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概述 城市休闲商业区LBD(Leisure Business District)是相对于城市商业中心CBD(Center of Business District)提出的。城市商业中心CBD,最早产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这些地区一般都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贸、文化、服务以及大量的商务办公和酒店、公寓等设施,并具有最完善、最便捷的交通、通信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环境。本文定义LBD为,城市中以休闲与商业服务为主的各种设施(购物、饮食、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集聚的特定区域,是城市休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广州旗人     
在二、三十年代广州市西门口一带,如窦富巷、百灵街、纸行街、擢甲里、第六甫等地区,索为旗下人所聚居,被称为“旗下街”。广州旗人大多聚居在西门、北门口一带,是由于清初曾有一支正白旗的汉军后裔,被派遣在这一带驻守,遂定居附近街巷。过去广州城以禺山(现市  相似文献   

3.
邻近区域且又分属于不同行政区的多个城市实现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城市群发展的普遍趋势。发达国家较早开始探索城市群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模式,如英国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大伦敦城市群行政架构协调模式、美国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城市政府协会、政府协议和特设机构模式、日本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核心城市主导协调模式、法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市(镇)联合体一体化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4.
龚唯平 《经济前沿》2006,(10):12-15
建设中央商务区,对于强化广州作为华南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和推进广州城市功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州CBD的开发建设要摆脱困境和加快发展,在发展模式选择上,可定位为建设一个区域性、综合性的D—CBD;在发展策略上,应以珠江新城为开发的重点、以加大海外招商引资力度为突破口,加强CBD整体形象设计和环境建设,以增强对商务办公机构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广州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代表城市,在上世纪90年代,广州的风头甚至要在上海之上.不过,在2006年席卷中国各个城市的创意经济浪潮中,广州的动作却有些迟缓,在北京和上海都已经有了明确的发展创意产业的思路时,广州还处在一种萌动状态.  相似文献   

6.
打造福州CBD     
林凌 《发展研究》2004,(9):27-28
CBD即英文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的简称。最早产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中文译为商务中心区。在一些国家的大城市尤其是一些国际大都市,有的是旧有商业中心改造,有的是另行择地建设,逐步发展形成相当规模的商务中心区,比如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拉德方斯、东京的新宿、新加坡的中心区、香港的中环铜锣湾一带和正在建设的上海陆家嘴等。这些地区一般都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贸、文化、服务以及大量的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代广州市培育支柱产业的决策 发展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繁荣的必要的和有效的手段。对于一个大型中心城市来说,支柱产业的发展水平,则不仅突出地代表其形象和知名度,而且也决定着其发展后劲。进入1990年代以后,广州市把培育支柱产业摆上了议事日程,当作广州经济发展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先后作出了三次决策。 ─—1990年代初期:提出发展十大支柱行业 近代的广州虽然工商业比较发达,但相对于津、沪而言,广州更具有商贸城市的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工业有了史无前例的发展。但由于不…  相似文献   

8.
吕宁 《经济导刊》2011,(2):52-53
国外最早致力于休闲概念研究的是英国的凡勃伦,他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一书,被称为休闲研究理论的一个转折点。西方学者对休闲城市的研究起源于关注城市居民群体行为的休闲空间意义研究。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地理学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着眼点开始转向城市功能分区。围绕城市休闲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快城市空间重构,城市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如何随着城市休闲发展而逐步改变,国外学者先后在中央商务区(CBD)概念基础上提出有关城市休闲空间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缺失,严重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到非大治不可的地步.努力打造"信用广州",有利于增强广州市企业竞争力,提升经济发展环境,推进广州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艳子 《新经济》2014,(21):92-92
广州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这颗珠江边璀璨的明珠,地处珠江新城CBD的核心,毗邻广州新地标广东博物馆、广州大剧院、广州图书馆和广州城市会客厅花城广场,与广交会新馆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广州塔隔江相望。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每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上海市浦东新区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成立并经历了20多年的开发建设,成为了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作为一个全新的、多功能的、国际化的、现代化的城区,浦东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紧密相连,研究其城市化发展战略意义不仅仅在于为其提供新的动力、活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城市化过程对江浙一带乃至整个长江三角洲流域的大城市城市化起到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强 《经济前沿》2001,(6):18-20
由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和广州市人民 政府联合举办的“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研讨会”于5月19—20日在广州大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讨论研究城市现代化发展和科学指标体系的建立。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部分大中城市、科研机构、高等学府、企业界等近百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建设部、国家统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和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十几位专家学者作了专题发言。北京、上海、大连、深圳、汕头等城市的代表介绍了…  相似文献   

