,正赶上摘苹  相似文献   

20.
正姜堰名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姜堰区是江苏省泰州市的东门户,曾是江水、海水、淮水交汇之处,故又称"三水"。近年来,姜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围绕高起点谋划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农业产业、高标准打造人居环境、高效率配置资源要素,攻难关、补短板、强弱项,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后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休闲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