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谭琴 《东方企业家》2004,(7):150-152
虽不是职业玩家,但他也练就了“火眼金睛”,只要他看着“舒服”的老东西.无论是来自东方还是西方,都被悉数收入家中毫无章法却杂而不乱地排列起来,在他的家中,中式元素与西方艺术就是如此妥帖地融合在一起,收藏对他来说已不仅仅只是拥有,更多的还是一种文化上的享受。  相似文献   

2.
数十年来,他甚至未曾在西湖边上喝过茶。他从不信西方经济学及管理理论,不信咨询公司,也不信调研报告。他亦不信空降兵,其追随者多在公司呆了10年以上。迄今为止,他仍不会使用电脑,最常用的办公设备仅一支签字笔而已。“西方很多同行不如我们,设备如不我们,管理也不如我们,利润也比娃哈哈少得多。”  相似文献   

3.
邵华 《审计月刊》2005,(12):48-48
我偶去扬州的西方寺。寺内有金农寄居处。扬州八怪诸家,金农是领衔人物。我对他深怀敬意。金农领异标新,艺术上追求古拙奇异,是另类。他好用秃笔,剪去笔尖,独创漆书,汉字在他笔下充满奇古之气。这住杰出的艺术大师,一生奔波,穷愁潦倒,晚年流落扬州,借宿扬州西方寺,鬻书卖画度日。  相似文献   

4.
我们发现.众多成功的西方企业.都有一个谦卑而平凡的“仆从”领导。如果连耶稣这样的西方圣人也需要为他的弟子洗脚的话,那么,中国的企业家难道不应该为他所信赖的每一个员工交一次心.握一次手吗?  相似文献   

5.
陈静 《楼市》2004,(14)
陈林,杭州男人,凭借杭州“金碧辉煌”夜总会、上海“金碧辉煌”夜总会、“玉玲珑”和“粤浙会”等高档的商业娱乐餐饮场所的设计而名声大噪。陈林的作品是极尽奢华的,而且东西方元素强烈碰撞却又恰到好处,能够让人的眼神迷离却又不会醉生梦死。说他游走于东方和西方之间,那是因为他既能将东方元素很好地展现在西方人面前,又能将西方色彩完美地演绎在东方人面前。这是一个不寻常的人。  相似文献   

6.
杨小平是一名加籍华人,受过中西方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带着眼镜,非常儒雅。他是广州嘉诚海外投资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移民投资与他自身的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7.
杰夫 《经营者》2008,(6):96-96
“如果说德鲁克是西方管理学的鼻祖,约翰·麦克斯威尔(John Maxwell)博士则是西方领导力大师。”在介绍领导力专家的时候,杨壮绝口不提沃伦·本尼斯、约翰·阿代尔、约翰·科特或保罗·赫塞。而唯独说起约翰·麦克斯威尔,甚至一度把他在领导力研究领域的地位同德鲁克在管理学界相类比,这不禁令人好奇,杨壮的领导力思想究竟师出何门,或者他所说的到底有多少可信度?  相似文献   

8.
借他者的眼光看到自身,传统是自西方而来的,中西合璧有西方设计的理念做底子,才能不生硬。日本人发现陈幼坚能很好地融合现代设计与中国传统元素,从此之后,中西合璧俨然与陈幼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罗洪 《中外企业家》2009,(7X):191-191
国内对于勒维纳斯的研究多半是从西方的哲学特征入手,认为他打破了西方的哲学传统,批判了西方的本体论。可以说他的他者伦理学是对传统哲学的颠覆,带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但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探讨他者伦理学。  相似文献   

10.
人物素描 1963年出生于无锡的陈志列,性格豪爽,语言幽默。虽然15年的创业经历让他头发花白,可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创办的研祥集团,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特种计算机领域的垄断地位,他不仅仅创办了中国最大的特种计算机企业研祥,甚至是中国国产特种计算机行业的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他将西方人对于中国的反感归结为“FUR”,F表示惧怕,U是不确定性,R表示反感。这种错误的泥浆有待洗涤。  相似文献   

