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关于深化农地制度改革的几点认识朱静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农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界定农地产权,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土地产权是指以土地作为财产客体的各种权利的总和,包括土地所有权以及构成土地所有权权能的其他权利,如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抵押权等。家庭联产承包...  相似文献   

2.
农地产权制度演进及其优化配置的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权制度是关于稀缺资源利用的权利行为规则安排。排他性权利界分是产权发挥作用的前提性条件。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呈弱排他性,主要表现为:农地所有权缺少排他性;农地使用权排他性虚弱;农地处分权排他性不强;农地收益权排他性有限。改革和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必须转变指导思想,整体推动农地非排他性产权制度变迁,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构建物权性农地承包经营产权制度,复造民事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结构。  相似文献   

3.
郭辉 《开放导报》2005,(3):65-66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其制度困境主要为农地所有权主体模糊不清,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残缺,推动地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主要有实行农地产权制度多元化,促进农地产权主体明晰化。同时,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使用权,明确农地使用权的内容等。  相似文献   

4.
1引言从一般意义上说,农地产权是以农地作为财产客体的各种权利的总和,包括农地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其中农地所有权是农地产权的核心。农地产权关系就是农地在占有和使用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从整体上看,农地产权关系明晰与否,是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制度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产权制度是指农地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各项权能的处置和划分。土地制度是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关键内在变量,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不能使外部收益内在化,导致现行制度不是最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思考张士云,江激宇土地产权是指以土地财产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系列权利所组成的集合,亦可以说是土地所有权、以及构成土地所有权权能的他项权利,如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抵押权等等.我国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通过解放后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合...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农地产权制度与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关系的分析,认为农地资源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其关键在于农地产权制度.一个能确保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农地产权制度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农地产权明晰、有效的农地产权保护和农地产权的可转让性.完善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弱化所有权、强化和细化承包权、放活使用权".  相似文献   

8.
一、农业土地产权变更与农业转型的理论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经济型,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化农业,是和农业土地产权变更密不可分的。农业土地产权,是指以农业土地为客体的各种权利的总称。具体包括农业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支配权和处置权等,农业土地产权属于共有产权,而非私有产权。农地产权和其他产权一样由权能和利益两部分组成,农地的权能就是农地产权主体对农地的各项权利或职能。农地产权的利益就是农地给其产权主体带来的益处或效用。农地产权具有普遍性、排他性和可转让性。农业土地…  相似文献   

9.
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中国农地产权现状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问题,财产权构建生硬、重复度高、环节过于复杂使各产权主体不能合理行使财产监督职责,产权良性运行机制难以实现。特别是所有权界定模糊,导致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的混乱,导致许多土地纠纷。农村土地产权体系复杂而且混乱,也必然低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地制度的产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赵阳 《改革》2004,(4):61-66
中国特有的农地制度是一种“共有私用”的公共产权制度。目前中国农地制度的产权结构是被分割的,农地产权的每个方面(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都存在农民以外的其它利益主体。这种特性体现在农地制度的方方面面,比如,土地再分配制度的形成实质上是上述产权框架下的一种有限理性的选择。另外,土地市场的发育不充分、对农地制度绩效的合理评价问题、农户的投入行为等等,都与上述制度框架有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加强农村土地权益流转的目的是要提高农民土地产权收益、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虽然当下的农村土地权益流转要具有"实现社会保障"与"满足经济效益"双重预期收益目标,但是因土地权益流转分类的性质不同,预期收益目标各有侧重。我们要确保农村土地权益流转的相关预期收益目标的满足,除了让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外,还必须全面构建由政府主导的农村土地流转社会补偿机制。通过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以法治方式确保农村土地权益的充分流转和相关主体的利益维护。  相似文献   

12.
王有强  董红 《特区经济》2008,(12):237-239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合理、行政权的滥用和理论上的匮乏,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合理。建议明确界定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范围,赋予农村土地所有者法人资格;规范农村土地产权的界区,建立合理的土地产权结构;明确土地承包合同的性质;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建立在完整财产权基础上的土地流转是提高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之一,而合法转让权则是财产权的核心。通过对近年来成都市农村土地在确权后进行合法流转的大量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建立在合法转让权基础上的土地流转,可以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而农民收益的高低与其获得的财产权利强弱紧密相关。政府应该在界定和保护产权的同时,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逐渐从直接参与土地交易中抽身而出,完成向"公共服务提供者"角色的转变。在农地确权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体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移居的思路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众多因素中,不容忽视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的作用”。文章在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内因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移居的思路,在建立全民最低生存保障基础上,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关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以促进农村人口迁移。并大胆提出采用“国家购买集体土地使用权”和“以土地使用权换养老金”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goal in China. The failure of rural land privatization has led to a low level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 vast property income gap between citizens and farmers.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reasons for property income ine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and tenure system and the dualistic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fter evaluating the segmentation of the rural land market and the rigid nature of rural land assets, a population–land coupling urbanization mechanism is proposed. The paper argues that China's land property system has externalized a high degree of geospatial and social urban and rural intertwinement. Major reform of the rural land property rights system is required to correct the situation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stable urbanization) and to increase property income potential for farmers.  相似文献   

16.
China' s state planned land use system, including regulations such as setting planned quotas for land use, basic cropland preservation, and pursu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 conversion of arable land into non-agricultural use and the supple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land, has substantially constrained the economic growth of industrial provinces in China.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reforms adopted by Zhejiang Province through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LDR) transfer within a locality and LDR trading across localities. We argue that there is a "Zhejiang model of LDR transferring and trading," which, we believe,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not only for fostering an efficiency-enhancing market for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and agricultural land preservation, but also for optimal use of land and a more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One important policy issue relating to China's rural land system is that under China' s land requisition system, farmers are usually under compensated for urban land-taking.  相似文献   

17.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农村改革,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由于体制、机制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征地问题表现突出,农民权益得不到保护,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成为新的困难群体,诱发农村稳定问题。笔者建议:规范政府行为,确认农民集体土地的财产权利,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征地补偿,着眼于长远生计,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转变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需要对土地制度进行反思和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可以成就几亿农民工的真正城市化;征地制度的改革将倒逼政府用心于集约型城市化发展模式;破除农地转非农地的国家垄断使得农民持续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建立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市场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化发展方式的转变;确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的权威,可以均衡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等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袁明丽 《魅力中国》2014,(12):315-316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入市交易”。“农村集体土地入市”要小心谨慎地推行,法律和政策要尊重农民的权益,通过重新审视集体土地制度,解释“农地入市”的阻碍--“农民在土地交易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所导致的分配不公”,提出促进“农地入市”的健康发展的法律建议--“促进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机制”、“保护农村妇女的权益”、“给予耕地保卫者补偿”、“多渠道安置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20.
朱小平 《改革与战略》2011,27(7):92-94,139
文章认为,农地所有权虚化现象是农地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有进一步虚化的必要性。强化承包经营权应从明确承包土地的财产内容入手,淡化承包土地的社会功能,恢复承包土地的生产要素性质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