13.
广州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和前瞻(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广州市确立了汽车工业作为全市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加以规划引导和扶持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努力营造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利环境,积极引进世界一流的三大日系汽车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促进了广州汽车工业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广州城市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市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随经济发展,广州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并成为广州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丽 《经济地理》2014,(3):106-113
基于广州第二次经济普查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员数据,运用赫芬达尔指数、信息熵、区位商和空间分析法对广州2008年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是高度集中在CBD,并有沿交通主干线向外扩散的趋势,初步呈现郊区化现象,导致多中心城市出现;六类生产性服务行业在全市的集中程度各不相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在广州城市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是各行业自身的区位特性和外部的市场经济导向、政府规划政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导致了城市就业次中心的出现并有力地促进城市中心向外蔓延,但对多中心城市发展的影响还很弱。  相似文献   

16.
漫慢品     
随着咖啡馆的普及,不禁让我想起早些年的"茶餐厅"热潮,尤其是铺天盖地的"表"字头,确实让人眼花缭乱.但是热度总有消逝的一天,就像当下的茶餐厅早已冷清不少,而这股跟风的趋势也被转移到咖啡馆之上.先不论广州CBD圈那三步一店五步一馆的情况,仅天河北就聚集了数十间"以咖啡之名"的店铺.密集的咖啡馆使人迈入了审美疲劳的阶段,要突围而出确实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城市经济学会首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于二月二日召开。会上决定成立三个研究会,各自选定研究课题,开展科研活动。1、经济研究会,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广州市的经济优势、特点、结构及发展方向;如何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经济区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州经济区;如何发挥广州经济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游憩商业区具有旅游和休闲双重的功能,对消费者和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广州市北京路是广州具有代表性的游憩商业区,在广州城市旅游乃至城市商业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北京路作为广州市的购物天堂被广泛认可,但其游憩功能开发明显不足.本文通过建立基于消费者行为的游憩商业区评价指标,通过对广州市北京路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从消费者购物、游憩行为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北京路游憩商业区的购物功能突出,但游憩功能设施不足,游客的满意度较低;而且北京路的历史文化景观开发不足.论文对北京路游憩商业区基本特征进行了总体评价,并从明确北京路国际RBD定位、加强游憩规划建设、提升历史文化品位等角度对北京路RBD发展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9.
5月23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管理研究所和广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共同举办了“广州城市开发问题座谈会”。院领导、市政府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的专家、领导共16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大家对广州市如何进一步改革开放、赶上亚洲“四小龙”,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会等一系列问题发表了意见。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杜启铭同志认为,广州的发展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这种压力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市际技术转移网络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0和2018年专利交易数据,融合GIS空间分析、空间自相关、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市际技术转移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社会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市际技术转移强度空间极化现象显著,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等省区,低值区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等西部省区;②黄河流域技术转移活动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技术转入空间集聚格局与技术转出空间集聚格局具有相似性,高高集聚区主要位于四川德阳与山东东部一些地市,低低集聚区主要位于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等省市;③区域内部视角下,成都、西安、郑州等省会城市是内部技术转移网络的核心城市,核心—边缘结构凸显,内部整体网络密度较外部小;④区域内部技术转移地理邻近性特点明显,技术转移以向邻近城市与城市内部转移为主,且城市内技术转移占技术转移总量的比重较大;⑤外部视角下,2010—2018年无论是黄河流域对区域外技术转移,还是区域外对黄河流域技术转移,技术转移的数量和强度都明显增大,济南、青岛、西安、郑州、成都向区域外技术转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是外部向黄河流域技术转移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