12.
海正药业副总经理、美籍华人专家许雷先生今年39岁,曾获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工商管理、纽约克拉克森大学生物化学双硕士学位。他在美国默克公司全球总部任职多年,1999年初被聘担任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海外市场开拓、FDA申报及DMF注册、GMP认证和产品质量管理。荣获浙江省首届外国专家“西湖友谊奖”。日前,我们采访了他。 许雷在国内念完大学,又在西方国家工作了10多年,对中西方文化、国内外企业发展,特别是对医药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有很深的体会。他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如何发扬艰苦创…  相似文献   

13.
鉴于财富分配的悬殊不均,西方经济学泰斗凯恩斯曾说,我们宁愿看见一个人对其银行存款为所欲为,而不愿看见他对同胞手足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14.
卓然 《乡镇论坛》2010,(27):30-30
比尔·盖茨虽然将自己绝大多数财产捐给了自家的基金会,成为西方的“活雷锋”,但这并不等于他追求苦行僧的生活,一点不懂得享受。他斥资数亿美元打造高科技智能豪宅,并刻意聘请专业人士按照自己的要求设计制造家电及厨具。  相似文献   

15.
逆来顺受     
《英才》2009,(4):10-10
近日的新闻人物无疑是朱新礼,商务部的一纸否决令,引爆了新闻点。朱新礼比汇源果汁更早国际化了。东西方的媒体都在谈论他和他的企业,老朱再次选择沉默。哲人曾说:“静默是神的语言,其他的都是蹩脚的翻译。”在喧嚣中,老朱的沉默像一块石头,任凭风吹雨打。媒体都在猜测,当他开口时,他会说什么?  相似文献   

16.
多元性格背后的真诚 2003年6月,带着诚惶诚恐和极度兴奋的复杂心情,我来到位于加拿大温哥华的弗雷则研究所。经过别人引见,我见到了我的老师Fred先生。他50左右岁,典型的西方人,看起来有股学术的尊严,我努力窥探和发现他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个既了解中国国情,又熟知西方商业规则的人物。在半导体天生就是一个全球化市场面前,他积极地参与由微软、英特尔、三星、TI(得州仪器)、Nvidia、索尼等巨人领导的商业体系;而另一边,在国内,他联合信产部、四大电信运营商组建移动多媒体技术联盟(MMTA)。在他的设想中,如果这些排列组合能够最终实现,他将打造一个以“互联网数字多媒体”为核心的新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8.
《秘书工作》2010,(11):F0002-F0002
林风眠(1900-1991),广东梅县人。1919年赴法留学,1925年回国后,由于蔡元培的推荐,被聘为国立艺专校长。1928年.受命在杭州创办国立艺术学院,即后来的国立杭州艺专。他将毕生的精力放在探索中西艺术的融合上。他借鉴的西方艺术主要是印象主义以后的艺术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徐婷 《东南置业》2004,(76):44-46
这是一位有着美国西部牛仔式奋斗打拼精神的中国男人,他说:“我不怕从零开始,即使什么都不懂也没关系,只要勤奋上进,肯努力,就会有所作为。”而那种西方人崇尚的“白手起家”精神,更让这位叫黄荣辉的总经理深有感触!没技术、没资金、没任何可依赖的社会关系,有的,只是他当年的自我摸索,而他则乐观的管这叫:边干边学!  相似文献   

20.
《英才》2008,(2):120-120
很多人看到冯仑的色,却看不到他的戒;很多人看到冯仑的柔,却看不到他的刚;很多人看到冯仑的贫,却看不到他的厚。这本书可以让人立体地了解这位有着浓厚知识分子情结的企业家。冯仑的经历,就是中国民营经济成长的历史,尽管是越野蛮,越生长,但冯仑还是一如既往地儒雅,没有满脸横肉,没有为非作歹,西方的企业家大多是冯仑式的,中国的冯仑何妨多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